《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5》-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5-第2章


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 (公元前 
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130篇、52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这部书凝聚了司马迁的全部心血,是一部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史书, 
其中包括本纪十二篇,用来记载自黄帝到汉武帝历代帝王的事迹;表十篇, 
用列表的方法记载大事和重要人物,补充本纪;书八篇,记载重要的典章制 
度、天文现象、政治设施和社会经济生活;世家三十篇,记载诸侯王和孔子、 
陈胜等特殊重要人物的事迹;列传七十篇,记载重要人物、少数民族和邻国 
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是本纪和列传,“列传”是在《史记》中所占比例最 
重的部分,是对历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医学家、重 
要官吏、游侠、刺客等人物所作的传记,还包括了我国古代国内外少数民族 
的历史。因此后人称它为纪传体史书。自从《史记》首创了这种纪传体以后, 
中国历代的正史,即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以《史记》作榜样, 
采用纪传体这种形式来写的。 《史记》中的“本纪”,“世家”、“表”、 
“书”、“列传”之间互相紧密纵横地联系,而不是彼此孤立,其中的“纪”、 
“传”更像构成全书的经纬线一样编织起来一部系统、周详的“珍品”。正 
因为这种经纬的有机结合,所以能够分别安排组织,用司马迁的话就是“把 
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收集起来,并且上下前后贯通,拾遗补阙,弥补六艺的 
缺漏,取舍有关六经的多种不同著述,统一归纳百家杂语,而成一家之言”。 
写出这一空前著作,奠定了封建时代作史的基本格式,这一点,是司马迁对 
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后人称《史记》是史学家著书的“终极规范”。在 
西汉以后陆续写成的二十三部史书中,都无一例外地继承了司马迁创造的 
“纪”、“传”的体例。《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山祖师;至于那些正史之 
外的多如牛毛的纪传体野史、别史,实际上也都继承了《史记》的伟大体例。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肃认真,他对他所收集、掌握的大量资料并 
非原封不动地加以照搬,而是对所写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经过大量的调 
查研究,并且对照补充他从实际考察所得到的材料。所以,经过司马迁的创 
造性劳动,就远比那些原始资料完整得多,系统得多,也可靠得多了。 
无论是对书面材料,还是对亲自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司马迁都要进 
行认真地分析、鉴别。如对传说中的“五帝”的世系,就曾经将书面材料同 
实地调查放在一起,进行详细考证。我们大家很熟悉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魏公子信陵君礼贤下士,听说“夷门监者侯生”是个非常贤能的人,就派人 
去请侯生,侯生已是个70多岁的老头了,家中很贫困,但他对来请的人说: 
“我几十年来行为很端正,虽然做个看城门的小差事,但决不因为家穷就接 
受公子的财礼。”信陵君听了,就大会宾客,亲自驾车去夷门迎请他,侯生 
在路上,故意下车与他的一个朋友——屠夫朱亥谈话,谈了很久,信陵君却 
毫无怨色,到了家,信陵君请侯生坐上座,众多的宾客感到很惊奇。后来, 
赵国因为受到秦国的进攻,魏王不敢得罪秦国不肯发兵救赵,信陵君用侯生 
的建议,让如姬盗出了魏王的虎符,发兵去救了赵国。司马迁亲身到过大梁 
考察实地,搜集民间传说,把这个故事写得有声有色,并且否定了错误的说 
… Page 5…
法,作出了“夷门者,城之东门也”的正确解释。 
在创作态度上,司马迁是严格按照历史事实来叙述人物、事件,从不隐 
瞒或歪曲任何事实;对历史上的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指出他们的功绩与缺 
点,就是对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司马迁也毫无顾忌地评价他的功劳与过失。 
他的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在当时真是难能可贵。 
在 《史记》中,司马迁还用他敏锐深邃的思想和独具匠心的手法,塑造 
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形式,使《史记》又成为我 
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名著。他首创纪传体例,用这种表达方式,就可以把上下 
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作为背景,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完整人物形象,他们中有帝 
王、将相、刺客、娼优等,这些人物出生不同,经历不同,写法也不同,但 
却各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例如 
记述刘邦这个人时,写了他入关时与秦民约法三章,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 
同时他还有另外的好谩骂的流氓习气和随机应变的性格。有一次,韩信打了 
一个胜仗,占了大片土地,而刘邦正好吃了一个大败仗,企盼韩信来救他, 
但韩信却来信要求封他为假齐王 (假者代理的意思),刘邦当时很生气,正 
想发作,张良在一旁暗示他,他马上顺着刚才的表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 
就应该做真王,为什么要做假王呢?”这样短短的几句话,把刘邦的随机应 
变与玩弄权术的性格、手腕刻划得非常具体生动。 
另外,司马迁对刘邦的死对头项羽的描写,更加精采生动,他抓住关于 
项羽的三个感人最深、流传最广的故事“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 
楚歌”,把项羽这位悲壮的英雄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首先,他写了 
“破釜沉舟”的故事。 
在“钜鹿之战”这场决定性的战争中,项羽果断英明地指挥大军过河后, 
“破釜沉舟”,将所有的船只一齐沉掉,烧饭的锅子砸了,只带三天的干粮, 
这就具体地刻划了项羽要跟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和气慨。结果项羽的军队一 
个顶十个,打败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秦军,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战后招集各路将领更是威风十足。这段描写把项羽的叱咤风云、 
勇敢善战的英雄形象充分表现了出来。 
“鸿门宴”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司马迁充分运用高超的叙事手法,将 
项羽、刘邦两大阵营中的众多人物写得生动传神,将鸿门宴会中的紧张惊险 
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今天,每当我们阅读《史记·鸿门宴》时,都 
会情不自禁地为古人捏一把汗, 《史记》的艺术感染力真是太大了。 
从《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爱憎分明的感情。他对秦末农民战争 
给予很高评价,他把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贫民出身的陈涉和诸侯同列,把“传” 
放在“世家”中,这对封建史学家来说,是很可贵的。更难得的是他在《史 
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夏、商的暴君桀和纣,残暴无道,商汤王和周武 
王便率领军队来推翻了他们;秦朝的统治者残暴无道,陈涉便领导人民起来 
反抗暴秦”。他不但把陈涉与有名的贤王商汤与周武相提并论,并且明确地 
表示,当君王暴虐无道的时候,人民的起义是完全应该和合理的。陈涉起义 
虽然失败了,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残暴的秦朝土崩瓦解。 
司马迁在《史记》中完全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历史功绩,这比把农民起义污蔑 
为“盗”、“贼”、“逆”、“寇”不知前进了多少。 
司马迁还歌颂了我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他认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可以同日月争辉;对热爱祖国的蔺相如和廉颇的爱国行为也相当推崇,“完 
… Page 6…
壁归赵”、“将相和”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些为反抗强暴、不 
惜牺牲性命的刺客以及救人危难、见义勇为的游侠,虽然他们被当时君子们 
所不齿,但司马迁却大胆地肯定他们,实际上就是同情劳动人民,支持人民 
反抗强暴的愿望;还有那些为人民作了贡献的人,如名医扁鹊、淳于意等, 
他们的医学理论和生动事迹也在 《史记》中可以看到。 
对于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貌司马迁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在歌颂汉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