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为隐士生活了六年,放弃一切享受,思考着神和人,生和死。终于有一天他大彻大悟。人所以受苦,就因为他不能满足内心的欲望。为了不被欲望所烦扰,就必须成为它的主人,必须不断减少欲望,直到无望而知足。谁达到了无欲的境界,就会死后获得重生;他的灵魂会在“涅槃”(即不生不灭的境界)中获得永恒的超脱。
作为大彻大悟的“佛陀”,原来的王子悉达多,走向世人传播他的新学说,佛教,今天,它和印度教一样,已成为世界性大宗教之一。
/* 6 */
一个庞然大国
宇航员在太空中飞翔,他们看不到金字塔、宫殿、教堂和摩天大楼,但他们却能够看见世界最大的建筑物,中国的长城。它显示了巨大的中国所面临的中心问题:对外抵御来敌和对内维护统一 — 这正是修建长城的目的。
在从游猎生活过渡到定居生活的时期,中国内部显现了很大的时间差别。在黄河流域,人们自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生活在农村和小城市中。而从内地却仍然有游猎的强悍部族前来袭击城乡的居民。中国的社会历史上很少有和平时期。众多小的城邦之间频发战端。即使当第一位商朝的国王经过长期斗争于公元前1500年建立起第一个诸侯国家以后,时局也仍然不能平静下来。各个地区和城市的大大小小的统治者都有自己的军队,根本就不听从遥远的国王的政令。国王自己也没有足够的手段,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土中贯彻自己的意志。在后来的一千年里,这种状况基本没有转变。
这个时期,大多数中国人是贫穷的农民,生活在分散的农村中。他们饲养着犬、猪、羊和鸡,使用简单的石木工具。如果天气和流窜的盗匪不骚扰他们,他们还可以勉强生活。否则就会陷入饥寒交迫的苦难之中。
但城里人的生活却不是这样。那里已经有了富裕的居民,住在木房子里,身穿麻、毛甚至是丝制服装。而且还握有青铜武器和首饰。在城市中还发展了汉字,其基本造型至今没有多大变化。
中国人笃信神灵和祖先,因为他们相信,人的精神死后仍然存在。为了给神灵留下好印象,为阴间的家人造福,他就必须在生前有所供奉。牺牲品大多是牲畜,在个别情况下也有活人。
和印度一样,大约在公元前500年,中国也出现了一个批评时政的人:孔子。他不是一个王子,但却是一个高官的儿子。本人也曾为官,但到了35岁时被开除,因为他过于坦率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他的看法,这个国家弊端甚多 — 有异端邪说的人即使在两千五百年前,也是上司的眼中钉。而实际上,孔子的想法对国家是善意的。他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相互间没有争斗和战争。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人都应该参与国家生活,并为之工作,这样,人们就可以和平共处了。他只是口头传播的学说,首先是关于和平共处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他的核心警句。
孔子的出发点是,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就必须设法,使其保持下去。首先要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孩子们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和相互爱戴。对孔子来说,家庭就是“人之根基”。就像父亲对待家庭那样,王侯们也应该在道德上成为臣民的榜样。
当他的弟子问他,应如何对待神灵和祖先时,孔子回答说,照顾周围的人,比照顾神灵和祖先更为重要。
他的学说对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主要是在汉代(公元前206年 — 公元后220年)。汉朝的第一任皇帝,经常去拜偈至今存在的孔子陵墓,并让人在孔子的家乡修建庙宇。从此以后,孔子就被奉为圣人。
孔教从中国传播到整个亚洲。直到今日,它仍然是那里的重要宗教信仰。
/* 7 */
现代世界的基础
Demokratie(民主)、Philosophie(哲学)、Gymnasium(中学)、Bibliothek(图书馆)、Theater(剧院)、Musik(音乐)、Architekt(建筑)、Mathematik(数学)、Biologie(生物)、Arzt(医生),等词,都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词汇,但却很少想过它们的来源。实际上,它们都是来自古希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老的希腊人”都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政治、科学、艺术和文学的基础。
如果我们谈到古希腊,当然不能想象那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700年,这是一个拥有众多小国的支离破碎的地区,分布于山川河谷流域的平原和沿海及岛屿之上。在这些小国的中心都是一座城市,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城邦国家。希腊人把这样的城邦国家叫做Polis。每一个Polis都重视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为了保卫自由和独立,它们都建立了军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两个最发达的城邦国是斯巴达和雅典 — 但它们的发展走了不同的道路。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部,斯巴达以其训练有素的军队战胜和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并使所有非斯巴达人沦为奴隶。但他们并不想永远忍受奴隶的待遇。因而经常出现骚动和起义。为了制服数量上占优势的奴隶,斯巴达的所有男子都必须成为士兵。
即使在起义的奴隶被镇压以后,斯巴达人也必须提高警惕,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仍然戎装待命。男孩从小就被培养成为战士。七岁就必须离开父母去接受训练。他们不许穿鞋,只能穿轻便的衣服 — 他们必须经受艰苦的磨练。他们得到很少的食品,便于以后能够在物品匮乏的情况下生存。谁要是觉得食品太少,他就必须自己去解决额外的食品问题 — 就像战争中的士兵。只有在偷窃时被捉住,才会受到惩罚。准军事的训练包括勇气的锻炼和角力。例如年轻人要经受鞭笞,谁能够经受最多的鞭笞而不喊痛,谁就是胜者。
这样的军队使斯巴达成为希腊的第一军事大国。但斯巴达在文化上的贡献却是微不足道的。
在阿提卡半岛上的雅典统治区域内,同样有社会骚乱,因为这里富有的贵族地主压迫和剥削农民。但雅典的市民阶层却不想像斯巴达那样做出残暴的反应。为了不发生像斯巴达那样的起义,当然也必须做些什么:雅典人发明了被双方接受的仲裁人职位。聪慧的梭伦(公元前640—561年)就是这方面合适人选。他就任后决定,对土地的占有必须有所限制,限制富有的贵族购买越来越多的土地。沦为奴隶的贫穷农民得到了解放。负债的市民不许被当作奴隶贩卖;而且他们的债务也被免除。由他的前任德拉戈所颁布的严酷的刑法,也被梭伦废除。他制定的影响深远的法典,使雅典的未来不再由“神般”的国王或少数贵族来决定,而是由市民自己。他们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日常的政府事务,由一个从有威望的市民中选出的委员会负责。监督法律的执行,是一个独立的市民法庭。就这样,梭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统治模式。人们称之为德谟科拉西,即“民主”。
从今天的角度看,雅典的民主还不够完善,因为只是人民中的一小部分真正行使这个权力:即男性的自由民。所谓的雅典市民,指的就是他们。按照居统治地位的男子的观点,妇女不具备参与公众言论的能力,只能呆在家里,因而和奴隶及眉特肯(外来的陌生人)一样被排除在外。对当时那个时代来说,这种统治形式是非常先进的 — 地球上大多数国家,直到20世纪初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梭伦和他的后继人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 至少对雅典的市民。对他们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个方面的分析,使得雅典人发明了哲学。它把思想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公元前470和320年之间,雅典产生了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直至今日仍在影响着西方的思想。
同样在艺术和建筑中,雅典也创造了新的标准。阿克洛波里斯山丘上的神庙及庙中和雅典各广场上的雕像,成了欧洲建筑和雕塑?
小说推荐
-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 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凡是经常读报或看电视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知道犹太人和巴勒斯坦民族的历史,又怎么能够明白中东的冲突?或者,如果不知道殖民历史,又怎么能够理解非洲的形势?公元1000年前的历史最初的人类 2 最初的人类 我们的地球,大约已有50亿岁的年龄。30亿年前开始有生命
- 最新章:第29章
- 一口气读完世界史
- 作者[德]曼弗雷德·马伊 第一部分前言最初的人类一个聪慧的民族第一个世界奇迹印度河畔的高度文明一个庞然大国现代世界的基础第一个世界帝国两个新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加洛林王朝 第二部分上层和下层和底层谁应是至尊者?以十字架名义进行的战争一个新的思想一个新的世界基督教会的分裂欧洲的信仰战争中国和日本的
- 最新章:第25章
- 历史竟可这样读 .1
- ,自 序小!说一朵白云飘啊飘,飘过一个窗户,窗户边一个年轻人在喝茶读书。他探身向外一瞧,太阳慢悠悠地掉下去,月亮咕噜噜地爬上来,光华柔和婉转,皎洁流淌。年轻人对着月亮微笑,月亮身上便渐渐长满了毛。次日,天雨。那个年轻人就是我。在那个雨天,我学会凝神思考,以一种郑重而愉悦的方式。我喜欢历史,从小到大,
- 最新章:第1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1-历史的坏脾气
- 《历史的坏脾气》堪称去年畅销书市场上的“黑马,作者张鸣继续“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写就《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即从帝制崩溃到现代中国初立这一段,是中国历史上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岁月。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清理,是今日知识分子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风趣,把晚清到民国有争议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挨个
- 最新章:历史的坏脾气-第41章
- (历史同人)唐朝娱乐圈 作者:林林林林盎司(晋江2013.6.12完结,1v1)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书名:唐朝娱乐圈作者:林林林林盎司、第一章 第一章 陆宛霜眼神四转,前后左右乱看,不时地回个头,再拍拍胸口继续以竞走的速度向前“形象,形象!你好歹是第一天来唐朝,注意形象”迈着优雅的步伐不停在追赶却始终追不上的经纪人一脸痛心疾首
- 最新章:第86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上卷(1 序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或135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
- 最新章:第90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下卷(1 寂寞的孔子 他是一块温润的美玉 虽然生前郁郁不能得志,但他的思想却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他的言行,成为后世的楷模 圣人之初 孔子,字仲尼,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了伯夏,伯夏又生下了叔梁纥,叔梁纥是当时鲁国的
- 最新章:第106章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给历史留下记忆-东方小说史话
- 写给青少年的话(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
- 最新章:东方小说史话-第24章
- 历史顺口熘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约前170万年-前221)同期的世界尼罗河流域文明(华夏彩陶文化时代)华夏文明(约前170万年-前771年)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雅典城邦文化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的建立(约前2070约前16
- 最新章:第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