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实行群众自治,提高了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近几年来,随着《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做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
程正在不断向前推进。
经济特区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目前,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率先设立的经济特区都已形成外向
型经济格局,起步晚的海南经济特区正在为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10年
来,特别是进入“七五”以来,经济特区建设紧紧围绕“抓生产、上水平、
求效益、发展外向型发济”,逐步完善,日臻成熟。①建立了良好的投资环
境,成为我国吸收,利用外资的重要集纳之地。10年来,四个经济特区累计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86。85亿元,新开发工地面积近80平方公里,兴建了一
批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基本建设中,建设资金主要靠特
区自我积累和利用外资,内联单位投资约占13%,国家投资拨款不足3%。
截止1989年底,四个特区累计建成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178个,占全国
外商投资项目的26%;实际利用外资31。2亿美元,占全国的25。7%。②以
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
… Page 30…
高最快的地区。1989年,四个经济特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27。17亿元,比
建设特区之初增长14。6倍,每年平均递增32%,增长速度居全国省、市、
自治区之首。四个特区现已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达3000余家,职工年平均工
资从建特区之初的550元增长到3000元左右。③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特区
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基地。据海关统计,1990年前三个季度,五个经济特
区的出口额为5551亿美元,比1989年同期增长21。4%,超过全国平均增长
速度。特区生产的产品有60%用于出口,品种达800多种,已涌现出近100
家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向型企业。④广泛开展内联,逐步成为内地
联系国际市场的桥梁。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一些部门在特区
兴办的内联企业和办事机构已达5500多家。经过这些内联企业和机构,特区
向内地传递国际经济技术信息,帮助内地引进外资项目,进口物资,转移经
进一些选进技术,带动内地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经济特区积极进行经
济体制改革,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之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底,中印两国在北京举行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关系问题
的谈判。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
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在1955年4月的
万隆会议上,把这些原则的精神写入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
中。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外交方面始终坚
持的基本政策,也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中国对当代国际
政治所做的重大贡献。
… Page 31…
中国其他产业的发展
纺织业雄居世界首位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我国纺织业,40多年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主
要纺织品产量的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增长速度。1949年全国纱锭
不到650万,棉纱产量仅32。7万吨,棉布产量仅为18。9亿米,广大农村基
本是靠自纺、自织的土布。40多年来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纺织工业
体系。到1989年,已拥有棉纺纱锭3154万锭,居世界首位。棉纱、绵布产
量1988年分别达到466万吨和188亿米,居世界之冠。历来是我国薄弱环节
的毛纺织工业,现在扶摇直上,现有毛纺锭226。7万枚,为1949年的17。5
倍,居世界第3位。化纤产量也由建国初期的近乎零发展到年生产能力181
万吨,跃居世界第4位。由于有了比较强的工业实力,我国纺织品出口净创
汇突破100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品输出国之一。
古老的丝绸之路延伸到世界各地
经过40多年的艰辛探索,我国在世界赢得了“丝绸王国”的美誉。
丝绸行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产业。我国生产的丝绸产品80%用于出口。
近10年来,我国蚕茧生产增长速度远超过前30年的速度,1990年年产量是
1951年的9。5倍。目前,我国蚕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与此同时,我
国丝绸产品在质量、品种、花色以及加工整理水平方面也取得很大进步。真
丝针织品、编织品已成为丝绸重点出口商品之一。丝绸服装生产从传统的绣
衣发展到时装,从内衣发展到外衣,从一般整理发展到水洗、砂洗、轧绉,
深加工产品有了明显增加。
我国的丝绸出口一直是盈利产品。40年来丝绸出口额累计已超过200亿
美元。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出口增长幅度较快。1978年丝绸出口额
为6。l亿美元,至1990年已达19。5亿美元。
目前,我国生丝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90%,绸缎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
的4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口市场随着出口量的扩
大而实现了多元化的拓展。目前已扩展到美国、西欧、中东、日本、港澳等
102个国家和地区,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延伸到了世界各地。
十多种轻工产品产量世界第一
我国轻工业依靠技术进步,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消费品生产体系,为国
家建设积累资金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轻工业已拥有22大类,44个行业。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产品开发不断创新。10年来开发新产品约80000种,近
5年每年平均开发新产品达9000余种。以家电为例,80年代初才兴起的我国
家用电器行业,1985年只能生产近100种产品,产值仅59亿元,1990年已
能生产150多种产品,产值达到250亿元,成为一个门类齐全的大行业。
在花色品种增加的同时,生产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生产的电
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电饭锅、电熨斗、铅笔、自来水
… Page 32…
笔、蘑菇罐头、海盐等10多种轻工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轻工产品的出品创汇,在“七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21%,五年共
为国家创汇392亿美元。
1986年以来,全国轻工业总产值平均以每年9。8%的速度增长,1990年
达到2000亿元以上,比1985年增长59%,5年间共实现利税2294亿元,为
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和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作出了重要贡献。
造纸工业迅速发展
我国机器造纸业始于18世纪末,但发展缓慢,布局不合理,生产能力低
下。新中国成立后,造纸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造纸企业数目达到4000余个,
分布在29个省、自治区、市。改革开放以来,造纸工业发展更为迅速。目前
已形成了12个年产50万吨以上的大型造纸工业基地。它们是:河南,1988
年产量达到134。42万吨,居全国之首;山东,1988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
吨,达到102。74万吨;辽宁,1988年产量是8509万吨;广东,1988年产量
达81。14万吨;河北,1988年生产7874万吨;四川,1988年生产76。77万
吨;浙江,1988年生产72。88万吨;江苏,1988年生产58。74万吨;吉林,
1988年生产5832万吨;黑龙江,1988年产量为51。18万吨;福建,1988年
生产50。57万吨。1988年这12个省的产量总和占当年的机制纸和纸板产量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