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下台内幕》第57章


竦骋揽刻厝ń⑵鹨淮笈暗秤衅笠怠保谑堑秤时境晌ㄍ迳缁嵋桓鎏乇鹱时咎澹竦骋惨虼舜右桓稣潮湮桓龃蟛仆拧!?br /> 国民党党营事业实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党中央投资与控股的企业,一部分是国民党所拥有的土地与房地产。 
国民党党营事业财产有多少,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负责党营事业的前“投管会”(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刘泰英在1994年初曾对外界表示,国民党的党产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是国民党有94家党营事业,若再加上7家100%的控股公司,这101家的企业资产为442亿元,负债224亿元,净值为218亿元。二是到1993年2月底,党营事业所投资的企业总资产约为9639亿元,负债7167亿元,净值为2472亿元。第三种算法是,依国民党在94家党营事业里的持股比例计算,账面净值为405亿元。国民党于1994年3月申请登记为社团法人时,所正式申报的党产净值为385亿元。但外界对这种算法不以为然,多持保留态度。因为这些统计并没有包括土地与其他不动产等资产。若加上国民党数十年来所累积的各种党产,其资产更加庞大。例如,国民党拥有的各乡镇市的党部办公室不动产,估计不少于1000亿元。前“立法院院长”梁肃戎就表示国民党有八九千亿元的党产。到了1996年底,国民党七大控股公司拥有894亿上市、上柜股票与基金,另有478亿元的未上市股票,仅此计算资产已超过1300亿元。 
依据国民党“投管会”公布的财务报表,1998年底七大控股公司资产总额为1470亿元,负债总额为787亿元,净值为683亿元。2000年1月出版的《拍卖国民党…党产大清算》一书揭露,到1998年底,国民党七大控股公司总共主控66家企业,投资企业超过300家,其中有资料的43家主控公司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净值超过2000亿元,称得上台湾的一个大财团,也是全球“首富政党”。然而,国民党可掌控的资产6000亿元,并不包括国民党的海外资产、基金会组织与国民党中央财政委员会名下的土地。国民党在海外有大量党产,由党营事业悦升昌投资公司负责海外置产与管理。海外资产遍及美国、日本、南非、澳大利亚、利比利亚与香港等世界各地,而实际有多少海外资产,外界很难得知。登记在国民党名下的土地共有1058笔,房屋625笔,这些不动产的价值更是一笔巨额财富。另外,国民党党营事业还设有多个基金会,如世界基金会、爱心园基金会、台湾科技文教基金会、民生建设基金会与关怀长青基金会等。这些基金会成为国民党的“小金库”。 
国民党党营事业每年约有至少上百亿元的赢利收入。据国民党党营事业内部资料,1993年成立“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以来,到1999年,党营事业不论是资产净值还是获利情况均大幅增加,7年累计获利达675亿元,可以说为国民党赚进不少财富。 
“中华开发银行”是台湾政商勾结的象征国民党党营事业主要由近乎持股100%的七大控股公司与其转投资的“党资”企业构成,财力十分雄厚。七大控股公司分别为中央投资公司、光华投资公司、启圣实业投资公司、悦升昌投资公司、景德投资公司、建华投资公司与华夏投资公司。这七大控股公司投资的企业非常多,到失去执政权前的1999年底有200多家,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在分工上,中央投资公司投资重点在金融、电子、石化、综合、海外事业;光华投资公司以能源与科技事业为主;建华投资公司以专业事业投资为主;华夏投资公司主管文化媒体事业;启圣实业投资公司以建筑与营建业为主;景德投资公司主要承做保险业务;悦升昌投资公司主要负责相关海外投资事业。党营事业还控制了台湾重要的文化媒体产业,主要包括中广、中视、中影、中央日报、“中华日报”、中正书局、“中央文物供应社”、博新多媒体(已出卖)等事业。其中中广与中视两家企业是华夏投资公司的两大金母鸡,营利丰厚。这些文化事业还拥有庞大的土地资产,被认为是国民党最大的获利来源之一。 
党营事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石化、水泥、电子、电机、钢铁、建筑、天然气、制药、橡胶、纺织、纸业、环保、金融、证券、票券、租赁、贸易、投资、文化、传播等众多行业,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一位在野党“立法委员”这样形容国民党的党营事业:“大概除了葬仪社的生意之外,其他事业都被国民党的党营事业所涵盖,又或许国民党搞不好也有经营葬仪社,只是不知道而已。国民党七大控股公司、200家投资企业,其所建立起来的企业关系网,与政权相结合,其影响力可超过台湾任何一家大财团。”
“超级大财团”(2)
国民党党营事业长期以来由党中央最神秘的财务委员会掌管。财委会主委职位在党内就十分吃香与重要,非一般党务人员所能分享,长期以来均由国民党主席亲自指点的人员来担任,这在两蒋时代已经形成惯例。但在“党国一体”的威权时代,“党库”与“国库”不分,加上无舆论监督,党营事业黑幕重重,管理不力,效率低下,贪污严重,私人侵吞党产事件经常发生。 
李登辉接任国民党主席后,由于政党政治的发展,党营事业的弊案成为在野党攻击国民党的重要目标。但党营事业是国民党的金库,也是维持统治的重要财源,李登辉不得不对其进行改革,并寻找一个自己信任、且有能力的人来掌管这一庞大的事业。 
为了安插自己的亲信,掌管党营事业这座金库,并排除原财委会的国民党非主流势力,李登辉将财委会一分为二,成立了一个“党营事业管理委员会”(1996年更名为“投资事业管理委员会”,简称“投管会”),将财委会的财权架空。“投管会”下设稽核、投资审查、绩效、行政及资讯5个组(资讯组已裁撤)。“投管会”由李登辉的好友刘泰英出任主任委员,从此刘泰英就成为国民党的“账房先生”与“大掌柜”。同时,刘泰英出任党营事业中财力最雄厚的中华开发工业银行董事长。 
刘泰英于1936年出生于苗栗县卓兰镇,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与李登辉是校友。其实刘泰英在台湾大学经济系统计研究室担任研究助理时,就结识了在台大开课的李登辉。刘泰英后任台湾经济研究院(前身为研究所)院长与台湾综合研究院院长。刘泰英在被李登辉提拔为国民党“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主委后,成为李登辉身边最红与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刘泰英任职期间,不仅为国民党党营事业打出一片江山,事业发展迅速,他自己也进入亿万富翁之列,年薪近达2000万元,由此引来争议。“新同盟会”秘书长冯沪祥于1995年公布中华开发公司1993年年度财务报表密件,指称身兼中华开发公司董事长及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主委的刘泰英年薪高达1700万元,比“国家元首”薪资还要高,并指出国民党高干通过党营事业建立利益共同体,内部黑幕重重,要求党主席、秘书长与党营事业重要负责人公布个人财务,建立党内的“阳光法案”。党营事业内部的不法与贪污问题再度受到社会关注。
“以产养党”
庞大的党营事业是国民党这架机器运作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安置党内与政府机构官僚的依托,也是维持国民党统治的一个重要经济基础。这正是国民党始终不愿放弃党营事业的重要原因。 
国民党的经常开销有多少来自党营事业,说法不一。一说是国民党一年的经常性支出达60亿元,必须依靠党营事业的盈余来支持。二说是国民党一年总支出,不包括大选等例外开销,一年大概需要50亿元,其中70%是由党营事业支付的。三是据国民党自己的说法,党营事业每年为党赚进100亿元以上,而这些钱用于何处,却未有说明。但党营事业是国民党活动经费的重要来源是不争的事实。据1999年1月11日《联合报》报道,1998年国民党岁出为70亿元,国民党党营事业缴党库为60亿元,占国民党整体岁入八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