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夷待访录》对二百年后的近代资产阶级起了很大的影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康梁“戊戌变法”运动,其思想来源之一,就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一书。梁启超在后来回忆中说,《明夷待访录》这本书,“光绪年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又说,“我们自己的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影响最早最深。”而他们倡民权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的骤变极有力焉。”在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中,所谓的“共和国”,就是黄宗羲提出的责任内阁“政事堂”的一种翻版。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仍然把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及其民主启蒙思想,作为重要的思想武器。
《明夷待访录》在清代曾被列为禁书。但思想是禁不住的。它像一道启蒙的曙光,照亮了近代中国的思想界。
15 师夷长技制夷之道——《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朝政府,对外“茫茫昧昧”,昏聩无知;而先进的中国人,却从英国的大炮声中惊醒,他们开始思索中国落后、失败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须向西方学习的重大课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脱颖而出的。这一思想影响中国几乎达半个多世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魏源对这一思想作了最早、最系统的阐述。他的阐述集中反映在其宏篇巨著——《海国图志》中。
从《四洲志》到《海国图志》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汉士。1794年4 月23日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县金潭乡一个濒临破产的地主家庭里。魏源七八岁时入私塾读书,15岁中秀才,17岁开始在家乡设馆授徒,颇有文名。1814年,魏源随父进京,走出了家乡的小天地。随着视野的扩大,魏源的思想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开始朦胧地感到,必须对这个社会进行医治。在此后几年的京师生活中,魏源深入研究汉学,攻读经史,探求诗义,从当时今文学家刘逢禄学习《公羊春秋》,奠定了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基础。在此期间,魏源还与龚自珍、林则徐等一些不尽受儒家思想束缚的思想家互相切磋,议论时政。这对后来魏源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随着对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魏源对自己过去所学进行了清理和批判:痛斥了汉学的繁琐、宋学的空疏;对他早期接触的陆王心学也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以经世致用为原则,着意阐发经书的“微言大意”,用来解释和改革社会。这些都为魏源社会改革思想、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进化的历史观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822年,魏源中举;此后两次会试不第,开始专心经世之学的研究,完成了《皇朝经世文编》120 卷的编辑工作。此书问世,风行海内,几乎成了讲述社会经济的必读之书。
在此期间,魏源还陆续撰写了不少关于经济、漕运方面的著作,提出了重视商业、重视海运等主张,更明确地提出了社会变革的主张,强调“法久弊生,因时制变”。此时,魏源的社会改革的思想和理论已趋于成熟。这可以说是魏源以后编写《海国图志》的思想基础。
促使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历史契机是鸦片战争的失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魏源亲赴浙江前线御敌,并亲自讯问英俘。后据英俘提供材料、旁采他闻写成《英吉利小传》。此时,林则徐正受命使粤,为了解敌情和外事,林则徐除了亲自做调查和派人做调查外,还请了四个精通英文的译员,大量翻译外国书报,并利用一些外国人住在广州或来广州的机会,派员或亲自向这些外国人访问外情,收集了大量外国的军事、政治、历史、地理等资料,并以译著——《世界地理大全》为蓝本,辑成《四洲志》。1841年7 月,林则徐被遣戍伊犁途经镇江,魏源亲迎会晤。老友相见,百感交集。是晚,两人通宵对榻,万语千言;民族忧患,国家存亡;愤懑、忧戚、砥砺,两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融合。临别,林则徐把自己所辑的《四洲志》书稿及资料郑重地捧予魏源,嘱其作《海国图志》,并修书荐魏源至两江总督裕谦处参予抗英斗争。不久,魏源再赴浙江前线,入裕谦幕,参与筹划抗敌,几个月后离去。十月,英军攻陷镇海,裕谦投水自杀殉国。
林则徐因抗英而获罪,遣戍伊犁;裕谦孤立无援,兵败殉国;投降派卖国求和,自鸣得意。1842年8 月,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魏源从亲身参加抗英斗争失败的惨痛教训中,深知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必须冲破“天朝”闭关自守的牢笼,改变盲目自大的倨傲态度,必须“知夷”、“通夷”、“师夷”,而后才能制夷。为此,他以林则徐所赠的《四洲志》和其他大量资料为基础,怀着满腔的爱国激情,奋笔疾书,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于1842年冬完成了《海国图志》50卷本的撰写,由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部论述外国历史、地理和政情的巨著。1847年,魏源将《海国图志》增订为60卷,1852年更扩编为100 卷,使之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海国图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认识世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对外关系史上,了解不了解国际形势和外国情况,往往成为对外战争和外交胜败的关键。在鸦片战争期间,清王朝对世界各国的了解可怜得很,“若迷路之子,指东谓西。”“所谓欧罗巴者,尔时不知为何地,以为不过南洋诸夷之类。”直至鸦片战争失败,清宣宗旻宁还不知英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其最为强大不受该国统属者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与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身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大清皇帝对世界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竟一窍不通,岂不为天下笑谈?作为鸦片战争一方主脑的清帝对“夷情”竟昏庸无知到这种程度,要他领导禁烟运动和这次战争,又焉能不败?
因此,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时谈道:林则徐禁烟运动和反击侵略者的初步胜利,投降派在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就在于前者了解“夷情”,后者不知“夷情”。同是反击侵略者,“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大不相同。同是和外国办交涉,“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也大不相同。因此,他提出“筹夷事必知夷情”的观点,要与世界各国打交道,首要一点便是要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海国图志》向国人传播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情况,介绍了西方国家的海外贸易和先进科技知识,从而使长期对世界情况处于闭塞状态的国人耳目为之一新。《海国图志》为中国人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
对外开放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还提出了“通夷”——即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主张。这在当时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鸦片战争后,投降派把“夷变归咎于缴烟”。对此谬论,魏源予以严厉的驳斥。他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指出:“激夷变绝不由缴烟,而在于停贸易。”
“观禁烟令初颁,各国遵令,即英国新至货船,亦遵例具结。”
英国之所以“连兵万里,构衅数年”,是因为旻宁下了停止中英贸易的禁令。
可以说,英国为了进行鸦片贩卖,牟取暴利,不论旻宁是否禁止对外贸易,它总要寻找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但就“激夷变”而论,却实由旻宁停止贸
易而促成。据此,他认为只要各国遵守初约,不进行鸦片贩卖,就不应当禁止各国的正当贸易,这就是魏源提出的“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实行对外开放的进步主张。
魏源之所以能提出这一主张,是因为他已朦胧地感觉到了国际贸易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正当公平的国际贸易对贸易各方都是不可缺少的。
魏源熟知英国是一个“务工勤商”的国家。其地虽“产大小麦,其谷不足食”,必由外国输入。纺织业发达,所用棉丝靠输入。“其国不止贸易一国一地,乃与万国通商也。”英华通商始于明朝,当时贸易额甚微。由于中国富庶,后来日益发展
小说推荐
-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 作品: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作者[美 迈克尔·H·哈特 苏世军 周宇 译 内容简介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人》一书中,分别给他细心挑选的一百个人物评功论过,排名定位,而且强调,这是一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不是一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册 正文1.穆罕默德 2.艾萨克
- 最新章:第71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文明的阶梯
- 作者:星风作浪第一章 吸噬阳光的人“相对于高等文明,人类的文明还处在婴儿期—凡是了解或听说过天外来客神秘力量的地球人都会得出这个结论!人类的文明越先进,对于UFO和天外来客的报道就越多。但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外星生命似乎很喜欢和地球人玩捉迷藏。虽然他们被遇到的概率比中六合彩还低,但常常听到报道说某位幸
- 最新章:第17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 我国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
- 最新章:第58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 影响人类历史的事件,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史诗。怎么这么说呢?人是政治的动物,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和衍生。很多时候,历史就是在血与火、刺刀和枪炮、阴谋与算计中完成了自己的转折。在这种人类的自相残杀之中,人类所造就和崇拜的“英雄,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以江山做赌注,相互厮杀。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的远
- 最新章:第69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 了解和研读历史大事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世界历史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缀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则能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大体轮廓,阅读历史大事便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每件历史大事或开启了一个时代,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还有的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个历史侧面的总结。阅读这些大事,即是在了解
- 最新章:第3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 作者:方丽萍】1.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不仅通过逐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
- 最新章:第49章
-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 [美国]
- 安常容、成忠勤[中国[出自《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 1890 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教授家庭。1859年毕业于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即在海军任职。他参加过南北战争,担任过舰长,后来曾在美国海军学院和安纳波利斯
- 最新章:马汉 [美国]-第1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