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气盛的松赞干布并不想就此罢休,他亲自向士兵发表演说,鼓舞士
气。可是,广大士兵的情绪始终没有好转,因为他们在心底已经厌倦了战争,
不想再做无谓的牺牲了。再加上唐朝大军压境,杀气腾腾,吐蕃初战不利,
更为吐蕃军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种情势下,吐蕃内部发生了一件令
人震惊的事件,这就是有名的“八大臣集体自杀事件。”事情是这样的:八
大臣对松赞干布的固执己见感到十分忧虑,他们全体力劝松赞干布放弃武力
索婚这一企图,尽快班师回国,安抚民心,设法和唐朝缔结友好条约。可是,
松赞干布断然拒绝了他们的建议。结果,八位大臣感到非常绝望,又担心遭
受迫害,最后苦谏不成,惶恐自杀。
接连发生的事件,使松赞干布冷静下来,他不得不仔细考虑眼前的情势
了。松赞干布不愧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仔细地考虑了利害关系,觉得唐
朝的国力的确十分强大,四周的小国又纷纷向唐朝称臣纳贡,吐蕃的实力是
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唐朝抗衡的。最后,松赞干布果断决定收兵回国,同时,
派使者到长安请求宽恕,一再恳请娶唐朝的一位公主。
这一次请娶公主和前一次大不相同。首先是使者的官职高,使者的首领
是宰相。吐蕃宰相禄·东赞聪明机敏,善于应对,松赞干布派禄·东赞作为
求婚使者,表明松赞干布志在必得。另外,这次求婚带的财物也多。黄金5000
两,金银珍宝数百件。唐太宗觉得吐蕃这次求婚,是真心诚意的,于是,就
答应了吐蕃的请求。
可是,通向求婚的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直到现在,在西藏人民中间还
流传着许多关于请婚、许婚的动人故事。这表明藏族人民是非常珍惜汉藏人
民的友谊的。
吐蕃使者这次求婚虽然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是,这次成功却来之不易。
首先是竞争激烈。当禄·东赞率领使团到达长安的时候,另外四支求婚队伍
也来到了长安。他们是天竺法王派来的100人的求婚使团,霸达霍尔王由100
人组成的使团,大食财富王的100人的使团和格萨尔军王的100人使团。这
五支求婚队伍,都争聘文成公主,明争暗斗,展开了一番较量。据说,唐皇、
后妃、太子等人都不愿意将文成公主许配给藏王,可是,唐太宗见五家争得
不可开交,而唐王朝又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于是,便想出了一个推卸责任的
方法。
方法是这样的:唐朝觉得这五家都不错,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好是采取
斗智的办法来决定胜负。就是说,唐朝给各使团提出一些疑难问题,哪一个
使团解答得快,解答得好,文成公主将嫁给哪国。五国使团觉得这还算公平
合理,于是都同意这个办法。经过一蕃激烈的较量,吐蕃使团大获全胜,终
于娶走了文成公主。这就是流传民间的“五难婚使”的故事。
“五难婚使”的第一件事是把100匹母马和100匹小马驹混杂起来,然
后要求5国使团找出每一匹母马自己的小马驹。这一道题可难坏了其他四国
使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一直没有想出有效的办法,最后只好乖乖地认输。
而吐蕃使团呢?解决这个问题却毫不费力,因为藏民在畜牧业方面有丰富的
实践经验,他们非常清楚应该怎么做,结果,一天之后,他们便把这一道难
… Page 4…
题顺利解决了。
吐蕃使团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看了下面的办法之后,我们不禁惊
叹于吐蕃使团的聪明机智。禄·东赞让人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并且让人不要
给马驹草料和水,这样,一天之后,小马驹就又饿又渴了。然后,禄·东赞
便让人把小马驹放出来,和母马放在一起。又饿又渴的马驹,各自都迫不及
待地寻找自己的母亲,因为它们想吃奶。这样,第一道难题便成功地解决了。
吐蕃使团群情激动,他们为自己的智慧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可是,这一问题
刚解决,第二道难题又来了。这第二道题是什么呢?
“五难婚使”的第二道难题是赫赫有名的“穿孔引线”的故事。我们前
面说过,唐王朝是不大愿意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因此,他们见只有吐蕃
使团解决了这一难题,觉得就这样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太丢大唐朝的面子
了,于是,他们便又想出了一个难题想难倒吐蕃使团。
唐王朝送给吐蕃使团一个九曲明珠,并且送来一条柔软的毛线,让吐蕃
使团把这条毛线穿过九曲明珠的一个中间拐了九道弯的很细的孔。这一道难
题,真可谓挖空心思,还真把吐蕃使团难住了,三天的期限已经过去了二天,
大家都很紧张,也都十分着急。禄·东赞也很着急,但他并没有慌,而是绞
尽脑汁地想办法。忽然,他看见桌子上有一只蚂蚁,心里不禁一亮,问题解
决了,禄·东赞激动地对大家说,请大家放心,他已经想出解决这一难题的
办法了。
禄·东赞让人在附近捉了一些蚂蚁,然后从这些蚂蚁中选了一只最健壮
的。先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部,然后又把毛线拴在马尾鬃上,拴好之
后,就把蚂蚁放进孔内,然后,对着孔慢慢地吹气,赶着蚂蚁向小孔的另一
端爬去,不一会儿,蚂蚁便拖着马尾从另一端爬了出来。这样,毛线便成功
地穿过了小孔。吐蕃使团不禁松了一口气,但是,他们知道,唐王朝肯定还
会给他们出难题的。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问题刚解决,唐王朝又出了一道难题,这就是“三
难婚使”。这次难题的解决者,不是禄·东赞,而是禄·东赞的一位随从。
唐太宗命令侍从抬出许多根大小、粗细一样的圆木,让各使团的人分出哪头
是树根,哪头是树梢。其他使团都一筹莫展,就是聪明超群的禄·东赞一时
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正在禄·东赞着急之时,忽然,他的一名随从趁人不注意,偷偷地碰了
他的胳膊,禄·东赞会意,赶忙和那位随从走到一旁。那位随从小声地告诉
了禄·东赞分辨圆木树根和树梢的方法。
这位随从提供的方法叫“顾流放本法”。具体地做法是,把两头一样粗
细的圆木,顺着水流放入水中。这样,是树根的那一段比较结实,就会先顺
流向下漂去,暴露在前面,后面的那一部分就是树梢,这样,吐蕃使团又成
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虽然唐太宗每次都许诺说,哪一国的使团先解决了难题,就把文成公主
嫁给哪团。可是,令人气恼的是,每次都是吐蕃使团取得了胜利,唐太宗心
里很是不服。于是,他又心生一计。
有一天晚上,正当各使团的人正在酣睡之时,唐朝宫内忽然响起了钟
声,多数人都被惊醒了。不一会儿,各国使团都收到了唐太宗的命令,说是
唐太宗要召见各位使者,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议,请各位马上到皇宫去。于是,
各国使团都赶忙跟着送信的人走了。
… Page 5…
只有禄·东赞很警惕,他觉得很奇怪,这肯定是唐太宗的一个计谋。于
是,他在他经过的路上,在经过的每一处住室的门槛上边,都用笔做了记号。
到了皇宫之后,发现这果然是唐太宗耍的手段。唐太宗又给各国使团出了一
道难题:“如果哪国的使团能够顺利地返回自己的住处,哪国就可以娶走公
主。”结果,只有吐蕃使团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其他各国的使团一直
转到天亮,也没能回到自己的住处。
事到如今,唐太宗只好答应让文成公主出嫁。但是,到了最后,唐太宗
还没有忘了难一难各国使团。唐太宗传下话来,说:“明天将在广场上集中
300名年轻漂亮的女子,到时候,谁能从中认出文成公主,就将公主嫁给他
们的国王”。这真谓到了关键时刻,各国使团纷纷活动起来,而吐蕃使团很
巧妙地从一名宫妇的口中,问清楚了文成公主的相貌。这样,吐蕃使团就做
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天,300名年轻漂亮的女子都集中到了广场上,一个个都穿得花枝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