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历史分册》-历史分册-第2章


一、根据发迹的地名以定国号。如汉是因其创建人刘邦曾受项羽封为汉 
王,活动在巴、蜀、汉中一带而来;宋是由其创建人赵匡胤在后周时曾为宋 
州 (今河南商丘)节度使而来。 
二、根据所封爵号以定国名。这种国号直接来自创建人的爵号,而爵号 
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隋的国号来自创建人杨坚称帝前曾承袭父杨忠的 
随国公之爵。 
三、根据发迹地的特产以定国号。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所建王朝名辽,辽 
意为镔铁,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镔铁,即用以为号,取其坚也,乃象征 
国家政权如铁之坚。 
四、根据文义以定国号。元朝的国号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 
“春秋”的由来 
“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及春秋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的时代。战国 
时人的历史年代学观点略有变化,在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名称 
的同时,他们把西周后至战国前的时代命名为“春秋”。因为自周王室东迁 
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战争不休,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 
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重要原因 
是,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故尔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也有 
自身的特点。战国时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 
… Page 4…
为“战国”,而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的特点, 
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 
谓。 
也有人认为,“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 
“太平天国”的由来 
洪秀全将其国号定为“太平天国”。据考,“太平天国”名称的来历, 
既是受了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影响,特别是清初“天地会”农民起义的影响, 
也是受了基督教的影响。 
“天地会”自创始以来,就一直向往一个“天下太平”的社会。“天地 
会”的聚会地点叫做“太平圩”,办事公堂称为“太平庄”,开会的地方称 
为“太平广场”。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还吸取了基督教《圣经》中的“千载太平” 
之意。 
太平天国的“天”,也是继承了“顺天”这个思想,并糅合了基督教“天 
父上帝”的教义。至于太平天国中的“国”,则意为代表上帝作人间的天王, 
居于天下之中。因此,“太平天国”这个名称,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建立人 
间天堂的社会理想。 
“洪宪”年号的由来 
袁世凯称帝为何改年号为“洪宪”?近人黄浚《花隋人圣庵摭忆》,记 
述了有关“洪宪”年号的来历。其书云:“当时袁将改元,群下议年号,佥 
思绾洪合武,于是有洪宪、宪武之拟称。盖利用思明覆清之心理,故于尊袁 
通谱之谀词,亦乐闻之。”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袁 
世凯及其追随者妄图“利用思明覆清之心理”,“绾洪合武”,故改元“洪 
宪”,确是煞费苦心。 
“皇帝”的由来 
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中国的特产,始于秦始皇时代。在秦始皇之前, 
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秦王统一天下后,自认 
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 
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议改称号。李斯等人和众 
博士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故可改“秦王”为“秦皇”。 
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取“帝”号,称 
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从此“皇帝”的称号便为历代君主所袭用。 
第一个女皇的由来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然而中国第一个女皇要比 
她早得多。 
公元515年,北魏宣武帝驾崩,6岁的太子元诩即位,这就是肃宗孝明 
… Page 5…
帝。 
肃宗年幼,其母胡太后临朝听政。由于政治腐败,生活腐化,朝廷内外 
对其极为不满。 
公元528年,孝明帝年19岁。在对胡太后的行为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 
密诏原秀容部落酋长,后为车骑将军、六州讨虏大都督的尔朱荣,令其率大 
军到京城洛阳,逼迫胡太后归政。没想到机密泄露,胡太后先下手为强。她 
把孝明帝的潘嫔妃刚生下的女孩谎称为“太子”,大赦天下。不久,在尔朱 
荣兵发洛阳之前毒死孝明帝,改年号“武泰”,立假太子为帝。这就是中国 
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早于武则天156年。 
局势稳定后,胡太后又对外宣称潘嫔妃所生为女孩,于是废旧立新,另 
立临洮王的世子、3岁的元钊为帝。尔朱荣闻讯大怒,立即兵发洛阳,一举 
攻占后,把胡太后和幼帝元钊淹死在洛水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 
变”。此后,尔朱荣又把持了北魏实权。 
古代帝王称号的由来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 
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时给他们的先人特立的名号。 
在上古时,帝王生前死后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 
的先帝、先王的姓名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朝祭 
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表示恭敬。如夏、 
商两代的王,习惯上就是以庙号相称的,如夏朝的太康、少康、孔甲,商朝 
的祖甲、帝乙等等。 
“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 
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他 
为“武”,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他周武王了。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 
重视农业生产,关心内政,就谥他为“文”,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 
他做周文王了。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后,才跟着清王朝一同被取消了。 
太上皇的由来 
“太上皇”制度,大约最早源于战国。当时,赵武灵王自称“主父”, 
传位于王子何。 
汉高祖刘邦尊呼其父为“太上皇”,是这一称呼的开始。之后,“太上 
皇”的称呼,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老皇帝主动传位其子,如宋高宗传位孝 
宗,孝宗传位光宗等。有的是儿子称帝,逼迫前皇帝老子引退,如唐肃宗称 
帝,迫唐玄宗退位。还有老子勉强让位给儿子,心中不愿意也不得不让出帝 
位,如唐高祖传位唐太宗。这些太上皇,因授受之际情况不同,各自境遇也 
不同。有的仍操持朝政,有的悠游度日,有的成为阶下之囚。历史上名副其 
实的有尊位有权势的太上皇,要算清高宗(即乾隆)了。他自恃“天威远震, 
武功十全”,宣称只做60年皇帝(因其祖父康熙做了61年皇帝,不敢超越), 
自诩为“十全老人”,在晚年大兴土木,修建宁寿宫,又刻了“太上皇之宝” 
的玉玺。85岁时,他正式当上了太上皇,但大权紧握,丝毫不放,直 
… Page 6…
垂帘听政的由来 
“垂帘听政”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好几次。 
最早的一次要算战国时期的赵太后。她能够听取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 
安君送到齐国为人质,求得齐兵援助,解了赵国之危。 
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她在称帝前,也搞过垂帘听 
政。 
宋朝有两个垂帘者。一个是北宋时的高太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