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期都属于临时性的,事罢还朝,头衔自然也卸去。
到了清朝,总督和巡抚才正式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总督管辖一省,而两广总督,则管辖广东、广西两省。总督负责治理辖
区内的军民要务。总督的官品,高于巡抚。
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务。
在鸦片战争以前,清廷在全国设置8总督16巡抚。8总督有:直隶、两
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16巡抚有:江苏、安徽、山东、
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江西、福建。直隶、四川两省只设总督,不设巡抚。
近代以后,督抚的设置出现了一些变化。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
疆巡抚,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1906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督抚。
知府的由来
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经历了较长的演变过程。
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常常带军职,兼任将军。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
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作“府”。
唐朝的时候,朝廷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
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作府尹。
到了宋朝,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
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明清两朝,府固定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除了首都、陪都所在
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作“知府”,意思是“知(即
主持)某府事”。
… Page 12…
知州的由来
州在其最初出现时,还不属于正式的行政区建制。在西汉汉武帝执政时
期,他将全国划分成13个监察区,称为“州”。每州都有一长官,叫作“刺
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
直到东汉后期,州才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州辖郡、县,刺史又称州
牧,就是州的行政长官。
隋朝时,郡的建制被取消,只存州、县。唐朝继承隋制,地方分州、县
两级。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视地方吏治,他把全国州刺史的名字都写在屏风
上,随时记下他们政绩的优劣,作为赏罚的依据。州的建制一直延续到清朝。
在宋代,州的行政长官才开始称“知州”。明清两朝,州有两个级别:
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直属于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于府,级别与县
相同。
知州下属的官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管财政、刑法、治安等。到清朝
时,全国有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中国现在的许多地名,如郑州、杭州、福州、徐州、温州、泉州等,都
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
知县的由来
知,解为管理、主持。《左传》“子产其将知政矣”,就是说子产将要
主持政事了。宋朝魏了翁《读书杂钞》指出:后世官职上加“知”字,就是
从这里开始的。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就是说,我 (向他)学习的是道理,何必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宋
史·苏轼传》说苏轼“知徐州”、“知湖州”、“知杭州”,就是说派苏轼
去主持徐州、湖州、杭州的政事,即任这些州的知州。唐宋以后的知府、知
州、知县、知事 (知县又称县知事),都是这种意思。
辛亥革命纪念日的由来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1905年孙中山领导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成中国
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革命斗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
件。1911年,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地区兴起了保路运动,在同盟会的策
动下,由文学社、共进会领导,湖北的一部分新军于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
取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迅速瓦解。1912年(民国元年)元旦在南
京成立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 12日清帝被迫退
位,结束了清朝政府的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
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
心,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中华民国”国号的由来
… Page 13…
“中华民国”的国号是由孙中山亲定的。“中华民国”一词最早出现在
1904年。是年,孙中山在美国用英语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演讲时,就
用了“中华民国”一词(英译)。
1906年12月2日,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民报》创刊一周年纪念会,孙
中山亲临演讲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这是孙中山在演讲时正式用汉语宣称“中
华民国”之始。翌年,章炳麟在《民报》第17号发表《中华民国解》一文,
“中华民国”这一名称遂开始为中外知晓。
孙中山为何要取“中华民国”为国号呢?1916年7月,孙中山在上海作
题为 《中华民国之意义》的演讲时说:“诸君知中华民国之意义乎?何以不
曰 ‘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
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孙中山认为,共和国体乃是当时盛行于欧美的代议
政体,其意义不够积极。他要进一步实施直接民权,以建设一个“20世纪的
共和国”,因而定名为“民国”。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日的由来
1911年4月27日黄昏,革命党人黄兴在广州率部发难,一举攻入清政
府的两广总督署,与敌人展开巷战,起义虽失败,却震撼全国,唤醒了人民,
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参加这次起义的人牺牲很多,后来收殓了72
具尸体,埋葬在黄花岗。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捐资在黄花岗修建烈
士墓。为了纪念他们,每年举行纪念活动。为便于记忆,就以公历3月29
日代替原来的农历三月廿九日(即公历4月27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
民政府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坐落
在广州市先烈路,由墓园、纪功坊和自由神像组成。
“二七”纪念日的由来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召开京汉铁路工人
总工会成立大会,军阀吴佩孚派兵捣毁会场。工会遂决定2月4日举行总罢
工。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命令其部下萧耀南等人对郑州、
江岸、长辛店等地的工人进行血腥镇压。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
产党员林祥谦、湖北工团联合会和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等
数十人惨遭杀害,千余工人被开除,造成“二七惨案”。罢工直到2月9日
才结束。这是中国工人第一次有组织地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斗争的伟大运
动。
为了纪念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
年都在2月7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五卅”运动纪念日的由来
1925年2—4月,上海、青岛等地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5月15
日,上海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10余人,激起全市人民的愤
怒。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到公共租界示威,万余群众涌到老闸巡捕房
… Page 14…
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当场枪杀11人,打伤数十人,制造了“五
卅惨案”。6月1日,全市罢工、罢课、罢市,7日,组成工商学联合会统一
战线组织,反帝斗争进入高潮。中国共产党和上海总工会后来决定改变罢工
策略,提出在解决工人某些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