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历史 作者:[美] 哈特》第19章


拉比上台,又有人把他拉下了马,但是所有的军队都在为自己搜刮财产。不少侵略刚果的军官在占领了某处钻矿之后,便迅速成立了相应的公司进行钻石销售。在刚果东部,其他侵略者们直接瓜分了钻石加工区。
走私贩们为了掩盖“战争钻石”的出处,特意取道利比里亚等助长此风的国家,像洗钱一般把那些毛坯上的肮脏的血迹洗掉,最后卖往安特卫普和特拉维夫等地。就拿1996年来说,根据当年的美国地质学报告,利比里亚本国的钻石总产量是150,000克拉,但是在同一年中,利比里亚朝比利时运送了12,300,000克拉的钻石,输出量是产量的82倍。要是相信利比里亚钻石输出额,就等于承认利比里亚的钻石产量比南非还要大。但是受比利时政府委托监控钻石行情涨落的安特卫普钻石行会“钻石高等委员会”,却心安理得地把那些钻石毛坯的原产地记录为利比里亚。虽然安特卫普的钻石中心曾多次失利,但在这一点上他们显然是在装傻充愣。那些钻石的真正产地乃是众人皆知的秘密。
“钻石战争”本来是钻石行业的秘密,但是突然间一切都挑明了。事情之快仿佛一瞬间把大幕拉开——钻石行业大口吞进各路钻石的鲜血淋漓、贪婪无厌的嘴脸暴露无遗。揭露真相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组织——“寰宇证人”。在“实践主义”的术语中,“寰宇证人”属于非政府组织,也就是NGO。非政府组织们的活动范围——从妇女解放到消灭汽车尾气污染,无所不包。“寰宇证人”原本组织调查的是柬埔寨境内的非法砍伐问题,但是到了1998年,他们开始关注安哥拉的钻石战争。同年12月,该组织提交了一份长达14页的控诉,题为《野蛮行当》,这一举动在公众舆论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整个钻石行业吓出了一身冷汗。
那本小册子抨击钻石行业是战争的同谋。该控诉书引用了大量公开文件的原文,以证实钻石行业对于安哥拉“战争钻石”流向安特卫普的姑息态度。联合国本身是反对战争交易的,到头来也不了了之。《野蛮行当》中关于战争的细节,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这正是它的成功之处。统计数字简洁明了,大多配着地图和年表,编者还在册子后面列出了个词汇表。册子中的一副照片展示着堆满了战争死难者尸体的矿坑,里面的尸体沾满了污泥,令人不忍多看。另一副图片描绘了沦为奴隶的矿工们排成一队,从矿坑里往外一筐一筐地挖土的场景。一张表格列出了非法钻石交易的年均利润。人们只需翻翻小册子,就能想象出这场肮脏战争的全貌以及人员的伤亡情况和财产的损失,控诉书毫不留情地披露了钻石行业对那场战争的看法:
安哥拉的钻石产量增加以后,我们本来可以收购2/3的份额以证明我们雄厚
的经济实力和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摘自《戴比尔斯1992年年报·总裁声明》'
CSO通过庞大的购买机构从非洲和钻石中心等公开市场上买进大量的钻石,采购员们多为翩翩少年,却经常在恶劣的环境下开展采购工作。1996年的采购额达到了历史新高,其原因主要是安哥拉地区产量骤增。尽管此类购买行为的主要目的是支撑市场,但是对于安哥拉钻石的需求量正在上升。'摘自《戴比尔斯1996年年报·总裁声明》'
在“寰宇证人”的努力下,原本属于钻石行业内部交流的基本常识,一下子在各大报刊上现了形。广大媒体抓住这个暴光事件大做文章。钻石行业对此的反应是竭力猜测“寰宇证人”的幕后主使是谁。于是各种言辞夸张的电子邮件穿梭一般传来传去,信文里写满了人们对“寰宇证人”揭露战争内幕这一事件的种种杜撰:有消息说为向“寰宇证人”提供经济来源的是,以削弱UNITA钻石交易而讨好罗安达MPLA政府的安哥拉海岸石油公司;另有消息说,出资赞助控诉书的正是戴比尔斯集团,他们意欲把UNITA所销售的钻石挤出市场,以便一分不花地得到安哥拉钻石;还有消息说,其实是美国政府通过中央情报局在控制“寰宇证人”的行动;甚至有消息说,挑起事端的是BHP,他们打算让非洲钻石蒙羞,以推广加拿大的钻石。这些道听途说,完全是钻石行业内部酝酿出来的天方夜谈,除了造谣声势之外一点实际作用也没有。
人们只消去“寰宇证人”的总部参观一圈,所谓的该组织由富豪豢养的谣言便不攻自破,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在伦敦北区一所废弃学校顶层的两间狭小的屋子里。工作人员身边全是一堆一堆的文件,每当有人造访的时候,他们只是匆匆地抬头看一眼就继续埋头工作了。“寰宇证人”的主席查尔敏·古齐,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是一位意志坚定的女性。她曾在1989年到1993年之间为总部设在伦敦的另一个非政府组织“环境调查社”工作。1993年,她创办了旨在调查自然资源公司与侵犯人权现象之间的联系,她的工作目标从柬埔寨森林转移到了钻石战争。该组织的研究人员之一——阿利克斯·叶尔斯利,曾经是一家音乐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单看这两个人的能量,很难想象她们能让每年收益6,000,000,000美圆的行业遭受如此重创。
就在《野蛮行当》发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寰宇证人”对钻石行业再度出击。这一次,古齐和叶尔斯利所运用的宣传手段就连戴比尔斯都会佩服,他们把装着精心雕琢的玻璃“钻戒”的黑丝绒礼盒寄给了世界各地的报刊主编。盒子里装有把钻石行业斥为“吃人恐龙”的 文章,里面详细列出了“钻石战争”中的死难者人数。那次名为“致命交易”的抗议活动赢得了大批支持者。时任加拿大驻联合国大使的罗伯特·福勒就利用加拿大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的机会,强烈谴责了钻石行业对联合国决议的屡次不敬与冒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位议员,也在华盛顿支持钻石进口商要求卖家提供钻石毛坯及成品产地证明书的做法。
反对钻石走私的呼声日益高涨。曾经向塞拉利昂雇佣兵部队出售军火的英国政府出于悔过之心向“寰宇证人”保证不再参与“战争钻石”的交易。戴比尔斯集团也见风驶舵地宣布,他们即将关闭设在安哥拉的收购部门,并对公开市场上流通的安哥拉钻石进行封禁。戴比尔斯在声明中说道:“戴比尔斯集团同世界人民一起对经受了30年战乱之苦的安哥拉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这份猫哭耗子一般的声明引起了强烈的质疑。约翰内斯堡《星报》的一位专栏作家在文章中说:联合国、美国国会、英国政府和“寰宇证人”联合出手才迫使戴比尔斯关闭了安哥拉分部。
就在人们对“钻石战争”的内幕越来越了解的时候,一个看似吹毛求疵的问题呼之欲出,那就是万一“战争钻石”的交易源头永远也堵不住可怎么办。这个棘手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焦虑,因为任何一颗钻石都可能是“战争钻石”。毕竟“战争钻石”在数量上庞大无比。在安哥拉政府腐败的环境下,政府军的将军们参与UNITA钻石毛坯交易的现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既然UNITA连敌军的买卖都要做,那么包括它在内的任何拥有钻石的军队怎么就不可能让手中的毛坯渗透到合法交易的钻石当中呢?考虑到钻石走私活动的高超技巧,这个问题简直问到点子上了。
在典型的走私流程中,一组俄罗斯机组人员首先驾驶伊留申IL…76飞机前往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跑运输。IL…76是四引擎喷气机,有效载荷为52吨,在一次加满油的情况下能够飞行3,000英里。机组人员在索非亚签收UNITA订购的货物,比如一辆俄式T…62主战坦克。要买这样的东西并不难,人们在互联网上就能订到这些军火。索非亚的地勤人员会在载货清单上把坦克变成机械零件。塞在红包里的载货清单随后就递交到保加利亚海关。俄方人员就大摇大摆地把坦克开进喷气机的货仓。
这次航班既定路线的终点是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机组人员遂驾驶飞机到乌干达为飞机加油,然后飞回赞比亚。飞机到达赞比亚上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改道向西飞往安哥拉。美国的卫星在夜间无法探测到飞机的存在,于是便无法把它的行踪汇报给安哥拉军方。
俄罗斯飞行员进入安哥拉境内之后,就朝着UNITA事先指定的降落地点飞去。具体的降落地区在地图上很可能是沙漠,但实际上是由UNITA修护的跑道。或者UNITA就在某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