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尽力避免直接冲突,从而使欧洲长期保持对峙且又相对稳定的状态,欧洲
长期以来一直是有“冷战”,无“热点”,而现在战火已经烧到了一向平静
的欧洲的“腹部——巴尔干”,使欧洲成为世界上动荡多事的地区。
首先,原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多数成员国都面临着种种危机而无力自拔,
它们之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和纠纷。原南斯拉夫内战不断升级,战火至
今未熄。
其次,在欧洲还存在严重的难民问题。从1989年到1992年,从前苏联
和东欧向西欧的难民已超过150万人,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如此大规
模的难民活动在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给西欧国家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政治
和社会问题。
第三,领土纠纷、民族矛盾、民族自治和独立倾向几乎波及整个欧洲大
陆。欧洲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共有300多个民族。由于“冷战”的结束,
被掩盖的民族主义情绪急剧上升。民族矛盾的激化,加剧了欧洲的动荡。
第四,西欧不少国家执政党的支持率下降,法西斯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势力抬头。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欧洲危机重重,但欧洲仍是一支和
平的力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欧洲是决定和平与战争的关键地区。……
西欧和东欧都是维护和平的力量。东欧,西欧都需要发展,越发展和平力量
越大。为什么说欧洲是和平力量呢?因为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而战争一旦打起来,
首先受害的将是欧洲。……只要欧洲,包括东欧和西欧,不绑在别人的战车
上,战争就打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3页)目前,欧洲虽
然各种矛盾已开始暴露出来,但还不至于导致新的大规模的战争。
与欧洲地区相比,亚太地区尽管也存在多种矛盾,但总的形势则显得比
较稳定并将持续保持下去。从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成了全球公认的经济发
展最快的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趋上升。发展的趋势推动着和平的趋
势,而和平的国际环境又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坚持并进一步深化改
革和扩大开放,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普遍良好,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稳定因素。
(三)美欧日矛盾多方面展开
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称为“西西矛盾”。美日欧三角关系是这一矛
盾的核心。在整个冷战时期,虽然美日欧之间也有矛盾和冲突,三角关系随
着各方面的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但由于共同面临苏联的威胁和挑战,它
们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动摇战略联盟体制。然而,在苏联、东欧
剧变后,政治上、安全上的共同敌手不复存在。此外,近期美国经济衰退,
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进一步均衡化。这两大因素促使三方矛盾突破了旧框
… Page 39…
框、旧体制的束缚,朝着十分广泛甚至带有对抗性的方向发展。
在经济方面,美欧日矛盾已表现出公开大规模地对抗角逐和激烈地争吵
指责。其中,日本成为众矢之的,已出现美欧联合抗击日本的“经济扩张主
义”之势。
在政治方面,三角关系的变化更引人注目。欧共体在谋求1992年年底建
成“欧洲统一大市场”和1993年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区”的同时,还要求重
新确立欧洲的世界政治中心地位,并重申“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力图把
美国从欧洲排挤出去。在日本国内出现了日益强烈的反美抗美情绪,反对美
国的霸权主义。在这一点上,欧共体与日本有相似的立场,如坚决反对建立
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主张由美、欧、日三极共同主导。
在军事方面,欧日与英国的对抗是冷战结束后才出现的新现象。欧共体
要求打破美国继续操纵北约的局面,并建立了自己的军事组织和防务体系—
—西欧联盟,旨在摆脱美国的军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安全,甚至在必要
时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派兵。德法两国还联合建立了独立于北约之外的“欧洲
军团”。上述两个军事组织将大大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军事作用,并将使北约
形同虚设。日本国会在1992年6月15日通过了派兵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
队的法案,从而一举突破了阻止日本军事力量发展并向海外扩张的禁区。这
一举动对美国、欧日关系及对亚洲和世界和平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很难预测。
总之,冷战结束后,美欧日最强有力的凝结剂——共同抗苏已经消失,
三方战略联盟关系的基础和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欧日从美国的经济对手将变
为政治竟争对手,从过去反对美国控制,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发展成为争夺
世界领导主导权的斗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三者之间还有合作的一面。欧
日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还未达到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程度,三方在促使东欧
与独联体彻底实现资本主义化,在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对抗所谓南方国
家的挑战和威胁,在建立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等许多方面
还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和广泛的“战略一致”。这些因素决定了美、欧、日
在冷战结束后将长期保持一种既对抗又协调、既分裂又合作、既是对手又是
伙伴的关系。
(四)南北矛盾加剧,南北差距扩大
南北矛盾即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原有的内涵
主要指建立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基础上的不合理、不平等的南北经济关系和相
互之间的冲突。在冷战时期,南北关系中也有政治冲突,但西方国家出于与
苏联在第三世界争夺势力范围的需要,还比较注重改善和维护同发展中国家
的政治关系,经济援助也只是一种政治拉拢与渗透的手段,还不足以威胁第
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南北矛盾集中表现在经济方面:剥削和反剥
削的斗争。
冷战结束后,南北矛盾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斗争依然
存在,但政治斗争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北攻南守的态势进一步加深,第三
世界不能像以前那样利用东西方之间的矛盾发挥独特的国际政治作用。
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种种困难,南北关系的僵局未能冲破,旧的国
际经济秩序、沉重的债务危机及新技术革命提出的挑战仍然困扰着发展中国
家,致使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资料,60年代,发
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发展中国家的14倍,到80年代,已增加到 24
倍。目前全世界有 11亿人口生活在赤贫之中,而且穷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
… Page 40…
加。就国际经济地位来说,发达国家占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居劣势。南
北贫富差距的悬殊,必将扩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必将
增添世界的不稳定因素。
(五)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强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二是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发展。在冷战时期,
联合国在履行这两大职责方面虽然有所作为,但由于美苏时常玩弄“你赞成
我必反对”的对抗游戏,使联合国难以就许多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形象有所改观,实际作用与日俱增,表现出越来
越大的重要性。如在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处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
和平解决柬埔寨问题、阻止原南斯拉夫内战扩大化等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
都做出了贡献。在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抉植贫困国家发展、救助
难民灾民、限制军备竞赛、防止尖端武器扩散、打击恐怖活动和毒品的生产
买卖等一些全球性或地区性的问题上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全球性的综合实力竞争与部分地区的军备竞赛并存
所谓“综合实力”指的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