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抗击匈奴,促进了各族的和睦相处,发展了边远的地区的经济。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被改称为“汉人”,古老的华夏族从此也被称作“汉族”了。历史上有“秦皇汉武”并称,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汉武帝则以他的文才武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统一。
第二部分:秦始皇统一中国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是汉朝开辟的一条商路,从中国的黄河流域经过西域到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大量的丝和丝织品经过此道向外输出,故称丝绸之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桑树、养蚕、生产丝和丝织品的国家。在秦汉之前,中国生产丝织品的技术就相当高,丝织品通过转运到达欧洲。汉代张骞通西域,首次开辟丝绸之路。从此,东西方的直接交流频繁起来。
汉时把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统称为西域。武帝时期,西域有36个小国,它们生产落后,经常受到匈奴的掠夺和压迫。匈奴单于曾把西域大月氏王的头砍下来,用人头骨做成酒杯,因此大月氏对匈奴恨之入骨。武帝于是想联合大月氏两边夹攻匈奴,但这项任务艰巨,路途遥远,要经过茫茫的大沙漠,而且必经之途河西走廊还在匈奴手中。武帝便在全国公开招募使者,汉中人张骞应召西征。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大月氏国。他出长安时,同行者一百多人,回来时就只剩一个同伴了。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前后共经历13年。他出使西域的历史使命虽未完成,但他带来了大量关于西域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知识,这使武帝格外欣喜,对西域产生了极大兴趣,张骞也就成了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第一人。
武帝时期不断对匈奴战争,夺得了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道路越来越宽广。为了彻底打击匈奴,张骞建议汉朝联合乌孙国共同对付匈奴。公元前119年,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300多随从,携带大量金银、丝绸顺利地到达乌孙。张骞极力劝说乌孙王,联汉攻打匈奴,乌孙王没有答应。张骞还派副使联系西域各国,受到各小王国的热情接待,扩大了西汉的影响。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从此,西汉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建立起来了。中亚、西亚各国经常派人到长安访问,进行贸易。汉朝为了便于同这些国家的往来,进一步修筑道路、设置驿站,使丝绸之路繁荣起来。由于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武帝便向西域发展势力。先是打败附属匈奴的楼兰、姑师两国;接着又攻打了大宛,从而使西域的交通更加畅通。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汉朝在西域各国的统治愈益巩固起来,也使丝绸之路的畅通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河西四郡中最西的敦煌郡成为中西交通的总枢。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东起汉都长安,向西通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由敦煌西至楼兰,再向西行就分为南道和北道。南北两道会合后,再向西就可到达地中海从而通往西亚和欧洲。
新形势促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从中国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丝、丝织品、金属工具以及铸铁技术等。丝绸成为希腊罗马贵族的珍贵服饰,罗马的玻璃、金银通过丝绸之路流入了汉朝。中国的茶叶、瓷器、四大发明都是由此路传入欧洲的,而西域的葡萄、石榴、胡桃、蚕豆等植物和良马、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织品也源源流入中土。西方的绘画、雕塑、乐器乐曲、舞蹈,特别是印度佛教的东来,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东西方,促进东西方的交流,这是有利于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
第二部分:秦始皇统一中国司马迁著《史记》
《史记》是一部划时代的宏篇巨作,从《史记》开始,我国才出现了规模巨大、组织完备的历史著作。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开创了历史著作中的纪传体例,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作者司马迁因此也成了世世代代深受推崇的历史伟人。
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司马迁编写史书提供了条件。司马迁出身于史官世家,他的祖先世代做周代的史官。父亲司马谈是武帝的太史令,他曾想写一部记述历史的著作,但未完成。司马迁10岁以前学过耕地和牧畜,10岁诵读古书,师从大学者董仲舒和孔子的后代孔安国。20岁以后,他游遍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各地,并且跟随汉武帝四出巡幸。在此期间,他考察风俗民情,访问历史古迹,收集民间传说,成为西汉一代稀有的大博学家。司马迁的游历和官宦生活,为将来的著述提供了直接的材料来源。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职也做了太史令,得以有机会大量读国家的藏书和档案,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他遵循父志,从公元前104年起开始写《史记》。
就在写《史记》的第六年,发生了影响其一生的大事,一次汉匈之战后,将军李陵佯降匈奴,武帝知道后非常愤怒,而司马迁凛然大义地为李陵辩护,触犯了武帝,被交往大理寺,并落到酷吏杜周手里。杜周对他严刑逼讯、残酷折磨。后来武帝听说李陵带兵攻打汉朝,一怒之下,将司马迁处以腐刑。司马迁人格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内心万分悲痛,他几次想自杀。可父亲的遗愿没有实现,他不甘心这样死去,就在狱中发愤著书。50岁时司马迁遇赦出狱,被任命为中书令。但他没有忘记在狱中的痛苦经历和精神摧残,用了14年时间,倾注全部心血,终于在55岁时完成了这部闻名于世的著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司马迁的后人也被追封为“史通子”。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结构严密的通史著作,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西汉武帝年间,共三千年的历史,尤其详细描写战国、秦汉时期。全书共130篇,52。65万字,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史记》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各种人物传记为主,以表、书为辅,综合编年、纪事体例的优长,独创了通史的纪传体例。这一伟大著作,奠定了作史的范式,成为历代王朝编写历史的典范。中国的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以《史记》为榜样。
《史记》的取材相当丰富,它融合了司马迁广博的学识并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司马迁治史严谨,叙述、描写力求实事求是,敢于揭露丑恶行径,如汉高祖的流氓无赖行为,汉武帝的迷信神仙、重用酷吏张汤等;他爱憎分明,对历史上的明君、贤臣、义士和农民起义领袖,大力歌颂。他还独具匠心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性的形式,使《史记》成为一部古代文学名著。
《史记》承前启后,在内容的广泛、记事的久远、史事的详实、材料的系统组织的完备上独具一格,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影响巨大,这是司马迁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秦始皇统一中国汉匈和亲
“汉匈和亲”是汉朝政府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到以后历代的对外政策。汉初,经济衰败,国力弱小,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日益强盛,不断骚扰汉朝边境,掠夺财物。高祖刘邦亲自领兵抗击匈奴,结果在白登山被围。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美人计,把汉朝的美女献给匈奴单于,才得以突围。娄敬看到白登之围中美人计的作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年年给匈奴大量财物,以换取和平。刘邦于是派娄敬为使者,把汉朝的公主送过去,并且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粮食、丝绸、钱财,这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此后吕后、文帝无不采用这一措施。汉初常把宗室女儿、诸侯和王国的女儿嫁给单于,并且与匈奴结为兄弟。但和亲政策并不能阻止匈奴的侵扰,匈奴既不放弃和亲带来的好处,也不放弃武力掠夺带来的利益。
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便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展开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匈奴在汉朝的重击下,希望停止战争,重新建立和亲关系,武帝同意和亲,但条件是匈奴必须嫁女、称臣、纳贡。匈奴无法接受,汉匈关系没有什么进展。宣帝时期,匈奴不断受到邻国的攻击,内部五个单于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力量大大削弱。呼韩邪单于在争斗中战败,希望得到汉朝的援助,决定归属汉朝。前53?
小说推荐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 我国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
- 最新章:第58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 作者:方丽萍】1.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不仅通过逐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
- 最新章:第49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 了解和研读历史大事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世界历史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缀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则能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大体轮廓,阅读历史大事便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每件历史大事或开启了一个时代,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还有的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个历史侧面的总结。阅读这些大事,即是在了解
- 最新章:第31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 影响人类历史的事件,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史诗。怎么这么说呢?人是政治的动物,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和衍生。很多时候,历史就是在血与火、刺刀和枪炮、阴谋与算计中完成了自己的转折。在这种人类的自相残杀之中,人类所造就和崇拜的“英雄,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以江山做赌注,相互厮杀。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的远
- 最新章:第69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8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上卷(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Page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规定中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 最新章:-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8-第16章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0
- 世界五千年 Page 2-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名字为世人所知,她是南宋时候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流传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对其中一些优美的词句出口能诵。李清照是中国文坛上一颗永远闪耀的星。李清照出生在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原籍山东历城,即今天的济南府。济南是个处处清泉荡漾的美丽地方,李
- 最新章:-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0-第18章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2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 Page 2-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清之际,风云变幻,造成了不少的风云人物。本文所写的吴三桂,即是在明清两代交替中起过重要作用、叱咤风云的人物。吴三桂,字长白,先世居徽州,后迁高邮,又流寓辽东。因此史书一般称之为辽东籍高邮人。他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卒于清康熙十七年(公
- 最新章:-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2-第17章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3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下卷 Page 2-西晋“八王之乱”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分立,确实沸沸扬扬热闹一时。曹魏后期,大权落在司马氏家族手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司马昭派大将邓艾、钟会灭掉蜀汉,司马炎夺取了帝位灭掉了孙吴。这样三国就落在司马氏手中,建立了西晋王朝。西
- 最新章:-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3-第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