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第109章


唤璐送菜拿擞衙恰?br /> 美国对伊朗的强硬措施无疑是有欠考虑的。正当这一令人绝望、事与愿违的做法令局势大为紧张时,突然传来了苏联军队向南开进阿富汗的消息。这完全出乎美国政策制订者们的意料之外。就在入侵行动爆发前四天,卡特总统还在和他的顾问们谋划着夺取伊朗的近海岛屿,以及采取秘密的军事行动推翻霍梅尼的可能性。
现在,美国人一边要面对悲观的人质局势,一边还要被迫认真应对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大规模扩张。而且,华盛顿和莫斯科几乎观点一致,即一个超级大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很可能是进一步扩张的前奏,这将损害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利益。据1980年初的一份情报推测,苏联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很可能是伊朗,那里注定会被革命者们搞乱。于是总统开始考虑,“在此局面下向伊朗派遣美国军队”。
在1980年1月23日的国情咨文中,卡特进一步发挥了他的雄辩才能。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意味着这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陷入危险,他说道,莫斯科的行动使得缓冲地带不复存在,并且还将“蕴藏着全球石油三分之二储量的地区”以及“绝大部分石油运输都会途径”的霍尔木兹海峡纳入其军事打击范围。对此,卡特总统用强硬的措辞发出威胁:“在此我要表达我们的立场,”他说道,“任何外部势力想要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企图都将会被视为对美国生存命脉的侵犯,这种侵犯必将会遭到任何必要手段的反击,包括动用军队。”这一目中无人的声明完美体现了美国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态度,以及最初由英国确立、后来被美国继承的立场:任何试图改变现状的做法都将遭到猛烈的还击。这是货真价实的帝国主义政策。
然而,实际发生的事情与卡特虚张声势的言辞正相反。与伊朗人就释放人质的谈判一直在暗中持续进行,而且越来越滑稽:一方面,美国总统助理要戴着假发、假胡子和眼镜去和德黑兰代表对话;另一方面,随着谈判的进行,霍梅尼不断发表演说,称“美国正在侵吞世界”,要给“这个大魔头”一个教训。
最后,在1980年4月,决心解决问题的总统卡特批准了“鹰爪行动”:秘密解救德黑兰人质。8架直升机从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上起飞,计划在伊朗中部的塔巴斯(Tabas)附近与地面部队会合,在那里他们将接受查理?贝克卫斯(Charlie Beckwith)上校,以及一支名叫“三角洲”的特种部队的领导。然而,该行动的结局却让中学生都感到脸红:一架直升机因为天气原因返航,另外一架因螺旋桨开裂而退出,还有一架的液压系统受损。贝克卫思认为该行动无法再继续,经总统同意后取消。当这些直升机返回尼米兹号时,其中一架因和C…130空中加油机靠得太近而相撞,导致两架飞机双双坠毁,共有8名美国士兵丧生。
这对美国的形象来说无疑是一大污点。霍梅尼称这是真主干预的结果,因此并不令人意外。其他人则对此次愚蠢行动的结果瞠目结舌。美国无法通过谈判或者武力解救人质,这足以说明世界已经发生改变。甚至早在解救行动失败之前,卡特总统的一些顾问就已经觉得有必要采取一些行动来加强自身威慑。“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 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说道,“要让埃及人、沙特人以及阿拉伯半岛上的其他人相信美国不会放弃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他的意思是现在就“在该地区建立明确的军事地位”。
不过,美国不是唯一想要在这一混乱局面中维护其利益和面子的国家。9月22日,伊拉克突然袭击伊朗,轰炸了伊朗的机场,并且兵分三路从地面入侵伊朗,目标是胡泽斯坦(Khūzestān)省,以及阿巴丹(ābādān)和霍拉姆沙赫尔(Khurramshahr)两市。伊朗人毫不怀疑入侵行动的幕后黑手是谁。霍梅尼怒斥道:“伊拉克的袖子里伸出的是美国人的手。”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Bani…Sadr)声称,这些攻击是美国…伊拉克…以色列整体计划中的一部分,企图推翻伊斯兰政府、恢复国王统治或是将伊朗分裂为5个共和国。他坚信,华盛顿向伊拉克人提供了入侵的线路图。
尽管一些人认为美国是这次袭击的幕后主使,并得到很多人的附和,但却没有过硬的证据能够证实外国势力插手了这场战争。相反,数百万页的文件、录音以及2003年从巴格达总统府发现的资料充分表明,萨达姆是单独行动的。他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乘虚而入,想要夺回在5年前两伊领土协议中失去的地盘。这些资料显示,在巴格达决定突然入侵伊朗前的几个月,伊拉克的情报部门为此扩大了情报搜集的范围。
驱使萨达姆发动战争的是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狂妄自大。以色列的存在,以及阿拉伯世界无力击败这个“英美势力代言人”的事实,都让萨达姆坐立不安。同时他还抱怨,任何针对以色列的攻击都会招致西方对伊拉克的报复。他提醒伊拉克的高官们:“如果我们攻击以色列,美国人会向我们扔原子弹。”他指出,西方攻击的“首要目标将是巴格达,而不是大马士革或安曼”。所以,萨达姆的想法是,如果攻击以色列会让伊拉克面临亡国的危险,那么不如在此之前先将伊朗拉作垫背。
萨达姆和他的伊拉克高官们不断声称以色列和伊朗存在勾结,伊拉克应当承担起领导所有阿拉伯人的责任。为了收回1975年领土协议中被“霸占”的土地,伊拉克果断地在1980年进攻伊朗。萨达姆向其高官们断言,这一行动将鼓舞所有被赶出家园的人们站起来,要回理应属于他们的东西——这无疑是说给巴勒斯坦人听的。萨达姆相信,入侵伊朗将有利于其他地区的阿拉伯人。鉴于这一奇怪的逻辑,难怪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会将伊拉克形容为“可能是除卡扎菲之外最不可理喻的阿拉伯政权”。
伊朗的革命也激怒了萨达姆。他认为,伊朗国王的倒台以及霍梅尼的上台“完全是美国的决定”。他声称,目前的动荡是一个更庞大计划的开始,该计划将利用穆斯林阿訇“吓唬波斯湾人民,使得美国人可以插上一脚并随心所欲地左右本地区的局势”。当然,除了想象力,萨达姆还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例如,伊拉克领导人立即意识到苏联出兵阿富汗的意义,以及这将给伊拉克带来什么影响。苏联会不会有一天在伊拉克如法炮制?它会不会以提供援助为借口在伊拉克扶植傀儡政府?这都是萨达姆所担心的问题。他质问莫斯科:“这就是你们对待未来朋友的方式?”
当苏联试图利用伊朗的反美情绪接近霍梅尼和他身边的人时,萨达姆更加不安了。萨达姆意识到情况不妙,莫斯科有可能为了讨好伊朗而抛弃伊拉克。他在1980年对约旦外交官说道:“应该遏制苏联在本地区的渗透。”由于感觉到和苏联渐走渐远,萨达姆准备背弃曾经在70年代力挺他掌权的苏联人。因此直至攻击发动前一天,萨达姆才通知苏联,而莫斯科对此反应冷淡。另一方面,据伊拉克情报部门的报告,此时伊朗正在经受“严重的经济危机”,并且无力“进行大规模防御”,这无疑是个不容错过的绝佳机会。
伊朗国王的下台引发了一系列混乱。至1980年底,整个中亚地区都在暗潮涌动。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命运扑朔迷离,取决于它们各自领导人的选择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想要抛开该地区的整体形势而去猜测单个国家的未来走向,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美国而言,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尽管在20世纪早些时候,该地区就已经埋下了反美情绪的种子,但完全不至于发展成纯粹的仇恨。然而美国近20年来的策略,使得这片位于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地区对美国的态度不断恶化。
很显然, 80年代初的美国陷入了困境。一开始,美国的政策制订者还将伊拉克的进攻看作是一个福音,萨达姆?侯赛因的侵略行为被认为是开启与德黑兰谈判的机会。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毫不掩饰地声称,伊拉克的进攻是个积极的信号,将迫使伊朗释放人质”。华盛顿认为,为了应对伊拉克的侵略,霍梅尼非常需要曾经购自美国的武器零件,这将给伊朗人带来谈判压力。伊朗人被告知,如果人质得到释放,华盛顿可能会考虑放行价值数亿美元的相关物资。这一方案已经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