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注释】士:兵士,勇士。这里指将帅。不武:不逞武勇,不盛气凌人,不挑衅滋事。怒:愤怒。不与:谓不待交兵接刃。
孙子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敌。〃〃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皆是不武不怒之意。张之纯说:〃以盛气强力摧折人者,曰武。善为士者,不先陵人,故不武也。〃
善用人者为之下。
【注释】为之下:态度谦下。
仁者待人,务顺乎人情。凡有所使,皆量其长而不苛其短,予以佚而常体其劳,己所不欲,不施于人。谦下者,人心悦服,而愿为之用。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注释】不武,不怒,不与,皆是不争之德。为之下,是用人之力。这些都是不与客观当然相争的德行,这叫做任用人材的能力,这叫做符合天古之极至之道。
意译
善为将帅者,不逞武勇;
善于争战者,不涉忿怒;
善于取胜者,不待交锋;
善于用人者,态度谦下。
这叫做不与客观当然相争的德行,这叫做任用人材的能力,这叫做符合天古之极至之道。
原七十一章 知不知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注释】知不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上:上乘,高明。不知知:不知却误以为已知。病:谬误,弊病,祸患。
科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所能够知道的事物,但我们所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们如果竟忘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末我们就会对许多极重要的事物麻木不仁。所以,真正的知是自知,是知自己有所不知。
【漫谈】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者的真正祸患,不是自己的不知,而是不知却自以为已知。所以,能时刻警惕、疑惑自己的认知中会出现错误者,在他的这种疑惑之中可谓是含有知晓,在他的这种不师心自用的状似混沌之中可谓是含有明昭。对自己的主观认知有这种知晓和明昭,可谓是认知的上乘和高明。而不知却自以为的已知,才真正是认知的弊病和祸患。
【漫谈】知的理性、客观性和真理概念应随时受到关切。科学在试错中前进,在大胆猜想和细致反驳过程中发展。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论争,完全是正常而且有利于科学的不断进步,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禁止不同识见者展示的一种强权偏见。故而政治不应干预学术争鸣。但对科学的尊重不能是盲目的,赶时髦的。因为好多伪科学在打着科学的旗号向民众贩卖那本质上属于是反科学的东西。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病病:心腹之患就是怕自己的认知出现弊病。
目有所不见,智有所不知;理有疑误而是,事有似是而非。何况天下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所以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是,今或成非;前日所非,今或成是。唯有恐怕触犯了妄知这毛病,才不会犯这毛病。所以,处理事物,必须深思熟虑,避免操之过急和鲁莽行事。大作家伏尔泰说:〃怀疑不是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但深信不疑却是一件荒唐的事。〃
【漫谈】特罗特说:“我们必须自我警惕,切不可认为科学方法的实践增强了人类理智的能力。以为在一个或数个科学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士,在思考日常事务上也会聪明过人……与经验相悖者,莫此为甚。”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无视自己的无知,是无知者的弊病;而一知半解的知识,却潜伏着更大的危险。对真理最大的威胁,是包含有某些真理的谬误,以及那似是而非的真理。
【漫谈】有些人认为老子谴责文化,鄙弃知识,其实这是对老子的误解。〃知〃在老子那里被分为两种:一是用达观思维法〃得道〃之知,一是凭表层理念感觉之知。老子认为后一种知是世俗之知,只懂得形而下之事,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付诸实践只会带来灾难;认为对这种脱离客观对象的主观随意性和短视理性的凡俗之知应该予以摒弃。圣人之所以没有谬误,就是对这种肤浅之知会带来的副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警惕。
意译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可谓是高明;不知却自以为知,可谓是弊病。
只有唯恐自己的知识言行出现弊病,方能杜绝弊病。
圣人之所以没有弊病,正是因为他唯恐出现弊病,所以才杜绝了弊病。
原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注释】勇于敢则杀:勇于主观蛮干,则将败亡。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主观蛮干,则将生发。
事物的必然性,不会因你的勇而改变,它只要求你去适应它。所以,非道而行之,虽劳不至。不顾客观实际的蛮干妄为,乃是自寻死路。而敢于面对现实,积极热情地肯定事物的必然性,保持宁静泰然的态度,行为遵循其规律而不敢妄意自专者,则将生发。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受益,有的受害。所以,真正的智者,从不对尚不理解的问题凭主观意愿蛮干妄为。
【漫谈】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毛主席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实践,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它允许的范围内得到自由,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在不认识它们之前,我们的行动总是带有不自觉的盲目性和偏面性,这时我们是蠢人。〃
西方哲人斯宾诺莎也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注释】天道这种对恣意妄为的厌恶,谁能知晓其缘故?所以及便是圣人也是临事而惧,谨始虑终。范应元说:〃由是观之,强梁者乃天之所恶,断可识矣。而世之人谁知其常也?世俗但知趋利避害,而鲜知利之为害也。是以圣人之于勇敢有为,尚且难之,以其有利害存乎其间也,故常虚静谦柔循理应物,安于不争之地。况非圣人而欲妄动,可乎?〃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然而善谋。
【注释】 天之道:自然规律。单然:从容舒缓的样子。
客观自然规律,不争却善于取胜,不言却善于应答,不待召唤而自来,看似舒缓却善于安排。范应元说:〃天之道不与物争,而物自化,是胜也。然人不可外此心而求天道于高远也。不言而有感必通,是善应也。不可须臾而离之,是不召而自来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释】恢恢:广大,宽阔。
天之网罗,恢恢疏远,于报施有迟速显隐之异,然其刑恶赏善,却从来不失毫分。范应元说:〃恢,大也。包罗无外,如大网焉,虽稀疏而不失巨细,善恶皆不可逃也。此圣人所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妄为矣。〃
苏辙说:〃世以耳目观天,见其一曲,而不睹其大全。有以善而得祸,恶而得福者,未有不疑天网之疏而多失也。惟能要其终始,而尽其变,然后知其恢恢广大,虽疏而不失也。〃
意译
勇于主观臆断逞强妄为则将败亡,勇于不敢主观臆断逞强妄为则将生发。
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受益,有的受害。
天道这种对恣意妄为的厌恶,谁能知晓其缘故呢?所以及便是圣人也是临事而惧谨始虑终。
客观自然法则,不争却善于取胜,不言却善于应答,不待召唤而自来,看似舒缓却善于安排。
自然法则之网,广大宽松,却无失漏。
原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
小说推荐
- 王道诠释者
- 《王道诠释者》作者:冷墨逸凉墨逸,出生大剑士之家,天赋异禀。在黑暗的时代,一点点的光芒都一览无遗。整个世界都是黑暗,岂容你散发一点点的光。就这样,他亲眼看着他的双亲死在他的面前,他的脸沾满了他们的血,他澄澈的目光变得黯淡,他为父母的死感到自责,害死双亲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那么点可笑的天赋。人生总是由
- 最新章:第197章
- 樱花草诠释的爱
- !第一章 遇见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上,呈现着游戏的打斗场面。随着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一个个对手被迅速击倒。不一会,全屏便显示着绚丽多彩的优胜画面:玩家通关!丢开鼠标,少年悠闲地靠在椅背上,无趣地垂下浓密的长睫毛,俊美的脸上表情散漫而清冷。这时,一个高挑少女推门而入,她一头时尚优雅的卷发,皮肤白
- 最新章:第22章
- 道德经
- 作者:老子道德经注释前 言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
- 最新章:第34章
- 道德经新解
- ,01章 论道/小/说/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种解释是前人从没有过的,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
- 最新章:第35章
- 穿入异世的道德经
- 简介: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倒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题下道德经一篇就此飘然而去两千五百年后一青年顾一凌穿越至天玄大陆附身在一丹田破碎的少年身上于仙墟之中获得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本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之旅你修阴阳我修道德经你找机缘我修道德经你嗑丹药我修道德经你作弊开挂我还是修道德经一生万物圣魔亘古不恒大道至简万变不出
- 最新章:第113章
- 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
- 文案书灵界《论语》和《道德经》是逼格十足的大佬21世纪,孔论和李道却摇身一变,成了啥都不懂的小可怜为了重拾尊严,跟上时代的脚步,享受现代的便利,两人决定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数月后孔论换上一身潮牌,短发墨镜,模仿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低头看手机,结果技艺不精来了个平地摔李道犯懒,把自己原来的那身古装改了改,
- 最新章:第77章
- 道德经 全文及译文
- ,前 言 生小 说+网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本就
- 最新章:第37章
- 山海经译文注释全本
- 目录序言山海经卷一 南山经山海经卷二 西山经山海经卷三 北山经山海经卷四 东山经山海经卷五 中山经山海经卷六 海外南经山海经卷七 海外西经山海经卷八 海外北经山海经卷九 海外东经山海经卷十 海内南经山海经卷十一 海内西经山海经卷十二 海内北经山海经卷十三 海内东经山海经卷十四 大荒东经山海经卷十五
- 最新章:第52章
-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 作者:赵文竹】自序 文竹见仓颉那天,文竹在逍遥谷大青石上闲坐,忽见山外来一染金发着洋装的黑眼睛黄皮肤青年,此人来到文竹面前说“马上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你的过境派司准备好了吗”文竹不解“什么派司”来人道“真是孤陋寡闻,有道是山中数日,世上千年。全球一体化洪流一日千里,二十一世纪是电脑网络时代,过境的
- 最新章: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