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东轶事 作者:垂钓老人》第229章


跄颐罴疲阉闯商岚福教斓较厣喜渭诱涡袒嵋槭币徊⒋稀!?br /> 牛保国一听这话,当然心里乐开了花,接过文件,对杜木林热情得就不得了,竟然连往日的称呼都变了,一连声地说:“木林,来。你坐,你先坐。”然后扭回头冲上房喊他老婆,“连学他妈,杜支书来了,你赶紧把烟拿来,给他沏茶!”你看他这会儿拉着杜木林的胳膊又是让坐,又是递烟,又是倒水,好不忙活。只听杜木林一个劲儿地说:“不了不了。牛叔,你不麻烦了,不要只管忙着张罗什么,快忙你们的事吧,我还有好些事情得赶快去办呢,紧火着的。”于是从牛保国家匆匆地就又走了。
“国家这到底是怎么弄着的?政策宽大,总也不能一下子宽得没边沿儿了吧?牛保国明明是个人尽皆知的历史反革命,阶级敌人,解放前夕还枪杀过地下共产党员赵锁子,在社会上纯属个彻头彻尾的大瞎熊,罪恶累累,县上怎么一下子也能让这样的人去担当政治协商委员会的委员呢?”牛德草隔墙听着听着,就实在听不下去了,也实在没法想得通,不由得就忿忿不平起来,“政府让这样人品的人参政议政,能议出个什么好,岂不也太有辱政府的伟大形象了——这世道还有没有个公理?”他心里一时疑云重重,如堕烟雾。
然而不管牛德草是怎样地想不通,甚至极力反对,牛保国经过了一番积极地充分准备,几天后仍然还是真的要去县上参加与人民代表大会同步召开的政治协商工作会议了。其实,他今天要去县上参加政协会议这个惊人消息,这两天早已不胫而走,传得整个庙东村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了。这天中午,人们刚吃过早饭,庙东村城头上所挂的那颗铃就又一次被生产大队的干部敲得山响,它用它那急遽而清脆的声音在召集着全庙东村生产大队的男女老少到村口集合,欢送赴县参加两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工作会)的代表。这样的代表周围三村五寨的见不到一个,那可真是凤毛麟角、非同一般哟!你看那欢送的场面,气势是少见的宏伟壮观,真不亚于古时候迎接知县老爷上任或者状元荣归故里。村办小学的老师带着五六十名穿戴一新的小学学生,一个个脖子上围着鲜艳的红领巾,手里舞动着自制的五彩花环,整整齐齐地站在村口的大路的两旁,嘴里一遍又一遍不停地齐声高呼着“欢送欢送,热烈欢送!”在他们的前头还站着一队从公社中心小学借来的鼓号队,精神抖擞地打着洋鼓,吹着洋号。一时节鼓声、号声和小学生的欢呼声汇成了一片,形成了一致的节奏,明快而催人奋进。就这样,村里的生产大队干部还嫌欢送的气氛不够热烈,又组织了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取出了村里早年闹社火,后来文革期间示威游行常敲的那一套锣鼓,锦上添花地敲打起来。好些人好久都没过敲锣打鼓的瘾了,一时敲得兴起,有两个忘了自己年岁的老大爷抱怨年轻人敲得不到位,不理想,居然挥膊上阵,也参与敲起来。你看他俩斗志昂扬地手执马锣(一种小锣),高高举过头顶,敲着在前边引领,其他人就跳跳蹦蹦,手舞足蹈地打起了“素鼓”,什么“十面埋伏”、“五虎上将”、“四面楚歌”、“三战吕布”、“一马当先”……名堂一套一套的,说来还真不少,古典儿多得真是不得了。尽管他们有时也敲得不整齐,甚至因为年久不敲而手生,敲到有的地方都给敲忘了,一时竟然想不起来该怎样敲,以致敲得乱七八糟的,但敲的那种气势却雄壮无比,发聋振聩。
村子里,牛保国所住的这条巷道上拥满了人,大人、小孩都围在左近看热闹。隔好大一会儿,牛保国才在家里收拾停当,慢条斯理地走出来。这回可跟上次造反派逮他的情景大不一样了,就在他刚一抬腿迈出他家门槛的那一刹那,人们的目光就不约而同地都唰一下聚焦在他身上,甚至有人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的一声惊叹:牛保国今天装束得简直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阔得多了。你看他刚理过的头发不仅焗了油,而且似乎还打了摩丝,显得特别的黑明锃亮,一根儿不乱;一身藏蓝西服,内配白衬衫,脖子上还系了一条紫红色领带,更是显眼——两相颜色对比真够鲜明。俗话说得好:人靠衣服马凭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牛保国经这一穿戴,真还跟另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子就风度翩翩,格外精神起来,全然不像是个已经年过花甲之人;更不用说脚上穿的那双由他老婆张妍精心给他赶做的黑帮白底,灯心绒做面的千层底布鞋了-----特惹眼,更是城里人所望尘莫及的。
当他走出大门,站在门口的高台阶上时,马上就有人十分适时地在他面前燃放起了鞭炮。牛保国在一片硝烟和浓烈的火药味中,先是神情庄重地向四周围观的乡亲们举目环视,随后两手高高举与头平,满带笑容地向大家频频挥动,接下来抱拳当胸,一边从台阶上往下走,一边不断地向人们作揖致意,嘴里一再说:“托福,托福。一切都仰仗乡亲们的鸿福。此行鄙人实在当之有愧,却之不恭。”你看,这会儿的牛保国真是气宇轩昂,与文化大革命中戴高帽子游街示众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党支部书记杜木林见机健步迎了上来,把他请到在城门口摆放着的一张桌子旁边,让他坐下,然后就站在桌子跟前,拿起桌子上摆放着的麦克风,向周围的人大声宣布:“广大的社员群众同志们,欢送两会代表赴县仪式——现在开始!”随着他的话音一落,锣鼓声、鞭炮声、小学生的欢呼声又是一阵大作,汇成一片,响遏行云。爆竹炸响时火光四射,吓得不少小孩、妇女都捂住了耳朵,直往一边躲闪。接下来是党支部书记杜木林给大家讲粉碎“四人帮”后,目前的大好形势,“两代会”召开的重要意义。他要求庙东村生产大队的全体党、团员,干部、群众,在“两会”期间要做到会内会外密切配合,保证党的方针指示、“两代会”精神,得以及时、全面地贯彻落实,立竿见影。最后,他提高嗓音,大声说:“下来,请我们孟至塬人民公社的赴县政协代表——牛保国同志向大家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牛保国早已作好了讲话的准备,但这时还是谦让再三,以显杜木林这是强人所难,反复申明说:“大家都是乡里乡党的,谁对谁都了解,我在这儿就不罗嗦了。”杜木林一再邀请说:“尽管大家都是世代居住在一起的邻里乡党,互相也都颇知底细,但今儿跟往常不一样。我看,你临赴县开会之时,还是关照关照大家几句吧。”随着杜支书的话语,周围人就又一次爆发起雷鸣般热烈的掌声。牛保国这才显出一副因推辞不过而颇为难的神色,站起来,走到桌子跟前,两手往桌边上一按,激情满怀地向大家就讲起来:“同志们、乡亲们……我最后还是赶上这大好时机了。我保证在我今后的有生之年,一定向党、向国家、向哺育我的家乡父老兄弟们——在场的诸位,尽我一份绵薄之力;充分发挥我的余热,造福乡里,回报桑梓。”这会儿,在场的群众对牛保国的讲话,反应神情各异,有不住发出啧啧赞叹的:“真是老将不减当年勇,你看他这气派,讲两句话,还都真有两下子,想得来,年轻的时候,时肯定帅得不得了。”当然也有对此嗤之以鼻的:“这熊全是老虎戴素珠——充善人。常言说:君子看素行哩,你没看他一辈子都作了些啥‘人事’吗?”
随着激昂欢快的锣鼓声,在小学生挥舞着五颜六色花环的簇拥中,牛保国款款登上车厢周围满插着彩旗,车厢两侧画着孟至塬远景规划图的汽车,像文化革命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一样,频频向乡亲们招手。汽车缓缓开动,离开庙东村,驶向通往县城的阳关大道……
几天后,牛保国从县上开政协会回来了,每天都趁人们吃饭的工夫,在生产大队的广播室里,通过高音喇叭,向全村人宣传“两会”精神。什么政府工作报告呀,政协主席的讲话呀……七笸篮八筛子,也不管有人听没人听,一下子就反反复复地念了一大摊。有人在背后悄悄议论他说:“牛保国一天总这样,也不知道累不累。”每当这时候,马上就会有人反对说:“你以为他是在那儿白念哩?人家现在是县政协委员了,国家每月给发工资着的。”但是国家给牛保国发没发工资这事牛保国从来都没向任何人提及过,发,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