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谱》第6章


没听说过牌子,天窗太阳能发电,坐进去腿伸直还够不到前座”;“我现在是名副其实的皮包公司,只不过我的皮包里有钱,其实,我只是利用了自己的品牌优势、诚信人格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用虚拟经济模式在全球进行招标、采购、加工、生产、销售。”
善于炫耀财富的人有两条基本的原则:一是只针对自己的同类,或者有明确合作可能的人,这样无疑更安全,也更有获得利益的可能;二是数字抽象,这样不会有明显的破绽,也给他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002年6月,###邀请香港各大传媒的记者及基金经理到上海,参加两天一夜的“上海首富真人秀”活动。活动期间,他向记者和基金经理们自爆有150亿元的身家,并透露自己正在静安区打造房地产巨舰,弄得风生水起。不过,事实上那次“秀”的结果并不佳,很多媒体反而对他产生怀疑。《壹周刊》认为,他的资产中仅有两分真实,八分悬疑。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周说的数据太具体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你显得自己很有钱,没有人会有疑问,如果你说有150亿,别人就要问一问,这些财富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有充分的证据吗?
。 想看书来
财富(2)
当然,显示有钱并不总是让你获得敬仰。金钱不像权力、名望一样,可以在自己不减少的条件下使别人受益(投资是一种例外)。对没有合作可能的人来说,“你的钱是你的,不可能白白给我”。所以,人们在表面上常常装出对有钱人的满不在乎:“你不就是有点钱吗?”
。 想看书来
权力
2003年3月,年仅22岁的李兆会紧急接替被歹徒枪杀的父亲李海仓,成为庞大的海鑫集团的董事长和90%股权的所有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兆会先后将李天虎(其五叔,原海鑫总经理)和辛存海(原海鑫副董事长、书记)“挤”出海鑫权力层,从而完成了自己对海鑫的绝对控制。
控制住海鑫的局面后,李兆会接连出手签署了两项股权收购协议,总金额超过6.5亿元。2004年10月18日,李兆会与中色股份(000758)达成协议,将以接近6亿元的代价,分期取得后者手中的1.6亿多股民生银行(600016)股权。海鑫实业为此付出每股3.7元的收购价格,这是到当时为止民生银行最高的股权转让价格。同一周,李兆会又通过一家完全由其一手创立的公司,以近6000万的价格达成了收购华冠科技(600371)21.25%股权的协议。
这两宗股权转让涉及到的交易金额,对于净资产为18亿多元(截止到2003年底)的海鑫实业来说,决不是一个小数目。李兆会为什么会选择将这么多的资金投向两家主营业务与海鑫钢铁主业相去甚远的上市公司?有业内人士分析说,除了看好两家公司的发展前景外,李兆会如此大手笔的目的,关键是要向世人证明自己已经取得权力。怎样证明?那就是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两起大收购还选择了其父亲生前从未涉足的资本市场,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意在向世人证明,自己已经获得了海鑫的绝对权力,海鑫已经不是从前李海仓的海鑫,而是李兆会的海鑫。
据媒体透露,在海鑫集团所在的山西省闻喜县或是省城太原,如果看到三辆奔驰车同时驶过,那可能就是李兆会的车队。他喜欢坐中间的那辆。这种阵势与古代的官员出巡有相似之处,除了有安全上的考虑外,也向内外宣告:李兆会就是海鑫的新主人。④
按照政治学上的定义,权力是一种指使他人、调配资源按自己的愿望行动的能力。权力在人类社会几乎无处不在,最明显的是在正式组织内带有强制性的法理权力,权力所有者一般具有正式职位,享有决策权与对组织资源的调配权;其次是在各种非正式组织中的影响力,如意见领袖、专家、长老等,以其人格魅力、独特背景、知识技能影响追随者;还有一种是在临时性的人际关系中占有的地位优势,如主持人、质问者、指导者等,依靠拥有的暴力、信息、技巧与角色安排等操控、俯视他人。
不管其来源与表现方式如何,权力都是一个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对象。有权意味着有势,意味着可以控制局面,意味着主导地位和话语权。它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最直接证明。在任何社会,彰显权力都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冲动,甚至比炫耀财富的欲望更强烈。
如同炫耀财富有其实际功用一样,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行为,显示权力也有其内在的实际功用:对外,可以引导其他人以相应方式给予对待,避免遭到怠慢、降格或产生不必要的实质冲突;对内,不断地提醒、敦促他人认同你的强势地位,达到让人信服、遵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每逢一个地方局势紧张,美国就会派航空母舰到附近海域游弋,就是典型的显示权力(武力)的方式。
研究权力政治学的学者认为,权力长期不显示、不运用(运用权力也是显示权力),可能使他人遗忘权力的存在,或者怀疑掌权者行使权力的决心,导致权力效能的衰减甚至失效。古时官员出行时鸣锣开道,被认为是必行的官仪,否则被认为不成体统。郑板桥任知县时,夜间出巡悄无声息,也不用“回避”、“肃静”牌子,只让一小吏打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为前导。时人对此都看不惯,他的朋友郑方坤说他“于州县一席,实不相宜”。
权力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高,对权力的炫耀就越张扬。古代社会,官家无所顾忌地彰显自己的权力。即使牢狱的牢头,也要对新进犯人大打一通“杀威棒”以示权威。现代社会,在民主和多元力量的制约下,权力拥有者变得低调、平和得多,但“摆威风”的喜好并没有从此绝迹。外出时的前呼后拥、“拿腔拿调”、冗长的汇报与审批程序、新上任时的“大开杀戒”、特殊化的待遇等等,都是彰显权力的手段。
人脉
上世纪30年代,胡适在国内的声誉日隆,文化、教育界乃至政界,不少人以认识胡适为荣,“我的朋友胡适之”成了社会名流口头上的招牌话语,以至林语堂在文章中拿这开起玩笑。在今天的文艺圈,胡适的名字换成了王朔、张艺谋、艾未未、余华之类,前面照样以“我的朋友”开头;在企业界,“我的朋友柳传志”、“我的朋友王石”、“我的朋友张维迎”也是让人耳朵一震的说法。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要求再低一点,与什么样的人同桌吃饭——是自己所处的阶层和个人的“活动能量”的证明,当然也是显摆的对象。
人际关系有天然性的,如亲戚、同学、战友等,也有人为努力营建的,如各种业务伙伴、兴趣上的朋友。它们之所以成为一种值得显摆的资源,是因为它们的稀缺性和难以替代性:前一种需要天然性的客观条件,可遇而不可求;后一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建立起彼此的了解、信任与互利关系。
中国社会是典型的“人情社会”,民间有“人熟好办事”、“有钱比不过有人”之类的说法,对人际关系高度崇拜。企业招聘员工,社会关系广泛是公开的优先录用的条件;商学院招收EMBA,其天价学费的重要理由,就是高层次的同学关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招生广告,曾赫然标出一些国内企业界风云人物的名字。广告词极具诱惑力:“在这里,你可以跟李宁做同学,称张维迎为老师。”这种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利弊权衡。
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高(级别)、广(范围)、深(交情)”三个特点。精于世故的人士总是有意无意地散布各种传言,说自己“门路宽”、“层次高”、“关系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别人相信你甚至依赖你,从而增加交往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身价。一般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单位的各种庆典仪式,也无不尽可能地邀请到与自己有关系的头面人物,内在动机之一就是公开展示自己的人脉。
与金钱、权力不同,人际交际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不仅不贬值,反而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进一步深化(金钱用一点就少一点,权力的使用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和风险)。这正是它的吸引力所在。此外,人际关系还具有一种玄妙的自我复制、波浪式扩大的特点。如果你的“关系广”,别人希望通过你结识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和机会,他也就进入了你的关系网络。在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些交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