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131章


战斗中的国民党军炮兵阵地
1937年8月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薛岳主动请缨抗日,被蒋介石任命为第19集团军总司令,在刘行、罗店抗击日军。10月,出任左翼军中央作战区总指挥,率部与日军展开激烈争战,予敌重创。11月11日,日军绕道杭州湾而在金山卫登陆,威胁左翼军侧后,薛岳被迫率部撤离上海,退往吴福线,11月13日,薛岳出任左翼军总司令,奉蒋之命部署吴福线防御,但不及就绪便被迫向锡澄线撤退,而后又撤离锡澄线。此后,薛岳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指挥所部实施敌后游击,策应第五战区的作战。1938年5月,薛岳改任第一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组织指挥兰封会战,重创日军。5月30日,升任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指挥第1兵团和第2兵团。6月,调任武汉卫戍区第1兵团(稍后为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武汉保卫战时期,薛岳指挥该兵团在万家岭地区围歼日军第106师团和第101师团共1万余人,号称“万家岭大捷”。11月,又被任命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江北兵团司令。随即率部与江南兵团张发奎部一起在皖西、湖口一带进行防御作战。不久,因陈诚在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任上公务繁忙,薛岳受命代理其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职,1939年被正式任命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两湖和江西部分地区的作战。1939年2月,薛岳兼任国民党湖南省主任委员和湖南省主席。南昌失守后,蒋介石决定不守长沙。薛岳则主张坚守长沙,认为“长沙不守,军人之职何在?”“湘省所处地位关系国家民族危难甚巨,吾人应发抒良心血性,与湘省共存亡”。1939年9月中旬,日本第11军为打击第九战区部队主力,确保武汉地区的安定并促进汪伪政权的出台,以4个师团主力和2个师团大部,在100余架飞机和300多艘舰船协同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分兵六路向长沙发动进攻,湘北为主攻方向。薛岳以17个军的兵力应战,采取“后退决战”、“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以一部兵力于赣北、鄂南阻敌进犯,置主力于湘北方面的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和浏阳河等地区,以逐次抵抗而迟滞消耗日军,最终挫败其进攻。赣北和鄂南日军的攻势先后为薛岳指挥的部队所阻。9月18日,湘北日军3个师团开始由岳阳及其东南地区向新墙河以北守军的警戒阵地猛攻,薛岳指挥的部队激战五日后退守新墙河南岸,再经苦战而退守汨罗江南岸,而后将敌诱至捞刀河设伏地带。10月1日,感觉受到威胁的日军开始后撤。薛岳及时指挥各部对日军展开反攻和追击,相继克复失地。至10月7日,日军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共计伤亡2万余人。此即第一次长沙会战。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击落日军飞机3架,炸毁飞机70余架。
第十部分薛岳 上将(3)
取得长沙战役胜利的国民党军官兵在展示战利品,欢呼胜利
1941年9月上旬,日本第11军为解除第九战区部队对武汉的威胁,以4个师团另2个飞行团和海军分遣舰队的协同下从岳阳以南向长沙再次发动进攻。薛岳以14个军参战,作战计划为“在湘北方面,则诱敌主力于汨罗江以南,金井、福临铺、三姊桥以北地区,反击而歼灭之”。薛岳指挥部队逐次抵抗,不断实施侧击和反击,诱敌深入设伏地区,重创日军。但因薛岳之作战电令两次被日方破译,中国方面的增援部队遭优势敌军围攻并猛烈轰炸而未能按时进入指定的作战位置,致使长沙陷于敌手达五天四夜。日军歼灭第九战区部队主力的战略目的仍未达到,随后由于弹药补给等原因于10月8日再次退回其原来阵地,付出2万余人伤亡之代价。此即第二次长沙会战。为配合太平洋战争的进行,日本第11军于1941年12月24日开始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薛岳提出“天炉战法”,意即“在预定之各作战地带,构成网形阵地,配备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诸手段,逐次消灭敌之兵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带,使用优势之兵力,炽盛之火力,施行反包围及反击,用优越之态势,予敌以歼灭性打击”。为此,特选定新墙河、汨罗江为伏击、诱敌地带,捞刀河、浏阳河为决战地区,而以第10军固守长沙。各部依令而行,奋勇作战。日军虽然攻至长沙市郊,但很快就陷入拥有优势兵力的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翌年1月4日,薛岳向第九战区部队发布反攻命令。1月中旬,日军在伤亡5万余人后退回原地。薛岳因此次会战而名噪中外。1944年5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再次向长沙、衡阳发动进攻,同第九战区部队交战。是役,由于薛岳过分拘泥于前次长沙会战的模式,第九战区部队一开始就陷入被动,继而节节败退,致使日军达到了占领长沙、衡阳并打通湘南段粤汉铁路的目的。薛岳在湖南省主席任内,曾提出“安、便、足”施政方针,据此而实施所谓“六政”建设(生民之政、养民之政、教民之政、卫民之政、管民之政、用民之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薛岳出任南浔线受降司令官,于9月14日在南昌举行受降仪式。1946年全国内战爆发之际,薛岳被委任为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受命指挥国民党军与陈毅、粟裕率领的第三野战军作战,在宿北、鲁南连遭败绩。1947年3月,被免除主任职务,先后任国民政府参军长和总统府参军长。1949年1月再获重用,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年底,国民党五个军的残部退往海南岛,薛岳改任海南岛防卫总司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海南岛战役后,薛岳下达总撤退命令,于1950年4月22日飞赴台湾,其部队被歼3万余人,余部由海上退往台湾。薛岳在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等职务。1998年5月3日,薛岳逝世,享年102岁。(肖湘忠)
第十部分亚历山大 元帅(1)
哈罗德•;亚历山大(Harold Alexander,1891—1969),英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历任师长、军长、中东战区总司令、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8集团军群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5集团军群司令和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因指挥突尼斯战役获胜而被封为“突尼斯的亚历山大勋爵”。亚历山大于1891年12月10日降生在爱尔兰的贵族家庭。早在哈罗公学时期就喜欢竞技运动和绘画艺术,期望成为皇家艺术学会主席。1911年,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入爱尔兰近卫军任少尉。大战期间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和临时旅长,两次负伤,由中尉逐步晋升为中校。1918年至1919年在英国驻波兰军事代表团任职。1919年奉命指挥兰德斯威旅参加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次年回国任营长。此后曾赴君士坦丁堡和直布罗陀服役。1926年,亚历山大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次年毕业后赴陆军部和北方军区任职。1930年从帝国国防学院毕业后,与玛格丽特•;宾厄姆结婚。1934年出任印度军旅长,曾参加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39年,亚历山大升任第1步兵师少将师长,率部在英国远征军编成内开赴法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0年5月开始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升任第1军军长,组织英军安全撤回英国,以沉着冷静著称,受到丘吉尔的赞扬。1940年12月,出任英国南方军区司令,晋升为中将。1942年3月,缅甸形势告急,亚历山大奉丘吉尔之命指挥缅甸军对日军的作战行动。由于盟军缺乏协调和空中支援,最后只得率余部撤到印度。7月,亚历山大出任英国第1集团军司令,准备参加进攻法属北非的“火炬”行动,但旋即被赋予更为重要的职责。1942年8月15日,亚历山大在埃及开罗接替奥金莱克出任英军中东战区总司令,晋升为上将。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成为亚历山大的部属。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一面采纳奥金莱克的既定作战计划,即尽可能坚守海滩至鲁瓦伊萨特岭之间的地区,而由阿拉姆哈勒法岭的坚固既设阵地出发从翼侧威胁鲁瓦伊萨特岭南面的进攻之敌;一面反对丘吉尔的立即发动进攻的主张,坚持要等到作战准备和训练工作就绪后再发动进攻。亚历山大还应蒙哥马利之请组建第10军作为第8集团军的机动后备军。8月30日,隆美尔部发起进攻,阿拉姆哈勒法战役开始。亚历山大指挥陆军和空军协同作战,迫使损失惨重的敌军后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