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139章


勒,从捷克危机一开始就不准备“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同德国打仗”。1938年4月底,张伯伦在英法总理会谈中要求法国政府不要履行法捷条约,并共同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向德国法西斯屈服。同时,拒绝苏联关于采取集体行动制止侵略的建议。英法会谈后,张伯伦对记者发表谈话说:“为了和平的利益,英国赞同让苏台德区‘自治’。”他的所作所为使希特勒的侵略气焰更为嚣张。1938年9月12日,希特勒发表演说,扬言要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德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地向边境集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立即实行军事动员,欧洲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张伯伦被战争恐怖吓破了胆,生怕事态发展下去会引起烧身的战火。9月13日,张伯伦致电希特勒:“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提议立即前去见您,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我提议乘飞机前往,并且准备就在明天启程。”9月15日,欧洲的天空是阴沉的。这个商人出身而年届69岁的老政客,第一次乘飞机作了七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德国的慕尼黑,然后乘车到僻远的贝希特斯加登别墅,登门求见希特勒。在长达三个小时的密谈中,希特勒提出苏台德区不仅要实现自治,而且应割让给德国。为此,德国“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世界大战”。
第十部分张伯伦(3)
飞返英国的张伯伦在机场手握慕尼黑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回了一代人的和平!”
张伯伦声称他个人对此不表示异议,但要取得同僚的同意。最后勉强达成协议: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前,德国不采取军事行动。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伙同法国炮制了迫使捷克斯洛克向德国投降的联合方案。9月19日 ⒎ㄕ栈峤菘怂孤宸タ苏笏阉仗ǖ虑?让给德,而由英法“担保”其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略;声称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希特勒的要求,“一定会使捷克斯洛克本身利益及欧洲的利益受到威胁”。在英法的软硬兼施下,捷克政府决定接受英、法做出的安排,满足希特勒的和平条款。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哥德堡与希特勒第二次会谈,欣喜地告诉希特勒,英法和捷克斯洛伐克已同意把苏台德区转交给德国。不料希特勒却说:“现在该谈实质性问题了。苏台德区是我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对于这个要求,我决不让步。”并宣布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在10月10日之前不将他企图鲸吞的苏台德区正式割让给德国,他将采取断然行动。24日清晨,张伯伦带着记载希特勒新要求的备忘录飞回伦敦,随即将这一要求转告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并威胁说,如果不接受此项条件,“贵国除遭到武力侵略与武力肢解以外,将别无其他出路”。“我们决不能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张伯伦还致电墨索里尼,要他出面安排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并且私下写信给希特勒说:“我确信您可以不经战争就立即达到您所有的基本要求。我愿立即亲自来柏林。”希特勒眼看时机已到,于9月28日表示同意德国武装力量总动员暂停24小时,召开四国首脑会议。9月29日,张伯伦匆匆登上飞机第三次飞往慕尼黑同希特勒会谈。29日深夜,四国首脑举行臭名昭著的慕尼黑会议,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排斥在外的情况下,按事先达成的交易很快起草出会议文件,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及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了。次日凌晨1时,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协定中宣布“原则上同意”为维护欧洲和平而将苏台德区并入德国的计划。几个小时以后,捷克政府被迫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30日早晨,张伯伦拖着疲倦的身子又和希特勒继续会谈,签署《英德宣言》,宣布两国“彼此将永不作战”,“决心以协商办法”解决一切争端。张伯伦对这一纸互不侵犯的宣言十分满意,回到伦敦即得意忘形地对欢迎的人们挥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宣言,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的和平有了保障。”“现在我请你们回去,在你们的床上安心睡觉吧!”但是,受到纵容的侵略者总是欲壑难填,得寸进尺。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希特勒即下令出兵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此后不到一年,希特勒又向波兰开了刀。张伯伦政府在国内人民和世界舆论的压力下,于9月3日对德宣战。张伯伦在宣战演说中无可奈何地说:“这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个可悲的日子,而对任何人都没有比对我更可悲了。我曾为之奋斗过的一切,我曾希望过的一切,在我的公务生活中我曾信奉过的一切,都毁灭了。”张伯伦在对德宣战的同时改组内阁,吸收强硬派的代表人物参加战时内阁,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并主持军事协调委员会,艾登担任殖民事务大臣。张伯伦虽仍为首相,但影响力大大减弱。德国入侵波兰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争斗进入新的阶段。英法表面上履行了保障波兰“安全”的诺言,实际上并未出兵援助波兰。英法军队按兵不动,宣而不战。希特勒利用这种“奇怪的战争”所提供的时机,在1940年4月9日对丹麦和挪威发动闪电攻击,5月10日又出动大军进攻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直逼英法本土。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举国哗然。张伯伦遭到朝野一致愤怒谴责。议员们在国会辩论时朝张伯伦高喊:“看在上帝的面上,走吧!”前首相劳合•;乔治以辛辣的语调嘲讽说“首相曾经呼吁请大家做出牺牲”,现在“首相应该以身作则,首先做出牺牲,因为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比首相牺牲自己的职位,更能对胜利做出贡献了。”张伯伦被迫引咎辞职。1940年11月9日,张伯伦在英格兰西部的汉普夏病死。(苏红 褚银)
第十部分张自忠 上将(1)
张自忠(zhɑnɡ zizhonɡ,1891—1940),字荩忱。国民党军二级上将。中国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军最高将领。张自忠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唐园村的巡检家庭。幼年随父在江苏赣榆县任所读私塾。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目睹列强欺凌,清廷腐败,痛感国家不幸,民族多难,非强兵无以救国,于是毅然于1914年投笔从戎,由济南转赴奉天(今沈阳)投奔陆军第20师第39旅第87团车震部,深得车震赏识。1916年车震兵败,解甲归田,遂于1917年将张自忠推荐给第16混成旅冯玉祥部,初为差遣,旋提升为排长。1919年入教导团深造,品学兼优,被冯玉祥誉为“标准学员”,毕业后升任连长。其后逐级升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率部转战南北,成为西北军的一员虎将。在西北军中,他不仅以忠诚勇猛、精于作战著称,还以练兵有方,治军严明见长。其所带连是“模范连”,所率师是西北军的“模范师”。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西北军大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张自忠受委宋哲元第29军第38师师长。1933年,日军侵占山海关和热河,继而向长城各要塞进犯,华北告急。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展开,抗击进犯日军。第29军奉命开赴长城前线,张自忠被宋哲元委派为前线总指挥。29 军官兵用大刀、手榴弹等落后装备,以近战、夜袭等战术,与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的日军机械化部队血战四十余日,在喜峰口、罗文峪打败日军服部、铃木两旅团,挫日军进犯关内锐气,张自忠、赵登禹等成为威震中外的抗日名将。1934年春,张自忠率部移防察哈尔。1935年6月,国民党政府继签订《塘沽协定》后,又与日方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断送了冀察两省的大部主权。同年11月,张自忠受命代理察哈尔省主席。12月,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张自忠任委员兼察哈尔省主席。冀察政务委员会实际上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产物,是一半独立于中央政府的地方政权。当时,华北已逐渐“特殊化”,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国民党政府又不许抗日,张自忠作为一典守长官,只能在国民党政府已经承认的屈辱条约范围内力佐宋哲元苦撑华北危局。1936年5月,张自忠调任天津市长。日方对其百般拉拢,企图将第29军的这位二级将领分化出来。1937年初,日方要求冀察当局派他赴日访问,张自忠本想力拒,无奈宋哲元已经答应,并电南京政府呈报,为不失信,只好服从,率冀察军政工商考察团前往日本访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