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作品全集节选》第5章


“饥渴”,渴望“远方”,追求他乡之客的轻松、奇异、陌生的感觉。
年轻的兰波三次离家出走。第一次出走,由于车费不足,甚至被警察当作流窜少年关入拘留所,幸得其恩师伊赞巴尔出保,才得以获释。以后两次的出逃,由于没有钱买车票,兰波只好步行前往。最后一次,因结识魏尔兰才顺利到达巴黎。
三、永远的私奔者
强烈的表现欲,这是兰波的传记作家格雷海姆?罗伯如此评价诗人传奇式的一生。他认为兰波不惮以最邪恶、无耻的姿态来激怒公众来获取人们的持久的关注。这位天才依靠的是:超越年龄的才华,性别不明带来的奇异感、魅力与残忍的混合,随时准备摆脱过去的自己,以便永远成为人们心目上“另一个”。这也是有道理的。
兰波的性征连他自己都无法确定。这样的人注定无法与这个世界的女人、男人们和谐地相处。到达巴黎后,17岁的少年兰波特意挑选的是有同性恋倾向之作呈现给魏尔兰。他似乎早已意料到这个不安份的巴黎浪子的反映。刚刚与魏尔兰结婚的玛蒂尔小姐意识到兰波在有意破坏她的家庭幸福,便时时向魏尔兰发泄自己的不满。
于是,兰波极力怂恿魏尔兰离开巴黎,和他一起到外国去谋求发展。当时魏尔兰虽在巴黎文气很盛,颇有文名,但由于当时巴黎整个气候不尽如人意,使他极不舒心,同时也为兰波的魅力与残忍所深深地折服,便决然抛下与之刚结婚并有身孕的美貌妻子,和他一起私奔到比利时。在比利时两个诗人以教书为业,同时也写诗,但日子过得相当狼狈。于是,两人又去了英国伦敦,不过日子依然穷困潦倒,历尽磨难,时而与流浪者为伍,时而又参加社交活动。
然而正是这段“私奔”时期,兰波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潮,诗的格调由一般的灵感印象式的天才抒发而开始走向人生哲理更深刻的思考甚至近于疯子的清醒,对于梦想与现实、瞬间与永恒、有形与无形等的思辨问题也渐渐达到玄思的程度。
与此同时,兰波与魏尔兰之间的矛盾也渐渐明显地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兰波于是决计与魏尔兰分道扬镳,不愿再过这种在一望无际的苦海之中跋涉的生活。然而,此时魏尔兰与家庭关系破裂,并对兰波怀着非正常的钟情与依恋,对他意欲的背叛极度地愤慨和绝望。1873年7月魏尔兰把兰波骗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并试图用手枪威胁,不小心走火,打伤了兰波。魏尔兰因此被比利时当局判处两年徒刑。
兰波向这段“私奔”生涯告别,写下了著名的《地狱里的一季》道出了他内心种种痛苦。“从骨子眼里看,我是畜生”
(《地狱里的一季?坏血统》)!这是他对自己这段堕落时光最有力最疯狂的清醒认识。同时,他也道出内心崇高的渴望:“难道我没有一次可爱、英勇而奇妙的青春有幸写在金色的书页上吗!我犯了怎样的罪过,怎样错误才得到眼下这种衰弱的报应?你断言畜生在痛苦地号啕,病人已经绝望,死者已做不成梦,那么请讲讲我的堕落我的困倦吧。”
诗人兰波已经困倦,在诗歌面前、在现实生活面前,他感到一切都严重地限制着他,使他成为有限之物。于是,他产生了一种常人所无法拥有想法,去尝试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新的生活方式,去成就“诗歌烈士”(海子语)的英名。
四、生活在别处
兰波作为诗人出现的生命是极为短暂的,只是短短五年。1875年19岁的兰波在德国学习德文等多种语言并开始了世界性的疯狂漫游生活。
兰波由此开始成了一个革命性的诗人,走向诗歌本身。正如他前期的诗歌《感觉》(1870)所透露的:“我不想讲话,也不愿思想;但无限之爱涌向我的灵魂,我要走向远方,很远很远的地方,像个流浪儿,和大自然一起幸福得如同一个女人为伴。”这种“生活在别处”的想法同时在致他敬爱的修辞老师乔治?伊赞巴尔的信中也透露了出来,“我惶惑,痛苦,狂躁,痴愚,神魂颠倒;我希望沐浴阳光,无休无止地漫步、憩息、旅游、冒险,最后浪迹天涯……”
兰波从1875年开始自己的流浪的生涯,这是一种令其他诗人们都无法想象的生活。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次历险,像一首迷人奇异的诗。他的追求,无论写诗还是追求生活,正是一种“别处”的陌生、奇异、刺激等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的感受。兰波在流浪生涯中当过马戏团的翻译、食品商的经纪人、荷兰殖民者的雇佣兵等,在人间体验着各种角色,成为“他者”,而不仅仅限制为巴黎文坛中出众的天才诗人。他仿佛是在人世间的天涯海角寻找圣杯的骑士。其间1879年因病返回故乡在罗什农场小憩一段时间,又于1880年在英国一家远东公司当一个五十来个人的小工头,但因工资低、待遇差而辞职,于是他又抵达埃及在红海海岸流浪,寻找机运。最后他到达亚丁为一家法国公司干事。从此,便在大漠里过着与匪盗打交道的历险生活。
直到1891年2月他的右腿因非洲的瘴疠溽热和关节炎感染而变成了毒疽,日益严重才停止这种“追着风的脚印”式的生活。
有人说,兰波在流浪生涯中体验到的并不是“生活在别处”的奇异感与令人欣往的诗意,而更多的恰是生活的贫穷与平庸。他领略到异地的风情的同时,却为了基本的生存忍受了巨大的平庸、琐碎。更重要的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的反差面前,已不是痛苦了,而更多的是一种麻木。在非洲大漠的他写信回家向母亲索要的是如何做一个工匠之类的书,因为要养活自己,却只字不提诗歌,或许这时“诗歌”已经使他倍觉伤感的字眼了。
但不管怎么说,也不管兰波是否已经后悔,他毕竟是真正意义上死在“路上”的诗人,真正的“诗歌烈士”。
因此,伊莎贝尔?兰波说过:“……我绝对相信他也有这样崇高的意图:将怀疑的彩绵罩在大地,以便更好地向人们证实他们对于永恒强力的造反是徒劳。”
生活在“别处”的面前,证实的还是人是有限之物,人不能完全找到自己。人总是死在寻找自己的路上!不过,兰波比常人要寻找的更多的,他的性别、他的信仰、他的生活……
。。
兰波生平年表
/小。说+
兰波生平年表
1854年10月20日阿尔图?尼古拉?兰波生于法国北部小城查维勒。
1862年10月入查维勒市罗莎特小学,学习勤奋并多次获奖。
1865年lo月入查维勒中学。
1869年兰波学习修辞学。并在其学校的《中学辅导员》杂志上发表了三首拉丁文诗,其中《朱古达》获杜埃市科学院拉丁诗竞赛一等奖。
1870年发表《孤儿们的新年贺礼》,结识修辞学教授伊赞巴尔,并在其指导下阅读拉伯雷雨果、庞维勒的作品。8 月29日第一次出逃,想去巴黎,因车票未付足而被拘留,由其老师伊赞巴尔出保而获释。10月7日第二次步行出逃比利时,途中写成《狡黠的女子》、《绿色小酒店》、《流浪》等诗。后由警察将其遣送回家。冬天,在查维勒市图书馆内写成《久坐的老者》一诗。
1871年2 月25日第三次出逃,步行去巴黎。3 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兰波欢呼这一壮举,并写成了《巴黎战争之歌》,《玛丽亚的手》等著名诗章。5 月15日写成《致德梅尼》著名论诗书信。9 月中旬兰波带着其著名诗章《醉舟》拜访魏尔兰。并参加了魏尔兰、查理?克罗的“醉哥儿们诗会”。
1872年7 月7 日与魏尔兰一起去比利时。9 月4 日二人一起乘船去了英国。
1873年7 月3 日兰波与魏尔兰相聚于布鲁塞尔。7 月10日魏尔兰用手枪威胁兰波,因走火将兰波的手腕打伤,魏尔兰被比利时当局判处二年徒刑。兰波在罗什写成《地狱里的—季》,此书在当年问世。
1874年兰波在伦敦与诗人日尔曼?努沃在—起完成和补充了《灵光集》。
1875年兰波决心远行,并开始返回故乡查维勒学习语言。
1876年5 月19日在荷兰殖民军当雇员,三周之后乘一艘英国帆船逃走,并于年底回到查维勒。
1877年到汉堡,在一家马戏团当翻译,并随团到瑞典、丹麦。
1878年兰波在汉堡想通过为一家食品公司做事之机到东方远游,未成。
1879年他的朋友德拉阿依去看望他时,问他是否还在贯注于文学,他的回答是:“我再也不想它了。”
1880年起先为一家英国公司当一个50人左右的小工头,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