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诗,草木如织》第28章


相互衔接的生活有平凡的面目和长久的力量。但愿意把一柄绿枝桠,一朵木兰花,在书页间,由嫩绿季节保存到干枯衰落时,依然放在随手可以拿到它的书架上,这种用一生来守侯的,其中所求,既是“匪报也”,也有“吾愿也”的一份欢喜。这更算是爱的声音了吧。然而,这个能够在某个未知路口展开的画面里,木瓜熟了么?
喜欢诗中的“投”字、“报”字,这是善念的果实和欣喜的花,是相遇时知心的笑,是琴键上可以弹奏的欢快流畅的音符,是木瓜的温软和美玉里喜悦的平静,是爱的节拍。日常生活里喜欢和谐平静而有笑声的气息,我按这种方式来塑造自己的生活和文字,从来都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塑造成功它——有些事情是必然的,这种感觉对我就象符咒。其实,和谐平静而有笑声的世界,不是为某一个人所独有,它从亘古自我意识初萌的世界开始,就是每一个有自省的生灵的平常心里得以安然活过一生的安慰物。手里接到不求回报的木瓜的人是幸福的。
古卫国的属地在今河南地域,北方地界上的木瓜是什么样子,我没有亲眼见过。我熟悉的木瓜,是南方很容易见到的番木瓜。秋风里,在深圳路边的水果摊上时常能看到摆了一地的木瓜,橙红色的果肉是甘甜的。摆在商场果架子上,被标上叫万寿果的名字。中医上说,这样的木瓜是开胃的好东西,瘦弱而食欲不振的人多吃,可以食欲大开,渐渐变得丰腴饱满起来,对于天天在公共架构里被复杂事务无声无息磨掉青春的女子,木瓜是好的养颜物。这让我想到了“木瓜女子”的称谓,因为,一个长伴身旁的木瓜女子,是健康开心、容颜和美的象征,这要比“芙蓉之女”,“水样女子”更能组成生活而非唯美的画面。朋友妻会在20分钟之内做一个木瓜沙丝,一个木瓜,腹部平切开一个勺子般的口,将子挖空,将菠萝、苹果、梨、奶酪、蜂蜜、砂糖切块,拌好,填入其中。再把原先预留的木瓜切片盖回切口,把完整的木瓜放入蒸锅蒸15分钟,就是一份非常美味的点心。看着她做给她家的小孩吃,几乎是在聊天里一转眼的事,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精致物,觉得这手艺神妙,因此记住了木瓜!
写完上面的文字已是深夜,夜色里落着零星的雨,窗玻璃上粘了点点滴滴的水渍。这时从椅子上站起来,伸个懒腰,手伸到窗外时落雨把手掌覆盖了。《肖邦夜曲》在看不见的地方回旋,把一节一节断裂的空间连接成一个并不完整的整体。读到《木瓜》,不知道为什么,思绪飘到相遇和爱的世界里去了,或者,这不是自己所想,而仅仅只是顺着诗里的画面,让内心自然行走的结果。想到了一些熟悉陌生的影子和相连木瓜的点滴世事——生命不该总是想的,自己对自己这么说,所写的这些切片一样的文字,填充了这个飘满了碎片的夜的世界。
注:《木瓜》是一首极温暖的诗,和它相连的意象,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里,从人世草莽箭弩的事件当中,产生过许多精美绝伦的诗。知遇和爱是一个人幸福树上开着的钻石花,也是写作当中永恒主题的主体舞步。我没有引用这些诗,或许,我还没有学会如何按我的心意自然地引用它们。
33。千年韧如丝的——蒲草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王风
·扬之水》
诗中束薪、束楚、束蒲,指的是捆扎起来的柴禾,蒲在史料里有两种解释,一为蒲草,植物学上称为菖蒲,又名剑水草,俗名蒲草;一种解释为蒲柳,多种在河边住宅周围,又名水杨。在这篇文章里,我以蒲草为准,来记述诗性和自然流转之间在人心上的变化,并没有多少历史实证的根据。以蒲草为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熟悉长篇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喜欢其中磐石不移,蒲苇韧如丝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让我的写作偏向了蒲
草。
诗经中的《扬之水》,表露的是一个男人的心意,在文字的表象后面,是一双爱意深沉,顾念家人的男子的忧伤眼睛。用“扬之水”来隐喻一个男人存世姿态中的一种,悠扬
、激荡,又有似水的柔情。
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在日轮星瀚的日子里,远离妻子儿女,固守边戎,夕阳西下时,站在河边,看流水浮波,蒲草渐沉,思念孤守空房,看着夜晚霜月不尽愁眠的女子,随水色草叶的流转,不禁发出一声声敲击心鼓的叹息。
在纸张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代记述史料的材料除了动物胛骨、竹简之外,还有其形如剑,质地柔韧的蒲草。蒲草上刻字,然后卷起来,装入竹筒,作为远送传递密函的文书,蒲草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或许是扮演了竹简时代和纸质时代的一个中间替代物的角色。蒲草在民间真正的作用,不是文化上的,而是指向人们日常的生活。在《礼记》中记载,周代就有用莞编织的莞席(莞即蒲草),蒲草织品有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汉代至盛唐,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传说伏魔鬼王钟馗是用菖蒲剑来捉鬼的,端午门眉上挂艾草和菖蒲,能够有驱邪避灾的功用。
而在《孔雀东南飞》里,朱英台的早期形象刘兰芝对性情柔弱但痴爱不改的夫君说。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在这样传诵千古的诗篇里,蒲草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是真挚爱恋的悲情象征。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促漏》一诗中有“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的佳句,说的是幽会男女,别离后,看蒲草暗结,鸳鸯戏水,月下孤影徘徊,来日悠悠,触景伤情的事。我们悲喜交加的人生,正是因为在其中渗入了柔韧的性情,才能让我们对生也茫茫,死也茫茫的自己,和自己心里有感怀的人和事,有顾念和寄情。这是所有诗作得以展开的底色。而柔韧如丝的蒲草,正是陪伴我们到达一个又一个人生接点的中间物,它在无声无息之间,表达了一种真挚的坚韧的希望之情。怀抱希望,人生便会总有掩藏的或者外显的让我们觉得温暖的笑脸。
34。救治妇人的益母草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慨其嘆矣。慨其嘆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解题】写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弃妇无告的悲苦。
【注释】
1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
2蓷(tui推):益母草。
3暵(han汉):干枯。
4仳(pi匹)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
5脩:干燥。
6条:失意的样子。
7湿:将要晒干的样子。
《毛诗品物图考》中说:“蓷,鵻也,叶似萑,方茎,白华,华生节间,即今益母草也。”
《中谷有蓷》,是一首哀妇自叹诗,但诗中流露的感情并不单单只有哀怨,还有心底里自重自醒的意识。诗中一咏三叹之间,能够听到一个遇人不淑、追悔莫及的女子的涕泪之声。已婚或未婚女子,读到这样的诗,会共一瞬声息,这是千年万年都不会改变的反照自身的同一性意识。读《诗经》里“风”、“雅”两籍中的诗,总能感觉到浓浓的母性气息,这种母性不单单是性别上的,更是文化基因里的。因为这些诗,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繁衍的生命和柔和的性情,自然万物和人心性灵的交汇,让朴拙沉迷之心,在这些明澈的诗词面前,有一点惊喜的诧异和一抹发自身心的微笑,并感觉到世界源出的清新。这其中激荡人心的,正是我们时常觉得伟大,却又总是因为深沉之爱,而无法看得明晰的母性的真相。
“喜不露口,情悲无系”,说的是不言之喜,无着之悲,在文字中间出现,算得上是最能使人生共鸣,生叹息的地方。山中生长的益母草,本是疗养女子身心的东西,却在自身身世的悲情里,在叹息声中看其枯萎,在无法舒解的哀号当中看其逐渐风干,在黯然落泪中看其失去水色,成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