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什么》第8章


原文】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子贡说:“老师的文章,可以听得到;老师有关本性和天道的理论,我们却没有机会听到。”
原文】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时,就怕又会听到另一件。
评论】所以这里说子路最怕听见孔子讲话,为什么?因为他怕听了做不到,有愧于为学。道理明白了,行为要配合得上,此即所谓“履践”的工夫。他因为怕做不到事理合一之境,等于是自欺,所以他最怕老师的教诲。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具有君子的四种品德:行为庄重,侍奉君上恭敬认真,实行能给百姓实惠的政策,要百姓做的事都符合道义。”
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
原文】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智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为一种叫“蔡”的大龟建造了一间屋,房顶呈拱形,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及其豪华,他的智慧怎么这样呢?”
评论】鲁国大夫臧文仲认为把神龟供奉和伺候好,神龟就会保佑国家,国家就能搞好。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很忠心。”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来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到了另一国,他说:‘这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再跑了。怎样?”孔子说:“很清高。”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来仁?”
评论】升官不得意忘形,下台不失意忘形;抛弃家产也决不同流合污,这都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原文】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愚笨别人学不来。”
原文】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家乡去吧!回家乡去吧!家乡的学生们志向高远却阅历尚浅,文采又都斐然可观,不知道该怎样指导他们了。”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稀。”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仇,怨恨他们的人也就很少。”
原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直爽?有人向他要醋,他家没有时,却到邻居家要来给人。”
评论】孔子认为没有就是没有,这样才符合“直”。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却假装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季路侍奉在侧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与朋友们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朋友能够信任我,少儿能得到关怀。”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人,能随时检讨自己的过错,而且在检讨过错以后,还能在内心自我审判。”
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相信在每十户家庭之内,必定有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喜好研究做人的道理而已。”
第二章第六节
雍也篇第六
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仲弓的才干可以当君王。”
背景资料】雍是孔子学生中有名的一个,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年轻二十九岁。在孔门得意的高弟当中,他认为道德学问都行的是颜回;慷慨好义、军事第一的是子路;政治、外交、经济等等第一是子贡;另一个他最得意的学生,就是冉雍。他认为“雍也,可使南面。”所谓南面,就是说他有南面而王,君临天下的大才。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每个国家都怕孔子,因为他的排场太大了。一来就带了那么多弟子,而且他的弟子中,各国的人都有,他的理想国中的各项人才也都有:冉雍可以作君王,宰相可由子贡出任,三军统帅子路可以站出来。这情形,诸侯列国有谁敢收容孔子?他在那里一待,谁都紧张。所以从整个历史来研究孔子,就可以知道,他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成为圣人,实在是起来有自。他不是没有办法,而是非常有办法,只要他头一点说:你们干吧!问题就大了。以他的三千弟子,在春秋战国时,随便哪一个大国都吃不消,都可以被他拿下来。但是孔子不走这条路,为什么不走这条路?这种道德修养,就值得我们研究了。如果对当时的史料不清楚,好像孔子之成为圣人,是读书人被逼得穷到无可奈何,才做了圣人,那就完全错了,这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原文】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人怎样,孔子说:“还行,办事简明。”仲弓说:“计划严密而又行动简明,以此来管理百姓,不也可以吗?计划粗糙而又行动草率,不也太随便了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迁怒于人,不重复犯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却没有,没听说过谁好学。”
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子替他母亲请求一些小米。孔子说:“给六斗四升吧。”冉子说:“多给一点吧。“加两斗四升。”冉子却给了八十石。孔子说:“子华在齐国,坐着肥马拉的车,穿著轻暖的衣袍,我已听说了。君子只救济急需的人,而不是接济富有的人。”
原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斗),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在孔子家做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食,他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了,如果用不了就给你老家的乡亲们吧!”
原文】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