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胡须已经变为雪白,与那正在飘落的雪花的颜色没有什么差别,而另一僧的胡须却仍是花白,看起来应该比那位老僧稍微年轻一些。
两僧走到茶馆边停下,其中那名花白胡须的和尚靠近茶馆门口,询问一名轿夫道:“这位施主,敢问南京城的辩议堂在哪里?”
那轿夫懒洋洋的抬起头来,将两只插在袖管里的手抽出来,向着街道的尽头指了指,说道:“顺着这条路一直走,等过了个街口,向北一拐便是了。”
那和尚双手合十,宣了个佛号,向那轿夫道了谢,随即走回那老僧身边,小声说道:“师父,可能已经不远了。“
老僧并未说话,只是略微点了点头,随即两人便继续沿着街道向前走。
那名轿夫的指点很正确,两名僧人很顺利的来到了辩议堂前。
两僧停下,抬头看看那屋外挂着的匾,见那匾上写着“辩议堂”三个金光大字。
雪白胡须的僧人低声说道:“离尘,去问问那位守军。”
花白胡须的僧人迅速走到那守卫辩议堂的几名士兵跟前,双手合十,问道:“请问几位施主,这里可是辩议堂?”
一名士兵回头望了一眼,喊道:“班长,有和尚问话。”
一名士官走过来,问道:“谁啊?”
僧人将自己的问话又问了一遍,那士官答道:“这里就是辩议堂了。”
那僧人又问道:“那么请问,这里的那场宗教辩议结束没有?”
士官答道:“三天前就结束了,你们来晚了,如果你们现在就赶到礼部去,兴许能见着少林寺的方丈。”
“多谢了,不过我们不是少林寺的和尚,我们是游走四方的和尚。”那僧人轻声说道。
那僧人谢过士官,随即走回老和尚身边,问道:“师父,已经来晚了,是否去跟少林方丈切磋?”
老僧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说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一定是想趁机去再跟少林的武僧切磋武艺吧?离尘,这么些年了,难道你的争强好胜之心还没有离你而去吗?你忘了我们是为何而来的了吗?”
那僧人面显惭愧之色,道:“师父说的极是,离尘又险些入魔了。”
老僧叹道:“心魔难制!若非早年你北上游历时,不问人品胡乱收徒,今日我怎会与你一起来到这里?”
僧人道:“师父,徒儿知错了。不知师父现在想去哪里?”
老僧道:“本来在半道上听到辩议堂的辩议之后,老衲是要来看看的,但既然此事已经了结,那么就不必前去麻烦少林方丈了。我们直接去找那个可以帮你教导徒弟的人去吧!”
两僧转身离开辩议堂,向路边店铺的一名伙计问明了路,便径直向东帅府走去。
全文字版小说阅读,更新,更快,尽在zzzcn文学网,电脑站:www。。com手机站:wap。。com支持文学,支持zzzcn!
第三十节 访客
“咯吱————”
一扇紧闭着的窗户被人推开,屋外的雪花被风吹进了屋子。
林清华站在窗户后边,望着那不远处的高大围墙,深吸了几口冷冷的空气。
几片雪花打在他的脸上,片刻间便被脸上的热气融化。
“报告!”紧闭着的房门外传来卫兵的声音。
“进来!”林清华走回桌子边,坐回到太师椅上。
一名卫兵打开房门,向林清华说道:“刑部尚书刘子壮大人求见。”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让他进来。”
刘子壮闪身进入这间不大的屋子,手上捧着一摞公文。
刘子壮将那摞公文放在林清华面前的书桌上,随后退回几步,说道:“元帅,这是今年秋冬两季需要勾决的死囚,请元帅过目。”
林清华拿起一份公文,仔细扫了几眼,随后将手上的那份公文放下,问道:“这些死囚都上诉了吗?”
刘子壮道:“其中只有少数上诉,其他人没有。那些上诉的死囚中,经过十八名巡查御史数月的重新审理,只查出三起冤案,剩下的全为证据确凿的铁案,翻无可翻。”
林清华从书桌上拿起钢笔,沾了些墨水,从抽屉中取出张空白公文,正欲写下自己的处理意见。
刘子壮见林清华准备动笔,急忙说道:“元帅,今年一共只处决了一百多死囚,剩下的死囚全被元帅发配到火药场去了,若是这些人再被送去的话,那么恐怕很难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所以还望元帅三思。”
林清华停下笔,抬起头,说道:“没办法,虽然火药场从去年开始就只制造底火了,可是人手始终不够,别的东西可以让民间工场去造,但是底火和炸药就不行,因此火药场还是需要大批死囚的。你说的那个问题我也想过了,所以说我这次并不将这些人全部送到火药场,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死囚就交给你们刑部了,你们可以分散到各地同一天行刑,应该可以起到震慑作用的。”
刘子壮见林清华口气松动,便也不再说什么。
林清华很快写好了处理意见,随即放下笔,抬起头看着刘子壮,挥手示意他在书桌前的椅子上就坐。
待刘子壮坐定,林清华问道:“上次的那个碑文一案,你们刑部审的怎么样了?”
刘子壮有些郁闷的说道:“元帅,这个小案子实在是无足轻重的很,我不明白,为何元帅会命刑部审理此案?”
林清华笑道:“我就知道你们不愿意接手这个案子。其实我这样做是有用意的,因为我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案子。”
刘子壮尴尬的咳嗽一声,随后说道:“案子很简单,没有什么曲折,说起来到底还是怨那些石匠,千不该万不该,他们不应该答应接这个活儿的。”
林清华摆了摆手,说道:“石匠们也是做活吃饭,没什么不对的,谁给他们钱,他们自然给谁干活,只要不犯法,那么就没问题。这件案子很有些意思,只是由于我最近一段时间忙着往西域调兵遣将和运输物资的事情,所以没有催促你们,现在听你的意思,应该是审完了?”
刘子壮点点头,说道:“审完了,就差判了。”
林清华道:“那你仔细讲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刘子壮伸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随后缓缓说道:“这件事情恐怕就要从很久以前说起了。元帅也是知道的,此案全因那秦淮名妓卞赛赛的碑文而起。卞赛赛出身官宦之家,也是识得不少诗书的,但她幼年之时父母早亡,便与其妹妹一同沦落风尘。这卞赛赛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因而在秦淮河上渐渐出了名,许多富商巨贾慕名而来,且其恩客之中不乏公卿诸侯,后来她与一位公卿相好,但一同住了几年后,却又与那公卿分开,独自一人居住在苏州城郊。那年扬子江大战,西帅郑森兵马占领了那里,当时主政郑氏军马的还是郑森的叔叔郑鸿逵,那郑鸿逵本是好色之人,待得知色艺俱佳的卞赛赛就在苏州城中避难,当即派人将其掳到自己营中,准备将其收入私帐,却不料,郑森忽然发难,将郑鸿逵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卞赛赛才得以脱出。
后来卞赛赛便离开了苏州,迁回到南京居住,虽然此时她已三十有余,但一来不显老,二来名气大,因此,马上引来众多仰慕者。卞赛赛当时也已用尽盘缠,因此便重操旧业,在南京贡院附近借了座小楼,起名‘雅楼’,卞赛赛召集了一班原来的姐妹,以歌喉娱宾,只卖艺,不卖身。
当时东林在城中也开了个新馆,收徒授业,新馆也在贡院附近,离那卞赛赛的‘雅楼’不远,虽然双方很难共同相处,不过倒也并不理睬对方,相安无事。
东林书院为了广招门徒,因此并不收取学费,只要肯来,他们就教,不过,学生的食宿钱却要自理。这样一来,去东林书院的人虽然不少,可是大多都是家中有产业的儒生,而那些穷书生却很难在那里长久的学下去。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那卞赛赛资助了这些穷书生,为他们出了食宿钱,而这些书生也自然感恩戴德,时常做些新曲儿,送与卞赛赛,于是卞赛赛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恩客也越来越多。
东林中人自然也知道这些事情,于是便令馆中学生不得再与卞赛赛交往,而那些穷书生怎能听从,因而,南京附近的东林各书院一下子将一百余名学生除名,这些被除名的学生无奈之下,只得离开,大部回乡,少数投考了高等学堂。
恰恰就是这少数投考了高等学堂的人最终弄出了这件事。他们大多考上了,因此便留在学堂之中接受新式教育,其中的多数人后来成为了各地的官员,少数去了工场。他们感念卞赛赛当年对他们的恩情,于是不时回到卞赛赛的‘雅楼’,去给她捧场。
但卞赛赛终究是凡人,就在去年年末,一病不起,拖了几个月,还是死了。
这些人听说后,立刻商议着为卞赛赛立个功德碑,以显示自己?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1ISBN:9787533941437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第十一卷《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
- 最新章:第23章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ISBN:9787533942786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
- 最新章:第28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第一章生于忧患胜利者的惊悚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据说而已,并无证据[1]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下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6: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孔夫子对学生宣讲自己的主张时,当然想不到这将开启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孔子感慨万千地说: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天子剑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赵王按剑以待。王问:先生求见,打算用什么来教导寡人?庄子说:剑。王问:先生之剑如何?庄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