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向东退却,进入了刚刚被波兰吞并不久的乌克兰境内。
受到这种连锁反应的刺激,整个世界的形势大变。
首先,欧洲的形势发生了更加让人吃惊的变化。反“雅利安圣教”的君主国连吃败仗,而且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这些国家的财政非常紧张,当得知“雅利安圣教”的残忍手段之后,欧洲的大批有钱人纷纷逃出家园,乘坐着大帆船,跨过大洋,或者前往那一片荒芜的北美洲新大陆,或者前往非洲南部,更有一小部分则带着全部财富和家人,来到了那看似一片祥和的亚洲,在由中国、葡萄牙、西班牙三国共管的马六甲一带定居下来,远离了那混乱和恐怖的欧洲。
然而,此时亚洲的某些地方也并不算很太平,南洋土著的反郑森起义仍旧没有被扑灭,南洋群岛的丛林中,到处都可以看见追杀与被追杀者的尸体,也可以听到那仿佛永远也不会停息下来的枪声和爆炸声。虽然马六甲一带并没有受到这种战乱的太多影响,不过,这里的人总还是有些心中惴惴的。
逃往北美洲新大陆的欧洲移民也并没有脱离苦海,由于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的军队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占领这些地方,因此,他们一来到这里,就遇到了君主国征收的苛捐杂税。为了应付国内的战争,欧洲君主国的国君们纷纷想出各种高招,榨尽一切可以榨尽的财富。
唯一幸运的是逃往非洲南部的欧洲富人,因为在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一带,是荷兰人的地盘,虽然也有西班牙与葡萄牙建立的少数城堡,不过,这里真正的主人却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人。
自从荷兰人的陆军在陆地上连吃败仗之后,他们的议会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可能的暗淡前途,在经过一番秘密的商议与磋商之后,荷兰议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他们决定向他们曾经的盟友日本人学习,举国迁移,远离这块让人恐惧的地方,在那遥远的非洲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在荷兰人有步骤的努力下,当欧洲反“雅利安圣教”联军在莱茵河畔又吃了一个大败仗后,移民到南部非洲的荷兰人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其中又以手艺人和商人居多,除此之外,荷兰人也开始向新大陆大批移民,但其力度与热情远不如非洲。
联军连吃败仗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不仅使得他们仅存的一点儿斗志开始离他们而去,更要命的是,他们成了“雅利安圣教”最好的运输队,林清华与郑森卖给他们的武器被大批大批的送给“雅利安圣教”军队,而那战场之上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大炮就成为了“雅利安圣教”攻克欧洲城堡最为得力的武器。
面对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失利,镇虏军的教官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发现,虽然自己来自遥远的中国,虽然自己是他们最可靠的盟友,可是,当那些肥头大耳、与欧洲君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欧洲将军们一出现在战场上,那么部队失败的命运似乎便已不可逆转,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镇虏军教官所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带着自己身边的欧洲士兵狼狈后撤。
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中,唯一让欧洲君主们感到稍微宽慰一点儿的是,英国国内的形势发生了让他们满意的变化。
在中国武器的武装下,在欧洲君主国的君主们的全力支持下,避难法国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领着一支一万人的、用新式武器武装起来的法国雇佣军,顺利的登陆英国,并与克伦威尔的军队进行了一番殊死较量。
虽然克伦威尔的军队英勇非常,可是面对着那先进的后装枪,和那不断喷出火舌的野战炮,他们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所以,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便是撤退。
撤退之前,已经病入膏肓的克伦威尔下令将伦敦彻底焚毁,随后,他带领着剩余的两万余军队渡过狭窄的爱尔兰海,逃到了爱尔兰岛上。但这种毫无意义的退却没有任何用处,当克伦威尔最终病死在爱尔兰岛上的一个破败的古老城堡里的时候,查理二世的军队已经追了过来,剩下的克伦威尔军队无可奈何的选择了投降。
查理二世夺回了英国王位,高兴之余,他立刻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他召回了全部的英国私掠船队,并严厉的惩罚任何胆敢继续骚扰欧洲与东方盟友的海盗。当然,这种私掠禁令对于英国的国家收入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也为了让这些心怀怨恨的私掠船的船长满意,他鼓励这些人驾驶船只驶入波罗的海,去掠夺和骚扰“雅利安圣教”的后院,以牵制他们的军事行动。
英国的这种做法无疑使得欧洲君主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们在为自己那遥远殖民地的安全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同时感到了前线军事压力的忽然减轻,看起来那些英国海盗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们牵制住了“雅利安圣教”的一部分兵力,并使得他们不得不暂时停止了那种疯狂的进攻势头。
欧洲不太平,世界的其它地方也不太平。
在亚洲,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仍然在持续,并且由于双方分别得到了“雅利安圣教”和中国河中总督、葡萄牙的全力支持,他们之间的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那巨大的伤亡更是让所有人感到吃惊。受到这种混乱形势的影响,印度的局势也起了变化,由于战乱的影响,河中地区和波斯帝国的大量先进武器流入印度西北边境,得到这些武器后,边境地区的军阀将军们蠢蠢欲动,而那印度皇帝沙加汗也已经完成了泰姬陵的建造工作,为了弥补修建泰姬陵时所产生的巨大亏空,他加大了对民间的压榨力度,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底层社会的动荡局面。在将贪婪的黑手伸向自己的百姓的同时,沙加汗居然昏头昏脑的也开始打起那些手下将军们的主意,于是,内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印度国内陷入全面的混乱状态。
由于此时欧洲的混乱程度比之印度过犹不及,因此,欧洲人暂时没有来得及插手印度事务,不过,中国却准确而及时的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趁虚而入。
在林清华的命令下,驻扎在缅甸北部的郑山河部立即拔营西进,三万大军开进印度境内,并按照林清华的安排,在肥沃的恒河三角洲地势较高的地带建立了一座坚固的城堡,当云南与广西的五万男女百姓被迁入这一地区之后,这座城市便有了正式的名称————山河城。
虽然郑森被南洋的土著叛乱搞得焦头烂额,不过,他也没有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他的海军舰队同时出动,在印度东南部顺利登陆,并在当地成功的扶植了三个互不统属的土王,组织了傀儡武装,与印度皇帝沙加汗进行了几次小规模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在内外交困下,再加上身体虚弱,印度皇帝沙加汗一命呜呼,给他的儿子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他的儿子们无一拥有绝世才干,仅仅一年之后,驻扎在印度西北边境地区的军阀,亦即曾经与青衫社合作的那个名叫哈乌德的将军便率军开进了德里,将沙加汗的所有儿子全部杀死,辉煌一时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宣告灭亡。
但哈乌德将军毕竟没有得意多久,当另外的几名将军联合起来向他发动进攻后,德里再次换了大王旗,哈乌德将军的人头与他的旗帜同时从红堡城头跌落,印度统治者内部分崩离析,印度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战国时代。
对于印度的混乱,林清华从郑山河的塘报中略微知道一些,不过,他却没有命郑山河继续向西推进,因为他必须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先向哪里去?
虽然日本列岛已经被完全占领,可是,在那遥远的北美洲的西海岸,却仍然有日本的定居点和城堡,若是让他们得到那里的丰富矿产资源和土地的话,那么他们很快就能再次繁荣起来,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但林清华必须明智的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远洋运输手段还很落后,就凭借那十几艘风帆蒸汽机混合动力的铁甲船,很难将大批部队运送到中美洲的飞地去。
本来这件事情可以依靠郑森的庞大舰队,但郑森也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南洋土著的叛乱,再加上他的印度战略的卤莽实施,使得南洋的舰队、军事实力被严重分散,郑森无法保证抽出大批船只帮助林清华运送军队。至于那些夺取的日本大型运输船,由于大部分被用于运送卖给欧洲的军火物资,而且其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因此,用其来运送军队和移民跨越重洋是不明智的。
每当林清华望洋兴叹的时候,他的脑子里会时时浮现出另一幅恐怖的画面,一队队武装到牙齿的疯狂教徒呐喊着从遥远的东欧冲来,跨过河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1ISBN:9787533941437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第十一卷《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
- 最新章:第23章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ISBN:9787533942786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
- 最新章:第28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第一章生于忧患胜利者的惊悚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据说而已,并无证据[1]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下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6: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孔夫子对学生宣讲自己的主张时,当然想不到这将开启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孔子感慨万千地说: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天子剑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赵王按剑以待。王问:先生求见,打算用什么来教导寡人?庄子说:剑。王问:先生之剑如何?庄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