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力的作用下,冒襄重重的落向城墙内侧的地面,弧形的抛物线的终点正好是一辆装满草料的马车,落在那辆马车上的冒襄立刻昏了过去。
*******************************************************************************
当冒襄醒来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好象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四周一片沉寂,只有那刺鼻的硝烟味道还在拼命的钻进人的鼻孔。
浑身酸痛不已,冒襄觉得自己全身的骨头好象已经全断了,只剩下脑袋还能转动了。
“死了吗?”冒襄心中忽然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
家中长辈那慈祥的面容,妻子董小宛那艳丽的脸庞,孩子那欢乐的笑声,种种往事闪电般的在他的脑子里回放。
仰面朝天的冒襄静静的躺在马车那高高的草料堆上,一动也不动,他看着那湛蓝的天空,还有那素棉似的白云,心中一片空寂,仿佛一个已经入定的高僧,顿悟了万事皆空的真谛。
“嗡————”耳朵里一阵让人有些难受的耳鸣声响起。
冒襄痛苦的闭上了眼睛,紧接着,他忽然发现,自己又能听见声音了。
一种熟悉的声音传来,让冒襄的心中忽然觉得无限的亲切,但他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那到底是为什么,直到一阵歌声传来,才让他恍然大悟。
“……心似黄河……”一个低沉的男声唱着这首熟悉的战歌,仿佛将他又带回了那场扬子江大战的战场上。
冒襄一个激灵,心中已然明了,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他一下子坐了起来,并转头向那歌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却见一群骑士正骑着高大的战马,向着这边缓缓走来,而唱歌的就是他们其中一个人,其他的人则围着那人,口中发出一阵哄笑。
“没错,这些人是……!”看着那些人的面孔,冒襄努力的安定自己的心神。片刻之后,他用尽全身力气挥动双手,口中则喊道:“……我……在……”
这时他才发现,由于自己长年不用汉话说话,因此已经无法利索的使用汉话了。
幸好那些人中有几人看到了他,于是催马奔了过来。
他们来到马车边,抬起头,看着那正坐在草料堆上的冒襄。
一名骑士看了看冒襄的黑色头发,问道:“你是蒙古人?”
冒襄愣在那里,傻傻的看着那骑士,直到那人又重复了一遍问话,他才结结巴巴的说道:“……我……我是汉……汉人……”
听到冒襄说话,那群骑士顿时觉得惊讶万分,为首那人诧异的问道:“你是汉人?你怎么也在这里?也是奴隶吗?”
但冒襄没有回答,因为他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他扫视了一眼四周,只见在这个巨大的城里,那些碉堡已经多数倒塌,残垣断壁还在不停的冒着烟,到处都是押解着俘虏向城外走去的士兵,而他们身上穿着的军服则与面前的这些骑兵一模一样,很明显,这个城市已经被围城大军攻克了,而自己也许终于可以脱离苦海了。
“我……我……”冒襄激动的从牙齿缝里挤出了两个字,但随后就无法说出任何话来了,因为他已经激动的再次昏了过去。
当冒襄再次醒过来后,他惊奇的发现,自己身上正盖着条军毯,而此刻的自己并不是躺在马车的草料堆上,在他的身子下分明垫着席子。他伸手掐了掐自己的脸,感觉到了疼痛,他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
正当他兴奋的在帐篷里四下观望的时候,却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快去告诉元帅,就说人已经醒了。”
他顺着声音望去,却见一个身穿白色大褂子的人正站在他的床头,低下头看着自己。
“我……我在哪里?”冒襄发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好象恢复了一点儿。
那人笑着说道:“你在镇虏军的野战医院里。”
“野战医院?”对于这个即新鲜又陌生的名词,冒襄只觉得有些熟悉,但又实在想不起在哪里听到过。
“你现在饿不饿?”那人继续微笑着问道。
冒襄连忙点了点头。
那人转身走出帐篷,片刻之后,便端来一碗热粥。他将粥放在床头的一个小柜子上,随后帮助冒襄从床上坐了起来。
此时冒襄才发现,自己居然是光着身子,而且身上那些溃烂的伤口也已经被包扎了起来,身上的臭味儿也不见了。
“我……我的衣服……”冒襄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喃喃说道。
不等那人回答,帐篷口却响起一个声音:“别想着你的衣服了!早就被人一把火烧掉了!哈哈!”
随着声音,一个人影闪进了帐篷,来人大约四十多岁,下巴上的那一撮小胡子格外的让人感到亲切,在他的手上,还提着一套军服。
“你……你是……”冒襄只觉得此人很眼熟,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到过。
那穿白色大褂的人与那来人交谈几句,随后便走出了帐篷,帐篷里就只剩下了两个人。
那来人笑着走到冒襄床边,把军服放在冒襄的脚边,说道:“这才是你的新衣服,想穿就穿上吧。”那人看着冒襄的疑惑眼神,笑道:“怎么?不认识我了?哈哈!我可还记得你呢!还记得你的小宛亲手做的点心。”
“你是……林……林……”冒襄终于想起了此人,但却忽然又发现自己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
“我是林清华。”那人笑着从旁边搬过一把椅子,坐在床头,并将那碗放在柜子上的粥端了起来,递到冒襄眼前,说道:“这碗药粥是军医官根据你的身体状况专门给你熬的,里面有些补药,对你有好处。”
冒襄接过粥,只略微一犹豫,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片刻之间便将那粥喝了个精光。
见冒襄似乎还想要粥喝,林清华一边接过空碗,一边解释道:“你饿了太长时间,不能一下子吃饱,必须慢慢调养些日子,然后才可以恢复正常饮食。所以说,你必须再忍饥挨饿几天。”
冒襄不再坚持,他闭上眼睛略微沉思一番,随即睁开眼睛,问道:“如今是哪一年?”
林清华说道:“是共和纪年2506年。”
冒襄非常奇怪,问道:“这是什么年号?”
林清华简单的将这些年发生的事情以及此次西征的军事行动讲述了一遍,让冒襄有了个大概的印象。
听完林清华的讲述,冒襄点点头,说道:“大明天怒人怨,气数已尽,怨不得别人,这江山由元帅来坐正是人心所向。”
林清华微微一笑,说道:“不谈这些了,这些年里你是吃了不少苦头啊!我已经听安文思神甫说了,真没想到你的经历这么奇特,真可算得上是世上罕见了。”
冒襄很惊讶,问道:“安文思神甫也被你们找到了?”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现在他正在安抚那些被救出来的人,说晚上来看你。”
冒襄问道:“一共救出来多少人?”
林清华道:“还不清楚,正在清点。”说到这里,他回过头去,向帐篷外喊道:“去,向赵副官传令,就说我需要详细的清单,让他们加快清点速度,放下手里的其它事情,尽快完成这个工作。”
林清华转回头,对冒襄说道:“你先在我这里好好休息几天,等身体复原些了,我马上送你回去,你的小宛还在苦苦的等你呢!”
冒襄感叹道:“真没想到,一分别竟然这么多年,我愧对家人……”
林清华伸手拍了拍冒襄的肩膀,安慰道:“一切都过去了,好好休息吧。”
冒襄一把抓住林清华的手,急切的说道:“不!没有过去!欧洲的邪恶教派还在肆虐,在西边,有更多的人还在受苦,我们必须把他们也救出来!”
林清华微微一愣,不知该怎样回答才好,沉思片刻,方才说道:“这个事情以后再说,你现在只需好好修养就行了。”他帮助冒襄躺下,替他盖好军毯,待冒襄安稳的入睡,他才走出帐篷。
一名副官奔跑过来,交给林清华一份清单,并说道:“已经清点完毕,此次一共救出七万三千九百一十二人,其中八成为壮年,不过身体都虚弱的很,幸亏土尔扈特人送来了些粮食和帐篷,不然的话还真没办法安置他们。”
林清华拉着副官走前几步,离开了冒襄的那间帐篷。
他问道:“战果清点的怎么样了?”
副官道:“详细情况还在清点,不过据估计,我军伤亡超过三万人,而敌军伤亡更重。”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一队骑士正奔向野战医院。
待那队骑士来到医院内,便纷纷翻身下马,其中一人将缰绳交给另一名骑士,随即走到林清华跟前。
那人向林清华敬礼,随后说道:“元帅,西逃之敌已被消灭,所有残余敌军已经全部肃清!”
林清华回礼,随后走上前,说道:“刘赫将军果然行动迅速!”
这人正是镇虏军中将刘赫,他放下手臂,谦虚?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1ISBN:9787533941437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第十一卷《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
- 最新章:第23章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ISBN:9787533942786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
- 最新章:第28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第一章生于忧患胜利者的惊悚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据说而已,并无证据[1]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下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6: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孔夫子对学生宣讲自己的主张时,当然想不到这将开启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孔子感慨万千地说: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天子剑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赵王按剑以待。王问:先生求见,打算用什么来教导寡人?庄子说:剑。王问:先生之剑如何?庄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