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华回礼,随后走上前,说道:“刘赫将军果然行动迅速!”
这人正是镇虏军中将刘赫,他放下手臂,谦虚道:“全仗元帅指挥有方,将士用命,我是没有什么功劳的。”
林清华知道此人性格,便不再夸赞,而是马上转移了话题,问道:“奥斯曼帝国的那些军队怎么样了?也消灭了吗?”
刘赫道:“是的,其中有部分试图登船逃走,但我军炮兵一通乱炮,就将其送进了海里喂鱼。”
林清华见刘赫左手臂上包着绷带,便道:“你的伤势怎样?听说伤得不轻。”
刘赫得意的晃了晃左手臂,随后说道:“没什么,一颗流弹而已,弹头已经取出,只是伤了些皮肉,不碍事。”他生怕林清华再追究下去,急忙将林清华的注意力转移开,说道:“这座堡垒尚算完整,是否立即修缮?”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是的,马上进行修缮,而且连带着外围的防御工事一起修,最好能够在五天内完成,而且要修成永备工事。”
刘赫略微有些意外,问道:“怎么?元帅不打算继续向西推进了?”
林清华略微沉默片刻,叹道:“我改变主意了,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来。既然现在已经知道了敌人的虚实,那么就不用再急着前进了,况且这里位置极佳,进可攻退可守,是个好地方。而且我刚才得到消息,北边的哥萨克人蠢蠢欲动,虽然他们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不过还是小心为妙,战线不能拉得太长,保卫后勤线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需要好好的休整一番,还要补充些兵力。”他转过头,对身边那名副官说道:“赵副官,你立刻给哈斯木发报,让他从河中再抽调至少两个步兵师来,我需要增援,顺便再催促一下肃州堡,让他们尽快将下一批弹药和新式钢盔送来,不能耽误。”
待赵副官离开,刘赫望着那远处的草原,望着那高高的矗立在草原上的城堡,忽然问道:“元帅,此城是否该改个名字?”
林清华颔首道:“与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但我还没有想好。”
刘赫笑笑,说道:“上次元帅将台湾的那个军港命名为‘清华港’,那么为何不将此城命名为‘清华城’呢?”
林清华微微一愣,随即说道:“清华城?喔……不如叫‘清华堡’好了。”
*******************************************************
已经喧嚣了整整一天的草原终于安静了下来。
枪炮声几乎消失了,除了那遥远的西边偶尔传来的几声零星枪响之外,再也听不到战争的喧嚣,战役终于结束了。
原本一片葱绿的草原上现在已经变得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炮弹爆炸所产生的弹坑,到处都布满了交战双方士兵的尸体,那折断的枪支甩得到处都是,草丛中洒落的黄铜弹壳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被鲜血染红的草原上,有几匹失去了主人的战马正来回奔跑,从它们嘴里发出的悲哀的嘶鸣印证着战争的残酷。
一队队的士兵、辎重兵和民兵正在草原上展开行动,他们首先将镇虏军遗漏在草原上的伤员收集起来,用担架或者两轮推车送到后方的野战医院去救治,接着便开始安葬镇虏军战死的将士。
墓地一共有两处,一处安葬镇虏军阵亡将士,而另一处则是乱葬岗,那些“雅利安圣教”的战死者将被埋葬在这里,以免发生瘟疫。
没有棺木容身,没有马革裹尸,只有那薄薄的军毯,权且充当着棺木的角色。中原工场制造的军毯紧紧的裹在这些同样来自中原的战死者的躯体上,随后被一同埋入那半丈多深的地下,与其一同下葬的还有他们的私人物品和信件。
墓碑也是简单的,从附近丘陵地区砍伐的木头被劈成了长五尺、宽四寸的小木条,随军的文职人员根据那些从尸体上收集到的铜制身份识别牌,将战死者的名字、籍贯和他们阵亡的大致日期写上。
至于那些“雅利安圣教”的战死者,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民兵们随便挖了几十个巨大的坑,将那些收集来的尸体胡乱的倾倒入坑中,待最底下一层铺满后,便盖上一层薄薄的泥土,随后再在上面进行着同样的步骤,直到将大坑填满。这里没有墓碑,没有碑文,也没有墓志铭,只有一个个低矮的土堆,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忘记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也许对于那些出门踏青的人来说,这里只是紧挨着镇虏军阵亡将士陵园的几个小山包而已。
为战友送别的枪声终于停息,太阳也渐渐落向地平线。
西边的夕阳格外的红,血一样的红。
第三十四节 长路
连续几天的秋雨终于过去,虽然天还是阴着的,可是起码没有了那让人烦恼的细雨,而且蓑衣与斗笠也扔到了一边。
秋雨虽然结束,可是其留下的泥泞却依然困扰着所有的人。
原来的原野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泥泞国度,到处都是被车轮翻带起来的泥巴,而且越往前走,就越是难以通行,无论是人还是车辆,都被困在了这个让人烦恼的地方。
一支由北向南行军的部队正在泥泞里挣扎,那长长的队伍缓慢而艰难的向前移动着,远远望去,就象是一条快要被冻僵的细长的怪兽。
一辆野战炮陷入了泥泞之中,车轮的一半几乎已经完全被泥浆淹没,虽然前面的马和炮身旁边的众多士兵一起用力,又是拖,又是拽,但那野战炮就是不肯挪动一下,而且由于用力过猛,那两匹拉车的蒙古马也被泥泞困住了,马蹄再也无法动弹,而那些推炮的士兵则摔进了泥泞之中,使得本已不成样子的军服更加的污秽不堪,整个人就象是泥塑一般。
与这些处于尴尬状态之中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队伍的东边不远处,另外的一条同样泥泞的道路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只见几辆怪模怪样的大型车辆正一边喷吐着浓烟,一边拖拉着一组挂车,每组挂车都由两辆车组成,前边的是一辆平板挂车,而后边那辆却是一辆箱式挂车,前面的平板挂车装载的是重型攻城大炮,而后面的那辆箱式挂车则装载着大量弹药与辎重。
这种奇怪的车辆是一年前刚刚研制成功的蒸汽机履带式拖车,专门负责拖拉重型攻城大炮和弹药。对于这种车来说,目前那些马车所遭遇到的困境是不可能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因为他们有无限的道路————履带,还有那强大的动力————蒸汽机。
与它的前辈“蒸汽机轮式拖车”相比,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功率更为强劲,而且对道路的适应性也更强,任何道路,只要人能过去,那么它就能过去,甚至有些连人也无法过去的路它也能过去,眼前的这种泥泞道路就是一个典型。
打头的一辆拖车中,负责操纵的是一名很年轻的军官,那军服肩膀上的少校军衔也非常的新。他坐在座位上,灵活的操纵着杆式操纵舵,而且还不时的回过头去,吩咐身后那名司炉加大锅炉的压力。
虽然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已经渐渐冷了,可是对于这辆车上的人来说,却仍旧十分的炎热,那热得发烫的锅炉散发出大量热量,使得驾驶台上很热,虽然驾驶台没有挡板,也没有门和窗户,仅仅只有一个搭在头顶上的遮雨篷,可是不断增加的温度仍然让司机和司炉热得浑身是汗,军服后背上的一大块地方也已经湿透了。
正当这辆拖车的司机和司炉用心的将挂车从泥泞中向前野蛮的拖动的时候,一名气喘嘘嘘的士兵艰难的从西侧道路移动到了他们的附近。
那士兵用刺刀将沾在鞋子上的泥剔去,随后向着那辆拖车高声喊道:“刘司令有令,全体休息!”
司机猛的拉住离合器的拉杆,蒸汽机带动的转动轴开始空转起来,司炉抹了把头上的汗,随即一屁股坐到了锅炉边,靠着身后的栏杆,气喘嘘嘘的对那司机说道:“我说,长官,你的车瘾也算是过完了吧?该让俺歇会儿了!”
那司机从座位上站起身,说道:“反正不停也得停,军令如山,你该感谢刘赫将军才对。”
不等他说完,那名跑过来传令的士兵就利索的爬上那辆已经停下的拖车,嬉皮笑脸的对那少校军官说道:“我说,林长官,这车看似好开,其实不然,象我也是学了好几天才大概学会,你想在几个小时内就学会,恐怕有些强人所难了,还是让我来开吧。”
那少校军官一把揪住那士兵的衣领,问道:“老实说,是不是你小子假传军令?”
那士兵赶紧摇头,并说道:“不是,不是!真是刘赫司令的命令,整个集团军都停下休息,这眼看着天就要黑了,部队已经一整天没有休息了,与其这么折腾下去,不如赶紧休息,明天赶早。”
见那少校跳下拖车?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1ISBN:9787533941437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第十一卷《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
- 最新章:第23章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ISBN:9787533942786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
- 最新章:第28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第一章生于忧患胜利者的惊悚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据说而已,并无证据[1]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下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6: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孔夫子对学生宣讲自己的主张时,当然想不到这将开启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孔子感慨万千地说: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天子剑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赵王按剑以待。王问:先生求见,打算用什么来教导寡人?庄子说:剑。王问:先生之剑如何?庄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