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615章


现在的女孩子真害羞,镜头里的冬梅羞怯的神情,才是新娘子应有的表现,后世里的婚纱照,新娘总是给人一种做戏的感觉。
不仅拍了俩人的婚纱照,还有和家人的合影,整整忙和了一天,才把照片拍完了,用了六个胶卷,一共拍了二百多张。
“高高三”看着眼热,硬是拉着兰芝,在第二天补了一套婚纱照。兰芝和冬梅个头差不多,“高高三”还没志明高。悠悠订制的这些衣服,他俩穿也算可以。他家的四个孩子,给自己的爸妈当花童,笑的特别的灿烂。
村里每天都有发往京都的货车,两套照片的胶卷捎到京都的照相馆,多花了加快冲洗的钱,当天就把照片洗了出来。按照悠悠写好的要求,照片冲洗出来以后,小张装册,放大的镶框,效果那叫个好。
不过好看归好看,光是这些照片,就花了七百多元,加上胶卷钱,快一千块钱了。这是悠悠他们几个孩子,送给冬梅姐的新婚贺礼。
“高高三”亲自跟着去的,照相馆的师傅,看了都说好,一直问这是在哪里照的。“高高三”告诉他们是在自己村里照的,照相馆里的师傅,居然没一个相信的。
看来韩屯村的名头,还是不够响,韩屯村的食品,主要是供应给部队,在京都市场上的份额,可是很少见到。
韩屯村的火腿肠和蔬菜面,出口到岛国,方便面主要供应南方市场,京都还真没有大单的生意。
看来方便面的生产线,还是得增加,北方的市场,也得扩展。这根本不用悠悠提醒,“高高三”从京都回来,就把这个建议提了出来。
韩德才听说后,对这个侄子认知终于有了改观,他说:“这都四个孩子的爹了,总算有了个大人心眼。”
他老人家忘了,就是前两天,看见“高高三”两口子拍婚纱照,老人家还气得不行,一个劲的骂他瞎胡闹,照全家福的时候,老爷子脸上都没露个笑模样。
两家的婚纱照拿回来,村里的人看了,都说好看,特别是年轻人,都找悠悠来照婚纱照,可是婚纱和喜服就这一个规格,和冬梅志明个头差不多的能照,其他的就只好遗憾了。
这些婚纱和喜服,京都的友谊商店都有,可价格实在是太高了,一套婚纱一千多,喜服也得四五百元钱。
悠悠拿出来的这些衣服,加一块得几千元,村里可是没有舍得买的。
就是和冬梅个头差不多的,今年也没时间照了,由于冬梅的结婚的时间到了,悠悠顾不上给他们照了。
不过,明年的春天,景色比现在更加的漂亮。悠悠答应他们,等明年春暖花开,就给他们照组更加漂亮的。
韩屯和周楼两个村,虽然就隔着一个大堤,也就是一里地的路程,走着也就十分钟的路程。不过两家人商量好了,还是用汽车迎亲。
娶亲用了两辆吉普车,悠悠家的加上老首长的,老首长的吉普车,是他的司机开着。悠悠家的吉普车,被悠悠扎成娶亲花车,迪迪当司机。
韩屯村最不缺的就是鲜花了,村台上的铁蔷薇花,只要气温不低于零度,就是繁华似锦。
铁蔷薇花朵的形状和玫瑰花形同,只是小了许多,可它比玫瑰花的生命力强,采摘下来一天以内不萎蔫,后世扎花车大部分都用铁蔷薇花朵。
新郎娶亲的抱花,是货真价实的红玫瑰。悠悠把全村各家的院子搜罗了一遍,又在电子商城里订购了一部分,终于凑齐了九十九朵红玫瑰。
新郎志明穿着成套的唐装,坐在花车上。村里其他跟着娶亲的人,坐老首长的车。
志斌扛着录像机,志新举着照相机,俩人跑前跑后,全程留影。
韩道伟找了两班吹响起(唢呐)的,两辆大货车拉着他们,在前面开路。后面是花团锦簇的花车,最后面是娶亲的车。两个村距离一华里,四辆汽车娶亲。
这两年农村才开始恢复吹响起,能请一班响起就不错了,韩道伟请两班响起,这在十里八乡也算是头一份。
听老辈人说,解放前只有大地主家,才请两班响起对着吹,要的就是那份热闹。
韩道伟平时非常低调,可在孩子的喜事上,从开始订婚,就一改从前的习惯,高调出场。
舅姥爷和冬梅的爷爷,知道他的打算后,全都劝过他,可他固执的很:“志明找了冬梅这么好的孩子,俺全家都高兴。可你们也知道,外面的人背地里是咋说的,都说冬梅为了嫁到韩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我就想给孩子大大发发的操办一回,让那些嚼舌根子的人都知道,是俺们家求娶的冬梅,不能委屈了冬梅这孩子。”
话说到这份上,谁也不好意思阻拦了。
第861章 围观
老首长年纪大了,喜欢热闹,他跟在后面给韩道伟鼓劲。
“道伟,你这么做就对了,***他老人家领导咱们打江山,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结婚是人生大事,热热闹闹的办就对了。”
他老人家开了口,这事更加的板上钉钉。令人想不到的是,老首长主动提出,给一对新人当证婚人,这可是意外之喜。
结婚讲究的是出东进西,汽车从村东的公路开出,绕着大堤开到周楼村的西边进村。一路绕过来,也就是二里路。
汽车开的慢,村里的孩子在车后跟着跑,竟然也没被拉下,就这样一路跟到了周楼。
别说孩子了,好多的大人,也在后面跟着去了。
他们跟着去听响起,两班响起对着吹,看谁吹的好听,谁吹的声音高。
两班的响起吹的都是《百鸟朝凤》,调子高低差不多,一般人就是听个热闹,还真分不出好坏来。
汽车开的慢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两班的响起,要是开的快了,两村离这么近,吹响起的一曲未终,汽车就该开到了。
有响起开道,一路吹吹打打,汽车翻过大堤,就到了周楼村口,迎亲的人已经在村口等着了。孩子看见花车,就大声的喊起来:“这汽车上全都是花,真好看啊。”
大人也跟着议论,特别是年轻人,看着花车都羡慕冬梅:“冬梅可真有福气,出嫁坐汽车,还是沾满鲜花的汽车。”
“除了韩屯村,听说只有县长才能坐这种小汽车,冬梅这出嫁和县长一样的待遇。”
“韩屯的人真能想,咋想起来把花粘在汽车上来,不过这花车可真好看,坐在车里就像坐在鲜花里,想想都觉得美。”
“你想也是白想,除非离婚在韩屯再找一个。”
“她啊,离婚也白搭,人家韩屯的人,黄花大姑娘都上赶着,哪能要个寡妇。”
“黄花大姑娘也得看啥样的,真以为谁都是冬梅啊,不光有才有貌,还有丰厚的嫁妆。”
还真别说,就是因为冬梅的这场婚礼,还真是勾起了周围村庄姑娘的幻想,她们做梦都在想着,怎样才能嫁进韩屯去。
个别人为了嫁进韩屯,还使用了卑劣的手段,韩屯村为此差点闹翻了天。
冬梅的嫁衣,是大红织锦缎的唐装,悠悠和智茹俩人,跟着红英舅妈,早上就去了冬梅家,给她盘了个新娘头,化了个淡妆。
智茹跟来是送亲的,她和冬梅最小的弟弟一块,给冬梅当送亲的童子。
这里结婚的习俗是,送亲必须有男女两个童子,一般由自家的亲人担任。送亲童子有个任务,那就是抱门帘。当年桂金结婚的时候,悠悠就给她当过送亲的女童。
送亲童子的任务其实挺重要,没下车前婆家先给喜钱,新媳妇和两个送亲童子都得给。
喜钱不离六和八,六代表顺溜,八代表发财,一般都是八和六都有。
喜钱的多少根据年景和新郎的家境而定,现在大多数是新娘的88元,孩子的6元钱。
上世的悠悠可没给新娘盘过头,为此特意熬了好几个晚上,跟着智脑一步步的学,在假发上练手艺。
冬梅拍婚纱照时,悠悠在她头上实践了几次,所以这次的新娘头,盘得很成功。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可没有盘头的,还都是扎两条辫子,唯一的装饰就是系根红头绳。都说新娘子是最美的,装扮出来的新娘,更加的漂亮。
周楼村的人看着冬梅,都说:“平时就知道冬梅长得俊,这打扮出来,比电影明星都好看,找韩志明可真是亏了。”
“亏啥亏,能嫁到韩屯村,找个瞎子瘸子都不亏,一步迈入共产主义。”
“那是咱们,冬梅家和咱们可不一样,他们家这几年,那年都得挣上万元的钱。”
“十万元户又咋的,他们照样是个体户,和共产主义可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