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自立之路: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第31章


(刚开始怪罪时,店家也许像怒目金刚一样劈头盖脸地训斥我们,但只要我真诚地道歉并认真地解释,大多数店家还是会理解的。这些商店的人们最终成为彻之迈向自立的支援者。)
教导金钱是劳动所得
懂得金钱可以用来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道理之后,彻之切身感受到了金钱的价值,开始十分珍惜钱财,再也不乱扔乱撕钱币了。
店里的东西不乱拿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爱财如命,见钱眼开,随便伸手拿人家的钱。家里人的钱包、弟弟舍不得用的零钱当然顺手牵羊,收入囊中;甚至在同学家里、学校里也乱拿人家的钱,而且面不改色心不跳。这下子麻烦大了。
我屡次为道歉和赔偿而奔波,还仔细向诸位说明:现在彻之刚刚学会用金钱与想要的东西交换,至于如何获得金钱,他还未学习,暂时不懂。从今开始,我着手教他“钱不是从人家那里随便拿来的东西,而是自己通过劳动获得的”这个道理。在他明白这个道理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有犯错的可能,所以麻烦大家管理好自己的钱财。
同时也恳请学校的老师们别把钱随便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
每当彻之故伎重演、取人钱财时,我严厉地告诫他:“拿人家的钱就是小偷。小偷进监狱。进了监狱就见不到妈妈了。小彻喜欢的厕所探查也进行不了了。”为了用事实说话,我还带他到当地的监狱去实地考察。
佐贺的监狱——麓刑务所坐落在远离市区的荒郊野外,建筑物阴森脏旧,高墙围绕,周围杂草丛生。彻之哪有心思在这险不可测的地方进行厕所探查?
我不辞车马劳顿,带他身临其境,目的是为了给他一个小小的惩罚:让他体会一下置身荒地、远离人世的寂寞与痛楚。
乱拿人家的钱财的话,必须被关进监狱。结果是,不能和家人一起生活了,我问他:“监狱,想进去,不想进去?哪个?”
彻之当然回答:“监狱,不想进去。”
“那么,人家的钱,拿?不拿?”
彻之当然回答:“不拿。”
尽管我教得非常彻底:人家的钱绝对不能拿,彻之用的钱要从彻之的钱包里拿,但是他仍然想得到钱,不停地央求我:“给我100日元。”怎么办才好?
于是我想到了教他:金钱来自劳动,是劳动的报酬。
当时,我已让彻之做些必要的家务,为将来的自立做准备。打扫卫生间、清洗浴缸、扫地、擦玻璃、做糕点、饭前准备、饭后收拾之类的家务活,都让他干着。如今考虑按工作量付给工钱。
例如,打扫卫生间一事,作业项目从1到5,共有五项,如果全部完成,就支付50日元。可是彻之总是做到3就不做了,于是圆圈只有三个,只能得到30日元。后来他为了得到50日元,咬咬牙坚持下来,把剩下的两个也做了(与三个巧克力相比,五个巧克力更有诱惑力,值得努力一下吧)。
清扫洗澡间,从1到5,每天必做不误,积分累计到五个圆圈,得到50日元;偶尔心血来潮,余勇可嘉,一路杀到10,便来邀功:“给我100日元。”
另外,去信箱取报纸、拉上窗帘等单个步骤的家务也让他帮忙。他想买什么东西时,就去擦擦窗户什么的,然后要求:“给100日元。”
毕竟多多少少能帮着干点家务,我也乐意分配活儿给他干,按劳计酬。这样,平均每月向他支付约1000日元左右的工钱(这些工钱,他全部换成零食消化在肚子里了)。
如上所述,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不劳动,就拿不到钱。
有一天,慈祥的外婆从福冈过来探亲,看到彻之在干家务,大为感动:“真佩服,年纪小小,干起家务来了!”出手大方,一下子赏给他3000日元。他将2000日元交给我保管(他多少感觉到要干2000日元的活不容易吧)。余下的1000则装入自己的钱包,大吼一声:“我清洗浴缸了!”径直奔向洗澡间。
可见,金钱为劳动所得这个观念已经深入其心。
之后,通过实际体验,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金钱观,不断深化对金钱的认识和泛化对金钱的感觉:区别于平时劳动所得的工钱,在新年、生日、嘉奖等特定时候,能从家长、老师等处得到非劳动性质的金钱。
在小学时期,还没用上零花钱专用帐本。要用前一天挣的工钱去买糕点之时,只是先在纸上计算一下要买的东西的金额,然后拿上这张纸去商店购物。
升入初中以后,由于只允许他周末出去玩时才可以用零花钱,因此用上了零花钱帐本,把一周的工钱统计在册,在周末时一次性付清。彻之利用这笔钱游历各地,进行他的一日游旅行。
*愿他以劳动充实人生
在彻之被宣告为残障儿的当时,我一度陷入悲观:这孩子将来不可能工作,让他工作于心何忍?与其让他工作,还不如找块清静的地方,服侍他悠闲地度过余生。
可是一起生活了一段日子之后,我改变了原先的想法,希望他能在正常的地域社会中生活下去。为此,有必要从小教他自立的技能和社会规范,而帮忙做家务正是绝好的锻炼机会。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来他本人可以获得为家庭做贡献的切身感受,二来其他家庭成员也因为他的努力而认可他,三来可以减轻我的家务负担,可谓一举三得。
我们究竟为何而劳动?目的无非两个:一是通过工作获得人家认可,从而感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精神目的);二是以工作的途径获取金钱来买生活上的必需品(物质目的)。
但是,我当初想过:对彻之而言,要他拥有通过工作受人认可的感觉的确勉为其难(现在,彻之正好与我预想的相反,特别喜欢受人表扬、感谢、认可,这些精神鼓励成了他工作的动力)。因此,我当时只得舍弃目的之一,而仅取目的之二——重点教他以劳动获得工资报酬,珍惜来之不易的金钱。
年少时彻之经常逃出家门,擅自乱拿周围商店的东西回家。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着手教他店里的东西必须用钱交换的道理,金钱的用法以及获取金钱的途径(干家务活)。
通过家务劳动来获得工钱,再用工钱来购物,通过这条朴素的因果链的实践,培养他的金钱感觉,激发他劳动的欲望,让他获得自由支配的金钱,最终满足他自己的物质需求。
倘若只教他劳动,而完全不教他拥有兴趣,享受余暇,彻之则体会不到劳动的充实感。我一直憧憬,彻之能以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参与,同时保持兴趣,生活张弛有度,结交朋友(甚至恋人),丰富人际关系,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
十八岁从学校毕业之际,如果平时没有教他劳动的习惯和劳动的意识,此时却马上让他参加劳动或工作,他肯定会感到突兀,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家长平时就要考虑到小孩成人之后会有迈向社会、参加工作的一天,从小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劳动的愿望。
参加工作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其实在从小做家务的过程中就能逐步掌握。
有关彻之就业的经历,我将在第三卷《为了工作,加油!》中详细介绍。
结束语
感谢诸位抽空看完本书,不知感想如何。
最近我在电脑上浏览读者们发来的邮件,兴致勃勃地打开一个个的读者主页,上面记录着不少读后感,还有听完我的讲座后的感想。在楼主的文字下面,日本各地的跟帖接踵而至,我不禁惊叹读者们收集情报的速度之快、掌握情报的数量之多。
比如有位读者写道:
他就是在中央台(NHK)出现的那位?他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啊!去年没参加在本地举办的讲座,但从ST老师那儿拿到了有关资料,内容真令人感动!
楼下跟帖:
有一天在电车上我偶然遇到他了。尽管他自言自语,不知所云,但人家能独立坐车上班,真了不起。当时我想:他既然能成为公务员,也许不是自闭症者吧?到了讲座会场,观察他的举手投足之后,才终于相信:不错,果然是自闭症者。
楼下跟帖:
在讲座会场,他一直独自在画画,画完一张就走到付费同事前扔掉,在椅子和垃圾箱之间来来回回。于是他妈妈给他指示:把垃圾箱放到座位旁边来吧。我看在眼里,真佩服他妈妈:她真懂配合自闭症儿子。那个指示既满足了她儿子的合理要求,又不留痕迹地阻止了其来来去去的扰人行为。
读完此帖,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