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371章


当长公主熟悉的脚步声在窦太后的寝宫响起,窦太后脸上的皱纹绽开笑了:“宝贝女儿,你是上天赐给哀家的使者,曾给哀家带来无限的快乐。来,坐在哀家的身边。”
长公主坐在母亲的身边,拉着她的手说:“母后,女儿虽不能像长弟君临天下,统御万民,虽不能像小弟镇守藩国,雄踞一方,但女儿能守在母后的身边,帮你说说知心话,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岂不是其乐陶陶?”
窦太后满足地说:“看见你们姊妹仨出息,哀家心中说不出的高兴,先帝若知道的话,定会含笑于九泉。”
“母后对二弟的事想通了吗?”
“哀家早想通啦,哀家疼爱阿武,可也没想伤害皇帝,你们都是哀家身上掉下来的肉,只要过得平平安安,哀家才会放心。”
“既然阿武所谋不成,母后是否考虑过,长乐宫哪位皇妃更适合做皇后?哪位皇子更适合做太子?”
“哀家不愿意考虑这些事,皇上说是谁就是谁吧。”
“这么大的事,母后不满意可不行。”
窦太后掰起指头,数着说:“栗妃吧,外表漂亮,但心胸太狭小,已成往事,不说她了。”
一提起栗妃,长公主掀起鼻孔朝天,嗤笑说:“栗妃徒有其表,其实是个蠢货,罪有应得。幸亏皇上及早发现,掉头快,否则的话,大汉历史将会出现第二个吕后,将会重演‘人彘’的故事。”说着,她故意问道:“程姬、贾夫人和唐儿如何?”
“差强人意啊。”窦太后摇摇头。
“王娘娘如何?”长公主稍停片刻,明知故问。
“女儿好眼力嘛,王娘娘颇识大体,与人无忤,誉满后宫,当然是最佳人选。再说,皇十孙刘彻聪明透彻,又有梦日入怀、高祖托梦的吉兆,如今成了你的乘龙快婿,哀家还能说什么呢?你心里的那些小九九,哀家心明如镜。只是”
“只是王娘娘在入宫前,已经嫁人。母后,不是女儿说你老人家,人家这个伤疤,你数叨多少遍了,老祖母在伺候高祖前,不也是魏王豹的妃子吗?都什么年代,还在追查人家卑贱的身世,英雄不问出处嘛!”
窦太后毕竟经历吕后、文帝两朝,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再说了,长公主是谁呀?是她的亲生女儿,不相信女儿,相信谁呀,想到这些,她满脸含笑说:“丫头啊,看得出,是皇上让你来征求哀家的意见,你们两个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过呢,你们的儿女结成亲,也是亲上加亲,珠璧联合,成为大汉朝最美满的婚姻。哀家没有理由反对皇上,你告诉皇上,不要犹豫,抓紧办理。”
长公主握着母亲的手,激动地说:“母后,你真是一位伟大而又圣明的母后。”
母女谈话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长公主见到皇上,把经过说明,皇上高兴地说:“只要母后点头,下边的戏好唱了,不能因为这件事让母后心中不如意,咱做儿女的难免会落下欠考虑的名声。”
“陛下考虑周全。”长公主不得不佩服皇上心思缜密,驾驭全局的能力越来越强。从皇宫里走出来,忘不了顺路跑到绮兰殿,给亲家母王娡通报一声,王娡连声夸奖她做得好,此时的亲家母各有所需,关系亲密无间。
第341章 一荣一枯() 
一切按照皇上的意志向前进行,到了四月份,又是一个郁郁菲菲、香气四溢的季节,皇上觉得一切都水到渠成。
乙巳日,曾经为了个人荣华富贵而不惜抛弃丈夫和女儿,在宫中长袖善舞、与人为善、深得皇上宠爱的王娡,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后,二十天之后,也就是同月丁巳日,她的儿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儿媳陈阿娇被立为太子妃。
选择谁来辅佐太子?皇上动了一番脑筋,他首先挑选为人敦厚、忠实可靠的中尉卫绾为太子太傅,挑选学问渊博、满腹经纶的兰陵人王臧为太子少傅,曾参加过平定七国叛乱战争的陈人郑当时、北地著名将军公孙浑邪的儿子公孙贺为太子舍人,濮阳人汲黯、司马安为太子洗马。
风云变幻,世事难测,短短的几个月,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薄皇后被废黜,栗妃被幽禁,刘荣太子被废黜,梁王争取太弟位功败垂成。
很少有人能想到年仅七岁的刘彘,后来被皇上改名为刘彻,能在众多的皇子中(此时皇上已经拥有14个皇子,除临江哀王刘阏于早夭外)异军突起,脱颖而出,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王娡,一个再蘸的女人,竟然被立为统御六宫、母仪天下的皇后,不仅宫中的嫔妃、皇亲贵戚想不到,连大臣们都难以置信,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无疑是个奇迹。这个消息传到幽禁在冷宫栗妃的耳朵,她的精神顿时为之崩溃。
栗妃,一个原来被皇上宠爱的女人,一个儿子被立为太子,离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曾被皇上想到百年之后托付后事的女人,因为在皇上的试探中暴露狭隘的想法而被幽禁冷宫,命运瞬间从天堂跌入地狱,不仅仅如此,连大儿子刘荣也受到无辜牵连,太子位被废黜,降为临江王,二儿子河间王刘德噤若寒蝉,敢怒不敢言。至于兄长栗贲和兄弟栗卿,皇上早派中尉卫绾,以犯法为由,把他们逮捕入狱。
一个皇妃幽禁冷宫的滋味是很难受的,像栗妃这样被宠惯被伺候惯的女人,向来是颐指气使,心高气傲,说一不二,享尽人间清福,哪受过别人的气?在她身边伺候的宦官和宫女仍然是旧人,仍然在伺候她,但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在心里已经产生微妙的变化,冒出伺候她看不到希望的念头。这个念头一旦冒出,便会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比如她吩咐宦官和宫女所做的事,他们不说不做,但不会像原来那样去做,磨磨蹭蹭,消极怠慢,大胆的宦官甚至对她白眼相视,冷言冷语:“哼,你以为你还是当初不可一世的栗娘娘吗?你现在是一只落水的凤凰,连一只鸡都不如。”
每当此时,栗妃铁青着脸,咬着牙,狠狠地骂道:“你们一群势利的小人,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
讥笑栗妃的宦官马上捂着嘴,对她嗤之以鼻:“此一时,彼一时,到了今天这步田地,你仍然与人为敌,怪不得皇上把你打入冷宫,活该!”
即使伺候栗妃的宫娥,也在背后指指点点她的脊梁骨,偷偷议论她:“这个姓栗的女人走了背运,尚且这么狂妄,回想起当初她得势的时候,那是多么目中无人,狂妄至极,对我们这些宫娥非骂即打,没想到她也有倒霉的一天,正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这些宦官和宫娥以前受过栗妃的气,此时看她失势,一个个怀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变成墙倒众人推的帮凶。栗妃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平时对她俯首低眉、低声下气的宦官和宫娥,前段时间还争先恐后巴结自己,怂恿自己提前搬进皇后的住处,甚至自己放一个臭屁,他们都说无比馨香,而今竟然敢与她顶嘴,给她甩脸色,讥讽她。这难道就是人情世故吗?她气急败坏,但毫无办法,因为这些宦官和宫娥抱成团收拾她,刁难她。
这些还不是栗妃最可恨的人,那些看管冷宫的侍卫,一个个虎背熊腰,面无表情站在冷宫的门口,从来不允许她走出宫廷半步。她想走出去,去找皇上,跪在地上真诚忏悔:“陛下,贱妾错了,都是贱妾一时糊涂,不明事理,请陛下饶恕贱妾一次吧,贱妾改正还不行吗?”当她怀着这种想法,来到宫门口,总会被侍卫冷酷无情地挡回去,她望着未央宫的方向,跪在地上,掩面啜泣:“陛下,贱妾一失足而落千古恨,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忤逆陛下的一片盛情厚意,贱妾悔青肠子,悔青肠子啊!”
每当漫漫长夜降临时,沉寂的冷宫毫无生气,栗妃孤零零拥着寒冷的衾被,望着黑咕隆咚的穹顶,做着这样那样的好梦,梦见皇上突然回心转意,捧着她的脸蛋,痛惜地说:“爱妃,你是朕最宠爱的妃子,只要你幡然悔改,朕既往不咎,待你如初呀。”
“谢陛下隆恩,贱妾将痛改前非,嫔妃之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贱妾只不过依仗陛下的宠爱,一时口无遮拦,说了几句气话而已,其实贱妾并不是那种心机深的女人,贱妾一定会善待后宫的嫔妃和诸皇子。”栗妃一厢情愿说着梦话,当她半夜醒来的时候,枕头洒落一片湿湿的泪水。
栗妃一次次期盼,一次次落空,盼呀盼,终于盼来一个消息。到了四月份,春暖花开,落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