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的传说》第70章


“大人且慢,这杨启旺本该教训,我看能不能让他们叔侄和解,我们对睦邻还提倡友好。叔侄也应该互敬互让才是最佳境界。”张其危说。
张其危想的是现在把杨启旺打一顿简单,但他要是记仇寻隙报复杨发瑞,就又可能酿造另外一个悲剧。
“县尉说的有理!杨启旺,你可听明白了,从现在起,你要做一个长辈的样子,不能对晚辈没有慈爱之心。杨发瑞,你也是一样,要尊敬长辈。好,我马上安排人到你们杨家主持财产分割。退堂。”付宜兴觉得自己今天特别舒坦,一个疑团解决了。
付宜兴留张其危一起吃饭。张其危也觉得肚子饿了,就和付宜兴边等饭菜边聊天。
“我就是奇怪,这杨启旺也是一个成人,正值盛年,面对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上门殴打,竟然采取告状的途径,他可以还手呀,还有他家多少也有几个长工或者护院的。”付宜兴不解。
“其实很简单,对于这个背景我是知道的,一个是杨发瑞动手占便宜是打了杨启旺一个措手不及,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杨启旺被动了,就只有挨打。杨家也是大户人家,当然有看家护院的。可这看家护院的是面对主人叔侄纷争,他们帮谁?都是主子,事情结局谁输谁赢还未可知。至于连架都不劝我也想通了这个关窍。不知大人见过拉偏架的没有?”张其危适时提问,使两人聊天更容易进入状态。
“见过。两人打架,一个劝架的上去把一方紧紧抱住,让他动弹不得,嘴里还喊不要打架。”
“是的,庄丁当中肯定有恶奴,但多数人是善良的。大家都认为前些时候杨启旺所作所为不咋地。现在少东家教训他,大家就装聋作哑,躲一边去。都在暗中看戏呢。我可以预言当时如果杨发瑞马上要占不到便宜了,这些庄丁就会现身了,”张其危剖析说。
“在这种情况下,到县衙告状是最好的选择。”付宜兴边说边点头。
酒足饭饱,张其危回家进门就见赛吴用一副得意的表情等着他,张其危故意不提此事。赛吴用等着奖赏,最不济也要等个夸奖,可是什么也没有等到。
张其危这人心地善良,在当时要想办法帮杨发瑞的时候是一种心态,现在事情解决了,就又是一种心态了。张其危最不喜欢那些智慧人物的所谓智谋。
天朝讲谋略,所以诸葛亮就被大家所推崇。谋略搞不好就是阴谋诡计,算计人。张其危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又有些担心。
张其危没有认真去看社会的人往往都有心理分裂症。在心里都有一个双重标准。
张其危没有想到的是杨发瑞的案子过去不到一个月的光景,张其危又在县衙和杨发瑞见面了。这次杨发瑞还是被告!
张其危觉得好郁闷!
第110章 111;鬼牌() 
张其危本来以为自己的善举会让杨发瑞从此过上正常人的好生活。没有想到会是另一个结果。
杨发瑞在张其危,赛吴用,付宜兴的帮助下,突然分的了一大笔家产。先是风风光光给父母办了后事。就在给父母办后事的时候,有一个帮忙的人给他感觉很好。
这个帮忙的人十八岁,叫吴世干。吴世干和杨发瑞年龄相当,当时杨发瑞请了雎县最有名的乌音班子给父母坐夜。还有打丧鼓的一套班子。杨发瑞见吴世干做事机灵,也算踏实,就请他夜晚帮助安排生活,管理一些往来人情招待。
杨发瑞一场丧事办下来,就和吴世干成了好朋友,实际上就是酒肉朋友。
杨发瑞和父母在苏杭时,父亲由于生意上的需要,有时请客喝花酒,尽管杨启兴到这个时候就支走杨发瑞。但杨发瑞从成人在准备喝花酒之前互相取笑中受到一些启蒙。现在又成了一个半大的孩子,正是懵懂初开时,对什么都感兴趣。
吴世干本来没有读什么书,平时就是一个游手好闲之人,那里有婚丧嫁娶就去帮所谓的忙,白天跑跑腿,打打杂,混点赏钱。晚上就在办事家里和客人或者帮忙的人聚众赌博。
那时雎县还没有扑克这种赌具,玩的是上大人牌。这上大人共有九十六张牌。分别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福禄寿。每种牌有四张。起牌时除庄家外,每人起十九张牌。起牌时将牌分为三垛。最先起的一垛牌的最后一张就是经。这个被称作经的就和上大人中的上一样,是一根牌。
打牌时每门牌要成一句话,比如上大人就是一句话。化三千也是一句话。这样的一句话除有上和经牌外,是没有和的。如果一种牌有一对,别人出了这种牌,就叫碰牌,算半根。有三张就是一根。如果别人打了三张牌中剩下的一张牌就叫抛牌,有一根半和。假如起牌时这四张牌都被一个人抓起来了,就叫天抛,算两根。上和经牌就是碰了也只算本来的三根。抛了也只算四根。
一般的规则是手中必须有三根牌才能和牌。
杨发瑞开始不会玩这种牌。他会推牌九,但雎县牌九不怎么流行。吴世干就教杨发瑞学打上大人。
打牌属于娱乐,办丧事的主家是不能打牌的,打牌会被认为不孝。
杨发瑞办父母的丧事时守夜无聊就看他们打牌。吴世干就手把手教杨发瑞。
杨发瑞父母的丧事办完,牌也就学会了。
雎县牌桌子上流行一句话,就是学家子火好。杨发瑞才开始打牌时一抓就是一把好牌。小赌小赢,大赌大赢。随着牌技的提高,火气就不是那么好了。经常输钱。
杨发瑞除了和吴世干在一起赌牌以外,也和吴世干经常光顾青楼妓院。
杨发瑞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会怎样做生意,却跟吴世干学会了挥霍。偌大的家当被他三下五除二就败得经常卖房子卖地卖店铺,最后坐吃山空。
古时候所说的吃喝嫖赌四大恶习中吃喝嫖还不可怕,最拍的就是赌。吃喝嫖没有钱了就没有人给你吃喝嫖了。唯有赌是最害人的。你没有赌资了有人会借钱给你赌,美其名曰让你翻本。往往是越翻洞越大。
杨发瑞吃不消了,吴世干就告诉他,两人联手出千,也就是玩鬼。偷牌,换牌,最后被人当场抓住。赌场出千被抓是要剁手指的。杨发瑞开始被抓还和人歪扯,后来名声越来越坏,熟悉的人几乎不和他俩玩牌了。
他们两个就又联合了一个人四处用鬼牌与人赌博。这鬼牌就是在牌上做暗记。
那个被他们拉进来入伙的人叫辛艳雀。具体操作就是先由吴世干到一个集镇将所有的上大人牌买光,然后辛艳雀到那个集镇去推销鬼牌。当然,这鬼牌一般人是不认识的。
当晚,杨发瑞和吴世干就到这个集镇邀人豪赌。豪赌前杨发瑞要求换新牌,就是马上买一副新牌来。
那天,杨发瑞和吴世干,辛艳雀窜到老县镇,就将老县镇的所有牌换成了他们做好暗记的鬼牌。
第111章 112,出千() 
吴世干先找到一个开赌馆的地方,进去溜了一圈,见里面有打上大人的,也有推牌九的,还有打花牌的。这些都比较安静。大家偶尔唱一下手中的牌。很少有人搞出动静。
最热闹的是掷骰子的,聚了一大圈人,有的押大,有的押小。有的押单,有的押双。押什么的就喊什么,里面大小单双被高声叫喊着。
吴世干见有张桌子空着,就坐了下来。开赌场的就过来招呼吴世干:“客官,来玩呀?想玩什么?”
“打上大人。有人吗?”
“有人。等一会儿,我来组织人陪你。”赌馆老板说。
“快点,打大点,称经经。一两银子一根经。”吴世干说。
吴世干所说的称经经就是一根牌一两银子。这在当时就是豪赌了。
“好嘞!”赌馆老板说。
因为赌馆是按照赌资的大小抽头的。赌的码子越大,抽的就越大。
正说着,杨发瑞进了赌馆。
赌馆老板迎上去:“客官,来玩呀?”
“随便转转,反正没事,就进来看看热闹。”杨发瑞故意装作懒散的样子。
“想打上大人吗?”赌馆老板急于凑齐人手。
“可以,不过水平很丑。打多大的?”
“一根经一两银子。”
“这有点大。好吧,打打看。”杨发瑞说。
赌馆老板就把杨发瑞带到吴世干坐的桌子那里。吴世干和杨发瑞当做互相不认识的样子。这是开始都说好了的。
前面介绍过,玩上大人这种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