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第73章


U飧鲎怨乓岳吹陌乐氖窍嗤模沤裰型庹飧霾黄婀帧4诱飧鼋嵌壬衔颐且部梢钥闯隼矗ト肥凳窍氤米拍昵嵯砝秩松?br /> [画外音]胡亥当皇帝之前,在沙丘亲眼目睹了父亲秦始皇的死亡,使他感受到人生短促。他希望能够享受人生。但他是用非法的手段登上帝位的,他的心里毕竟是虚的,在内心深处他还有害怕失去皇位的恐惧感。恐惧跟享受比起来胡亥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恐惧的问题。那么,他是怎么解决自己内心的恐惧感呢?
怎么解决呢?杀!随后,胡亥就对大臣和他的兄妹们实行白色恐怖。紧跟着,秦始皇的十位公子在咸阳街头被集体斩首,十二位公主在杜县被处死。秦始皇有一个儿子叫公子高,公子高自己知道难免一死,他就想逃,但是他担心逃了以后他的家人会被杀,最后他被逼得没办法就给秦二世上了奏疏,要求为秦始皇殉葬,秦二世答应了。公子高殉葬而死,保全了自己的家人。另外秦始皇还有三个儿子,叫公子将闾的等三人,这三个人也被抓起来了,抓他们的理由就说他们失礼。这三个人其实是非常谨慎的,任何事情都挑不出来错。胡亥派人去杀他们的时候,他们想知道,杀我们三人的罪名是什么?所有的礼节,我们都没有违背过;所有的错话,我们都没说过,我们犯了什么罪?执行死刑的人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奉命要杀你们三个。公子将闾兄弟三人是“天乎,吾无罪”,只是仰天大哭,喊着老天,最后三个人全部自杀了。这个大屠杀把整个皇族都震惊了,可以说秦始皇所有的子女在秦二世继位后不久全部被处死,杀的杀,自杀的自杀,殉葬的殉葬,全部遇难,无一幸免。这是一步。下一步还有杀大臣、重臣,这是后话。
胡亥继位以后采取的这些做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当皇帝这个帝位,这是最主要的。胡亥不知道用政绩来证明自己是合法的,他只知道用屠杀,用白色恐怖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秦帝国建国以后,在它的皇族内部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屠杀。当然,这个大屠杀绝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的实质是和沙丘政变紧密相关的,没有沙丘政变就没有胡亥登基,没有胡亥登基就没有这场大屠杀。所以我们在讨论这个大屠杀,讨论秦二世巩固自己帝位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沙丘政变的问题。
[画外音]因为沙丘政变,本来轮不到当皇帝的胡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不仅使大臣和皇子们遭了殃,历经了大屠杀的悲剧,而且胡亥窃取帝位也直接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可以说,沙丘政变既改写了秦帝国的历史,也改写了中国古代的历史。那么,这一场政变为什么能够发生?它又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
如果没有沙丘政变,就没有秦二世继位,也就没有这场大屠杀。沙丘政变为什么会发生?我想它的原因不外乎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偶然性,第二个是必然性,它是偶然性和必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分开来说。它的必然性我给它概括了六点:第一,迟迟不立皇子;第二,迟迟不立皇太后;第三,诏书变遗诏;第四,赵高的敏感和他的操控得法,赵高发现了政治漏洞,而且赵高怎么样说服胡亥、胁迫李斯,他做得是很到位的;第五,李斯变节;第六,扶苏的愚忠愚孝。这六点就是沙丘政变发生的六大必然因素。其实,这六条还不是最根本的。导致沙丘政变最根本的原因是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因为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皇帝的高度权威使大臣们不敢怀疑皇帝的任何决定,皇帝制度为野心家、阴谋家借皇帝之名发动宫廷政变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根据。谁敢怀疑皇帝的遗诏?谁敢不执行皇帝的遗诏?只要有皇帝的遗诏,谁都可以当皇帝,其他大臣都不敢怀疑。所以说,是秦始皇亲自确立的皇帝制度导致了沙丘政变。如果说我们探讨沙丘政变的政治原因,探讨它的必然性的话,前面的六点是必然性,但是最大的必然性是秦始皇自己定的皇帝制度。
再说它的偶然性。沙丘政变偶然性的一面是什么呢?我觉得有四点。第一,秦始皇病死在沙丘,他死的地方不对。假如他死在咸阳,你想想情况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当然一个人死在哪儿不好说,要看那个车了,车速有快慢,不一定死在哪儿。但是,这个死在什么地方它是一个偶然的,这个偶然性很重要。你想想如果他死在咸阳,大臣们能不知道吗?大臣们如果都知道的话,那赵高还能够篡改遗诏吗?李斯还敢变节吗?所以,他死在沙丘这是一大偶然。死在外头了,大臣们根本不知道。第二,胡亥参加第五次大巡游。秦始皇一生五次巡游,前四次胡亥都没参加,偏偏就最后一次他要求参加了,他这一参加,他爹就死了,而且死在路上,死在外边了。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假如说胡亥一直不参加,前四次没参加,第五次也没参加,那赵高不跟胡亥两人通好气,他能够压服胁迫李斯吗?李斯会服从吗?所以,胡亥参加巡游纯属偶然,它导致了沙丘政变的暴发。第三,蒙毅在沙丘政变之前出差未归,这也是一大偶然。蒙毅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大臣之一,蒙毅如果没有死的话,秦始皇在平原郡一病,马上就会叫蒙毅到国内的名山大川去为他祈福、消灾。可是蒙毅出差没有回来,等他回来了,秦始皇已经死过了,消息被封锁了。假如蒙毅没有出差呢?假如蒙毅出差回来早一点呢?蒙毅在身边,他可是赵高的克星啊。蒙氏在当时朝中是没有人可比的,蒙毅的祖父蒙骜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的重臣,他有两大功劳,一个是建了三川郡,一个是建了东郡。蒙毅的父亲蒙武也是有功之臣,参加过灭燕之战,杀了项燕,俘虏了楚王。他的弟弟蒙恬打败齐国,迫使齐王田建不战而降。而且,蒙恬后来又作为长城军团的主帅统管秦朝30万精锐的军队。蒙恬在外掌兵权,蒙毅在内掌朝政,他们兄弟一文一武,一内一外,所有的大臣包括李斯在内,都赶不上蒙氏兄弟在朝中这么大的权力。可是偏偏在沙丘政变之前,蒙毅被秦始皇派出去出差了,等他回来一切都晚了。蒙毅为什么偏偏这时候走呢?如果早走一点,或者早回一点,这事不都叫他赶上了吗?他如果赶上了,赵高能成事吗?我们知道历史有记载,赵高曾经犯过罪,谁处理他的?是蒙毅判了他死刑,秦始皇最后把赵高赦免了。如果是蒙毅在的话,赵高能够那么得心应手地完成他的沙丘政变计划吗?所以,这又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因素。还有一个偶然性的因素,就是秦始皇的诏书怎么没有及时发出啊?秦始皇是多英明的人,22岁刚一举行加冠礼,就粉碎了嫪毐、吕不韦两大集团,然后把母亲驱逐(当然后来又接回来了)。然后用了10年的时间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这么一个英明的皇帝,怎么能够在死的时候留下那么一个巨大的政治漏洞呢?一个如此有作为的君王最后居然留下政治漏洞,对身后之事一点都没有做到周密细致的准备,这不也是一个偶然吗?
前面讲了六大必然性,又讲了四大偶然性,这个偶然性跟必然性交织到一块儿就发生了沙丘政变,有了沙丘政变就有了胡亥继位,有了胡亥继位就有了皇室内部的大屠杀,这一系列事件是环环相扣的。大屠杀,我们讲过他针对是两个方面,第一是秦始皇的儿子和女儿,就是公子与公主,另一方面针对的是大臣。那么,秦二世胡亥继位以后对大臣们的屠杀是怎么进行的呢?我们下一集再讲。
38:李斯之死
'画外音' 前面的节目说到,通过“沙丘政变”窃取帝位的胡亥做贼心虚,为了巩固帝位,他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了大肆屠杀,整个大秦帝国笼罩在血腥和恐怖的气氛之中。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除了胡亥的帮凶——奸臣赵高以外,丞相李斯也难辞其咎。而让李斯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的妥协与纵容并没能使自己得以保全,最终他竟然从堂堂的一国丞相沦为了阶下囚,刀下鬼。那么,李斯为什么被杀?究竟谁是操纵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呢?系列节目《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之《李斯之死》,为您解密李斯被杀的幕后悬机。
秦二世二年七月的这一天,咸阳城里突然之间有一个重大新闻吸引了所有的人,咸阳城内是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大家都去看什么呢?是看一个人被杀,而且这个人是“夷三族”,所谓“夷三族”,就是他本人要受五种刑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