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328章


拿了一套西服,让他照着样子去做。
过了几天,新的西服做好了,西洋人拿来一看,果然不错,长短大小全
都一样,可是翻到后面一看,突然发现剪去了一块,又补缀了一块。西洋人
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裁缝回答说:“这是完全照着你的样式做的
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他的西服样式后面有一补丁。
这个生动的故事是对机械唯物主义者的一个绝好的讽刺,他们办事情就
是依样画葫芦,只知机械地效法和模仿,不懂灵活创新,带着这种思想方法
处理问题,往往造成不应有的贻害。
疑邻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
他看看那孩子走路的动作,鬼鬼祟祟,像是偷了斧头;瞧瞧那孩子脸上
的表情,慌慌张张,像是偷了斧头;听听那孩子说话的样子,吞吞吐吐,也
像是偷了斧头。总之,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没有一点不像是偷了
斧头的。
不久,这个人在山沟里挖地的时候,找到他丢失的那把斧头。他再见到
邻家的孩子时,看到孩子的动作神态,没有一点像是偷了斧头的了。
这个丢斧子的人,是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者。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
思维的逻辑范畴,如因果性、必然性、时空性等等都是先于实践经验的,是
人脑中国有的。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只有感觉才是唯一真实的。而感
觉和经验又是主观自生的,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实践出
真知的道理,不能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像那
个丢斧者一样,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裁衣的学问
古时候,北京有个成衣匠,在给人们做衣服时,不仅要量做衣服人的身
高、胖瘦,而且还要仔细观察和询问做衣人的年龄、相貌、性格,甚至连什
么时候中举都要了解清楚。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问起缘由,他便讲了一
番裁衣的“短长之理”。说体胖的腰要宽,体瘦的腰要窄;性急的衣宜短,
性慢的衣宜长;少年中举的,必定趾高气扬,走起路来挺胸凸肚,所以衣服
要做得前长后短,老年中举的,大都是意气消沉,走起路来不免弯腰曲背,
所以衣服要做得前短后长。他的这一番道理,便被后人归纳为“量体裁衣”。
这个成衣匠显然是一位相当高明的人。用哲学的观点可以说他懂得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被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
活的灵魂。
书呆子救火
从前有个有钱人家,家有十几间房子。一天,他家忽然失火,火势很快
蔓延到房顶,如不赶快抢救,全部家产就会被烧光。可是家里没有梯子,不
能上房救火。他就让儿子去好友王大人家里借梯子。
他儿子是个读书人,人称书呆子。这书呆子爱面子,又喜欢讲客套。今
天,他仍和往常一样对着镜子,把衣帽穿戴得整整齐齐,才大摇大摆地迈着
八字步朝王大人家走去。
到了那里,他轻轻地敲开门,连作三个揖,然后登堂人室,文质彬彬地
坐到客位上,一声不吭。
王大人看他这种架势,以为他是来做客的,忙吩咐摆酒设宴,热情招待
他。
宴席上,他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和主人频频碰杯,还给厨师们敬了几盅
酒。酒喝足了,他才说:“老天爷给我家降下大祸,突然发生火灾,听说您
家里有架梯子,我想借去用一用,用完立即归还,不知可不可以?”
王大人一听,急得跺着脚说:“那你为什么不早讲呢?”
他挺有理地说:“不能忘了礼节呀!”
等他扛着梯子赶到家里的时候,他家的房子早就烧光啦。
这个书呆子就是一个教条主义者。这种人夸大理性的作用,轻视感性经
验,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呆板教条,不知道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分
析,不善于灵活变通。把一些抽象的定义、原则视做不能更改、变化的教条,
束缚自己,给实际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南隐斟茶
从前,有一位学士认为自己对禅的领悟已经到了很高深的境地,就想找
一位当世高人,验证一下自己的深度。有一位在南山修行的禅师,由于他参
禅的造诣很高,善于借助日常的事物对求教者加以点化,因此他的名气也越
来越大,信徒们都称他为“南隐”。这位学士听说之后,就前去拜访南隐,
向南隐请教禅的含意。
相互见礼之后,学士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南隐亲手拿起茶壶,很认真地
向杯子里斟着,杯子里的茶已经满了,可是南隐还没有停手的意思。只看见
茶水不断地从杯中溢出来,已经流到了桌案上。学士实在有些沉不住气了,
就提醒南隐说:“老禅师,茶已经满了,流到了桌子上,请不要再倒了。”
南隐像是刚刚醒悟似的,这才把茶壶放下,然后,他指着那斟得满满的杯子,
对学士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已经装满了你自己的观点、想法。
而我要说的是属于我自己的想法、见解。正像那些淌到外面去的水一样,你
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南隐斟茶道出了肯定与否定这对范畴的哲理。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
看,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是事物维持自身存在
的方面;否定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
物处于量变过程之中,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否定方面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占主导地位时,事物就会发生质变。这时新事物就将取代旧事物。从这
个意义上说,否定是事物发展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
的抛弃,而是“既克服又保留”,也就是新事物在扬弃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同
时,又吸收其积极因素作为自己进一步完善的“养料”。这样看来,否定又
是新旧事物的联系的环节。
“勤”“俭”分家
从前有一个老汉很能勤俭持家。他勤劳而节俭,日子越过越好。为此,
乡亲们送给他一块写着“勤俭”两字的匾,表示对他勤俭美德的赞美。后来,
老汉死了,他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咛,要他们按匾上的字做。
两个儿子听从了。
老汉死后不久,两个儿子就分了家。在分家产时也把匾从中踞开,老大
分到了有“勤”字的那一半,老二得到的是“俭”字的那一半。当他们开始
自己过日子后,都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嘱咐,决心按匾上的字去做。结果,
老大记着“勤”字,非常勤劳,但俭而不足,结果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
巴巴的。老二呢,光“俭”不“勤”,懒于耕作,分的家当很快就坐吃山空,
最后只好靠讨饭度日。
这个故事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又是统一的,彼此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如
果一方孤立起另一方,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是矛盾着的事物
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法。
悔之莫及的老财主
有个土财主,家财万贯,年老无子,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已经到了结婚
的年龄,老头想招一上门女婿,来继承家业。但由于自己目不识丁,吃了不
少苦头,所以选择乘龙快婿必须是才貌双全的人。
有一天,老财主因事去一商行,见商行中有一年少貌美的青年,干活之
余,成天坐在那里看书,而且看得非常专心。一问商行老板,知道是福建人,
因为家庭贫困,难以为生,才赴南洋求职。老财主听后大喜,就请商行老板
作媒,招那美貌青年为乘龙快婿。
入赘几天后,老财主把这位上门女婿叫到堂前,告诉他说:“老身因不
识字,才请你来。从此以后,你就管我的帐房吧,一切帐目都归你管理,免
得我再聘请帐房先生了。”这位乘龙快婿一听,大吃一惊,红着脸说:“我
从未读过书,一个大字也不认识。怎么能够胜任呢?”
老财主听了,也大吃一惊,问道:“起先我不是经常看到你手里拿着书
在看吗?怎么能说大字不识一个呢!”
上门女婿回答说:“你老弄错了,我那并不是在看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