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第354章


后来,李豫有意调来瑱到淮西战区出任节度使,没想到又被来瑱拒绝了,理由居然是“缺粮”:“淮西缺粮,请允许我等山南东道的小麦收割后再到任!”
李豫被来瑱的理由给雷住了,居然用“缺粮”搪塞我!不久,李豫更加恼火,来瑱居然又一次指使属下上疏挽留自己!两次事件叠加到一起,李豫对来瑱充满了厌恶,这一下让程元振抓住了机会。程元振趁机参了来瑱一本:口出狂言,冒犯圣躬!这一本已经够来瑱喝一壶了,不久,原淮西节度使王仲昇又参了一本。淮西节度使王仲昇曾与史朝义的部队作战,不幸被俘,靠着对史朝义卑躬屈膝保住了一条命,洛阳光复后,他被解救,重见天日。巧合的是,王仲昇与程元振关系甚笃,更巧合的是,当年王仲昇率军作战时,来瑱本来有与他协同作战的责任。巧合碰撞到一起,王仲昇重重参了来瑱一本:来瑱与叛军联合,故意见死不救,导致我全军覆没,本人被擒。明明自己作战不利,却把责任都推到来瑱身上,王仲昇一下把自己洗白了,却把来瑱洗黑了!来瑱有口难辩,在劫难逃。
公元七六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安史之乱平定的同时,原宰相、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被剥夺所有官职,流放播州(贵州遵义)。来瑱以为自己会在播州终老,没想到这居然是一个奢望。走到半路,传诏使节追了上来——赐死!来瑱的死讯很快传遍全国,各道节度使顿生兔死狐悲之感,他们都知道,来瑱无罪,即便勉强算有罪,也罪不至死。现在死宦官程元振搬弄是非,整死来瑱,怎能不让他们兔死狐悲?更要命的是,程元振对来瑱下手,选择在来瑱进京朝见之时,而且赐死来瑱之后,朝廷居然没有公布来瑱的任何一条“罪状”。如此一来,各道节度使就从来瑱身上得出一个结论:别轻易去长安,免得被程元振无缘无故害死!这个结论非常要命,以至于当李豫身陷险境需要节度使带兵勤王时,崤山以东的节度使居然没有一个人响应!
归根结底,程元振惹的祸!
进一步归根结底,宦官掌兵惹的祸!
如果宦官没有掌兵,没有那么得宠,自然不能轻而易举地残害大臣。
只是这个祸患就如同大唐王朝的病牙一样,已经长进了王朝的口腔里,虽然隐隐作痛,却也无法自拔。这个世界上无法自拔的除了爱情,还有自己的牙齿!(牙医是不是除外呢?)
说完宦官掌兵,再来说藩镇割据。唐朝最终亡于藩镇割据是不争的事实,而藩镇割据的发端则是在安史之乱平息之后。
安史之乱之前,安禄山治下的范阳、平卢、河东已经有了割据的苗头,只是割据态势并不稳固,李隆基一纸诏书就能把河东战区从他手中剥离,因而谈不上真正的割据。
真正的割据,从安史之乱平息时开始,始作俑者是仆固怀恩。仆固怀恩是一个复杂人物,他既对唐朝有功,又对唐朝有过,他先后两次参与收复两京,但也是他,为唐朝种下了藩镇割据之祸。这一切都是仆固怀恩私心作祟。命运安排,让仆固怀恩跟郭子仪、李光弼都有过交集,他深知两位名将的能力,也目睹了两位名将的起起伏伏,正是看到郭子仪、李光弼的仕途浮沉,仆固怀恩联想到了日后的自己。自古,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朝廷用你时可能把你捧得比天还高,不用你时就会把你摔下深谷,巨大反差已经屡见不鲜,郭子仪就是活生生的证明。想来想去,仆固怀恩打定了主意,他要留一个后手,以备不时之需。他的后手居然是将“大燕帝国”的降将就地留任。原本薛嵩、张忠志等人向唐军投降后,郑陈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已经进入叛军大营准备接手整编,这时仆固怀恩的命令来了:停止接收,降将各就各位!这个命令意味着,李抱玉、辛云京的整编计划泡汤,而薛嵩、张忠志等得以全建制保留,这一保留就留出了王朝祸患。然而,仆固怀恩已经被私心蒙蔽了双眼,他一心想为自己留后手,根本顾不上王朝之祸。
在仆固怀恩的布局下,降将田承嗣、李怀仙全部得到留用。
至此,河南、河北大地战火熄灭,硝烟散去,然而祸患却累积了下来。
薛嵩、张忠志(李豫后来赐名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每人都手握数州地盘、数万兵马,他们名义上服从唐朝管理,实际却有非常大的主动权,已经与昔日的郡守、县令不可同日而语。
说白了,他们手中有地有兵有资本,于是,叛乱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简单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薛嵩,他没有给祖上丢脸,数年后他在任上病逝,以这种方式跳出了藩镇割据的漩涡。薛嵩死后,将士们逼他十二岁的儿子薛平继任,薛平假装答应,却连夜护送父亲灵柩返乡,把位子拱手让给了叔叔薛谔。薛谔继任数年后,遭遇驱逐,幕后指使的黑手是田承嗣。不过这样一来,薛仁贵一脉彻底远离了藩镇割据,终究保全了薛仁贵千古不衰的名声。
对于仆固怀恩的布局,李豫并非不知,只不过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起了糊涂,他不想再打仗了,他只想要统一,哪怕是形式上的统一。
安史之乱的八年,是李豫成长的八年,也是充满磨难的八年。这八年中,他跟父亲一起焦头烂额,一起拆东墙补西墙。八年下来,打得民生凋敝,也打得心烦意乱,只要能早点平息战火,他就不再讲究方式方法。再者,河南河北之地,“燕国”经营多年,虽然“燕国”已经覆灭,但基础尚存,一般的唐朝政府官员很难在当地弹压住,用降将原地治理,是形势使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选择。
就这样,在仆固怀恩私心作祟、李豫得过且过交织下,藩镇割据作为权宜之计走入唐朝历史,进而种下隐患。虽然初期相安无事,但自隐患种下之日,病毒的发作就进入了倒计时。
李豫以为自此天下无事,孰知,林欲静而风不止!
第十七章 天下多事
四人所指
尽管仆固怀恩自以为后手留得巧妙,布局布得聪明,但他的用心从一开始就被人识破,郑陈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抱玉、辛云京怀疑仆固怀恩从安史之乱平息时就开始了,当时他们正准备整编叛军部队,仆固怀恩却下令叫停。这次叫停,让李抱玉、辛云京产生了怀疑。按照惯例,整编投降的叛军部队合情合理,而仆固怀恩却让他们原建制保留,这既不合情,又不合理。李抱玉、辛云京很快给李豫上了奏疏,提醒李豫及早提防仆固怀恩。要说唐朝宫廷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差,不久,仆固怀恩得到消息,马上上了一道奏疏予以解释。
李豫继承了祖父、父亲的光荣传统——葫芦僧断葫芦案,既不对李抱玉、辛云京指责,也不指责仆固怀恩,反而和起了稀泥,把两方都“狠狠”勉励了一番。
这皇帝当的,就是一个和事佬!李豫以为经过自己调和,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不料,不长时间之后,李抱玉旧话重提。激发李抱玉旧话重提的是一个神人——马燧。
马燧在前面出过场,曾经在颜杲卿的指派下潜入范阳郡做策反工作。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范阳留守贾循举范阳郡向朝廷投降。本来已经接近大功告成,不想贾循犹豫不决导致风声走漏,结果功亏一篑。
在那以后,马燧继续在官场打拼,公元七六三年,他出任赵城县尉。当上县尉的马燧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直到一次毛遂自荐。马燧毛遂自荐的是接待官,专门对口接待回纥班师部队。在马燧之前,没有人愿意接这个苦差,这个差事不仅苦,而且有生命危险,自负有功的回纥士兵动不动就借口招待不周举刀就砍,砍死砍伤不在少数。郑陈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为此头疼不已,而马燧迎难而上。
马燧先派人给回纥部队的将帅送去了无法拒绝的贿赂,条件只有一个:约束士卒,不准行凶!拿了马燧贿赂的将帅也不含糊,拿出一面令旗交给马燧:“有违反命令者,你可以处斩!”有钱真好!马燧要的就是这句话!得到令旗的马燧又从监狱中提出几个死囚,他要给回纥士兵演一出“杀鸡儆猴”。马燧让这些死囚假扮成自己的随从,然后一起在回纥士兵面前演戏。只要“随从”略有违令之处,马燧立刻令旗一挥,斩!戏演了几次之后,回纥士兵被震住了,他们彻底怕了马燧的令旗,于是便夹起尾巴,乖乖听话,在马燧主管的辖区内,再也没有撒野记录!
李抱玉彻底被马燧折服了,这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