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如真物语》第335章


们吧。
如果阅完以下证据,您还觉得无法接受,那么我恭喜您,您一定也能成为我国教育部门未来的官僚精英之一。
第一,上杉谦信死于妇科病。说得更准确,是“因更年期障害而引起的妇科血液病”。松平忠明(战国时代末期、江户时代初期的大名)执笔的《当代记》中,对此有明确记载(其它古文献中也能找到类似记载),「越後景虎大虫にて卒す」。“大虫”,在《明解古语辞典》中有详细解释,是妇科的血液病。现代福井县有一个‘大虫神社’,就是专为得病的女性祈祷之用的。这种疾病的最大特征,是绝不可能发生在男性身上。《当代记》被日本史学会认定为:‘关于战国时代的确凿可信的史料’。于明治四十四年编辑的《史籍杂纂》,第二卷有收录。
第二,上杉谦信在每个月的十日左右,都会发生原因不明的腹痛。很多史料中都有这样的记载,[この10日前後に周期的に発生する腹痛とは生理痛ではないか](这种周期性的腹痛,难道是一种生理痛吗?)当类似于月经的这种腹痛发作时,上杉谦信不能骑马,当然就更不能上阵杀敌了。因此,上杉谦信一生,从不在十日这一天主动出阵与敌交战(特别注意:当时的历法是和历,计算月经比现代历法准确;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是唯一的例外,但原因在本书正文中有详述)。
第三,上杉神社中有许多上杉谦信穿过的衣物留存至今(第三卷本文中附有图片,请仔细观赏)。读者们一看便知,上杉谦信平日喜用的物品从舶来品到浴衣,全是女性服饰。
第四,上杉谦信本人的笔迹纤细,语句柔婉,称谓上经常使用女性用词。此外,当时日本因受上杉谦信影响,女性书信用词开始规范化,这是日本人都知道的名人逸事。
第五,一生没碰过一个女人的上杉谦信,写给女性的书信竟然远远多于写给男性的书信。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吧。不仅如此,上杉谦信与各家臣、领主的关系,还不如与他们的妻子、姊妹的要好。上京面见天皇时,是唯一可以出入后宫,与嫔妃女官们随意来往的大名。请问,什么人可以得到这样的许可,天皇会允许谁随意接触自己的妻室女眷呢(以上杉谦信的名气与相貌,要是男的可太容易受人嫉妒哦……)?答案大概只有一个吧,那就是:她们同性别。
第六,在当时致西班牙国王的国书中,称上杉谦信为‘景胜公的伯母’(景胜是上杉谦信的后继者)。要知道给国王看的书信,是不可以有错别字的。这一条确凿可信的记载,成为大男子主义的日本人没办法自己抹去的证据(上面的举例用的《当代记》,被日本政府列为只有少数人可以阅读的非卖品)。
第七,上杉谦信上洛的时候,曾参加雅歌(恋歌)大会,留下参加者全员为之哗然震惊(没想到竟是美女)的记录。上杉谦信精通和歌,这让当时的关白也大赞稀奇,因为在日本和歌是女性的喜好。
上杉谦信一生的文学创作,基本以和歌为主。
第八,民间有这样对上杉谦信的歌赞:「男もおよばぬ大力無双」(译:力大无双更胜男)。“更胜男”,就代表不可能是男人。这首歌曲经过瞽女(近世著名女性艺人)的传唱,为日本所家喻户晓(哦,我可不希望美女力大无比,即使是美女……力大无比耶……上帝,让我们换个理解方式,也许不是指力气大,而是指军韬战略很高明?……(批:此男人已疯,后话略过))。
第九,越后白山神社白山堂中的神体(上杉谦信像),是一位女性骑在战马之上,背插‘毘’字旗。而且,神像的脸是朝着春日山城方向的。有兴趣的中国读者,可以在去日本旅游的时候,顺便前往观赏。
第十,现在留存的上杉谦信画像虽然是男性像,但那是江户时代以后的绘画。而且原本没有胡子,胡子是以后加上去的。上杉谦信生前另有木盃画,要知道,杯和盃都是隐指女性的物品。在那个大男子主义的社会里,如果你敢在那些东西上给男人作画,保证你完成以后立即身首异处。
那么,看完上述文章,有人可能会问了,上杉谦信如果是一个女人,为何要隐藏自己的姓别,加入到男性大名们争权夺利的漩涡中来呢?
这一切,都是由于时代和身处的国度而被迫的。那不是一个尊重女性的时代和国家。
特别是在上杉家的情况,在上杉《武家诸法度》中有明确训示:家督必须为男。然而悲哀的是,到了上杉谦信这一代,因为男丁单薄而上杉家血脉将要断绝。为了上杉家的延续,身为女性的上杉谦信只好咬紧牙关,女扮男装成为‘战国中唯一一位仁君’。
也许你会发现,上杉谦信的仁,经常只是妇人之仁,是当世男人所不能理解的‘仁’。不过也因为这样,她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比男人更加抢眼的‘圣战士’吧!
上杉谦信的故事,有待男人们慢慢去思考……
第三篇:长篠之谜
第三篇:长篠之谜
本书中的长篠之战,与正史所述并不相同。
正史中的长篠之战,是织田军三万五千与武田军一万五千之间的较量。被吹成神一样的织田信长再一次亲领大军,战争的结果,也是织田单方面压倒性的胜利。此后,以卵击石的武田胜赖成为了史上的一大笑料……
然而对于以上的叙述,难道没有人心存疑惑吗?武田信玄的后继者,真的就如此猪头?
事实上,日本本国的学者们,对于以上史料提出了如下列数点的质疑:
疑点之一:兵力问题。两军方面,织田出兵数量三万五千,武田却只有一万五千。织田方面毫无疑问是总动员了,一万五千的武田军却不是其真正实力。如果是决定家族命运的决战,武田胜赖为何不倾尽全力?正史对此的解释是:対上杉に戦力を割かれたため、国人の経済状況の悪化による軍役拒否、長篠城攻城及び徳川単独との決戦(つまり織田との合戦は考懀Г筏皮い胜ぃ─韦郡岬趣卫碛伞R簿褪撬担涮锛也唤鍪悄谟峭饣迹钦獯纬稣鞲侵晃セ鞯麓ǎ久挥杏胫锞稣降拇蛩恪U庋慕馐头堑磺宄晌士删透嗔恕<热皇抢从氲麓ǖザ雷髡降模敲粗锞蛭迩У酱镏螅涮锞罂刹槐厍袄瓷枥衷稣剑蛞巳础⒒蚣绦抗コずS城都可以嘛(徳川との単独の決戦を理由とした場合、信長が出陣した時点で既に退却か長篠城強襲かを決定する必要がある)。如果他们继续强攻长篠城,在设乐原上竖呀竖呀竖桩桩的织田信长不就进退两难了吗?
疑点之二:铁炮问题甲。我们所知的长篠之战,织田军三千铁炮连射之下,一万余武田骑兵几乎全灭、将领们大多阵亡(大金をつかって3,000挺の鉄砲を用意して,この鉄砲隊を3隊に分け,3隊を順番に切れ目なく撃たせた)。到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三千支铁炮有这么大威力?号称战国第一的武田骑兵这么废材?那些个所谓名将,非得一个跟着一个阵亡了才舒坦?武田军要是不这么傻,受到挫折后立即改变战略,布阵毫无机动性可言的织田军如何应付?
疑点之三:地形问题。设乐原的战场,以正史的说法是峡谷地形,因此织田军集结铁炮才能固守成功。但实际去当地考察一下,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不怀疑,象《信长公记》作者太田牛一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上战场)。再者说了,说算是峡谷间的正面决战,武田军也如期败北好了。武田骑兵大可利用自己的机动性撤退呀,一万二千这样巨大的阵亡数字,怎么可能会出现的呢?
疑点之四:铁炮问题乙。织田军号称集合铁炮三千,可是这其中却有一个根本无解的问题:当时的织田军中,并没有这么多会用铁炮的士兵。铁炮是可以买到,然而铁炮兵的训练却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大量优秀的铁炮将领。所以有人就质问了,武田骑兵是常年训练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织田的铁炮队却是临时集结的乌合之众。这样的铁炮队能完成三段式无间断的急速连射?更不要说,顷刻间将精悍的武田骑兵打得落花流水了……
疑点之五:铁炮将领。上面说了,训练铁炮需要优秀的将领。然而织田军中铁炮将领并不多,那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长篠之战的铁炮指挥官,正史记载的只有以下五人: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