憍陈如白佛:已知,世尊。复告尊者憍陈如:知法未?
拘邻白佛:已知,善逝。尊者拘邻,已知法故,是故名阿若拘邻。尊者阿若拘邻知法已。地神举声唱言:诸仁者,世尊于波罗捺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所未曾转,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哀愍世间,以义饶益,利安天人,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地神唱已。闻虚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展转传唱。须臾之间,闻于梵天身,梵天乘声唱言,诸仁者,世尊于波罗捺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诸大魔梵及世间闻法,未所曾转,多所饶益,多所安乐,以义饶益,诸天世人,增益诸天众,损减阿修罗众。世尊于婆罗捺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转法轮,是故此经名转法轮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
…… 299
292印度哲学
(三) 增一阿含经①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增一阿含经》卷第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三十七品道出现于世。云何三十七品道?所谓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真行。(《增一阿含经》卷第三)
今有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云何为四?
一切诸行无常,是谓初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一切诸行苦,是谓第二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一切诸法无我,是谓第三法本末,如来之所说;涅槃为永寂,是谓第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增一阿含经》卷第十八)
(四) 阿毗达磨俱舍论②
受蕴谓三:领纳随触,即乐及苦不苦不乐。此复分别成六受身,谓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
想蕴谓能取相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
此复分别成六想身,应如受说。除前及后色受想识,余一切行名行蕴。……行名造作,思是业性,造作义强,故为最胜。是故佛说,若能造作有漏有为,名行取蕴……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蕴。此复差别有六识身,谓眼识身至意识身。……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
①瞿昙僧伽提婆译,见《大正藏》第二卷。
②世亲著,见《大正藏》第二十九卷。
…… 300
印度哲学392
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色蕴。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因有六种: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类因,四相应因,五遍行因,六异熟因……一切有为除自体以一切法为能作因,由彼生时无障住故……若法更互为士用果,被法更互为俱有因。……同类因者,谓相似法与相似法为同类因。……唯心心所是相应因。若尔所缘行相别者,亦应更互为相应因。不尔所缘行相同者,乃可得说为相应故……遍行因者,谓前已生遍行行诸法,与后同地染污诸法为遍行因……唯诸不善及善有漏是异熟因,异熟法故……
后因果异熟,前因增上果,同类遍等流,俱相应士用。
论曰:言后因者,谓异熟因,于六因中最后说故,初异熟果此因所得。
言前因者,谓能作因,于六因中最初说故,后增上果此因所得。
增上之果名增上果。
唯无障住有何增上,即由无障得增上名,或能作因亦有胜力,如十处界于五识身,诸有情业于器世界,耳等对于眼识生等,亦有展转增上生力。
闻已便生欣见欲故,此等增上如应当思。
同类遍行得等流果,此二因果皆似因故。
俱有相应得士用果,非越士体有别士用,即此所得名士用果。
异熟无记法,有情有记生,等流似自因,离系由慧尽。
论曰:唯于无复无记法中有异熟果,为此亦通非有情数,唯局有情,为通等流及所长养,应知唯是有记所生,一切不善及善有漏能记异熟,故名有记,从彼后时异熟方起,非俱无间名有记生,如是名为异熟果相。非有情数亦从业生,何非异熟?以共有故,谓余亦能如是受用。夫异熟果必无有余
…… 301
492印度哲学
共受用义,非余造业余可因斯受异熟果。
其增上果亦业所生。
何得共受?共业生故。似自因法名等流果。谓似同类遍行二因,若遍行因亦得等流果,何不许此即名同类因?此果但由地等染,故与因相似不由种类,若由种类果亦似因,此果所因乃名同类。故作是问:若是同类因亦遍行因耶?
应作四句:第一句者,非遍行,法为同类因;第二句者,他部遍法为遍行因;第三句者,自部遍法为遍行因;第四句者,除前诸相由慧尽法名离系果。灭故名尽,择故名慧,即说择灭名离系果。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六)
心心所法由四缘生。此中因缘谓五因性。等无间缘谓前无间已生,非后心心所法。所缘缘者,谓随所应,或色等五,或一切法。增上缘者,谓随所应各除自性余一切法,灭尽无想二定由三除所缘缘,非能缘故。由因缘者,谓由二因:一俱有因,谓生等相;二同类因,谓前已生同地善法。等无间缘谓入定心及相应法。增上缘者,谓如前说,如是二定心等引生碍心等起故,与心等但为等无间,非等无间缘,余不相应及诸色法由因增上二缘所生。一切世间唯从如上所说诸因缘所起,非自在天、我、胜性等一因所起。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七)
十二支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处,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言三际者,一前际,二后际,三中际。即是过未及现三生。云何十二支于三际建立?
谓前后际各立二支,中际八支,故成十二。
无明、行在前际,生、老死在后际,所余八在中际。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九)
…… 302
印度哲学592
何等名为五所应离?
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若受离八所应远离。……何等名为八所应离?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非梵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鬘舞歌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八食非时食。若受离十所应远离。……何等名为十所应离?谓于前八涂饰香鬘舞歌观听开为二种,复加受畜金银等宝以为第十。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四)
三世实有。所以者何?……若过去色非有,不应多闻圣弟子众于过去色勤修厌舍……若未来色非有,不应多闻圣弟子众未来色勤断欣求……有为法未已生名未来,若已生未已灭名现在,若已灭名过去。
彼复应说,若如现在法体实有,去来亦然。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
无量有四:一慈、二慈、三喜、四舍。言无量者,无量有情为所缘故,引无量福故,感无量果故。……四中初二体是无瞋,理实应言悲是不害,喜则喜受,舍即无贪。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九)
(五) 成实论①
于三藏中,多诸异论,但人多喜起诤论者,所谓二世有,二世无;一切有,一切无;中阴有,中阴无;四谛次第得,一时得;有退,无退;使与心相应,心不相应;心性本净,性本不净;已受报业或有,或无;佛在僧数,不在僧数;有人,无人。
(《成实论》卷第二)
①诃梨跋摩著,见《大正藏》第三十二卷。
…… 303
692印度哲学
论者言,灭三种心,名为灭谛,谓假名心、法心、空心。
问曰:云何灭此三心?答曰:假名心或以多闻因缘智灭,或以思惟因缘智灭。法心在煖等法中以空智灭。空心入灭尽定灭,若入无余泥洹断相续时灭。问曰:何谓假名?答曰:因诸阴所有分别,如因五阴说有人,因色、香、味、触说有瓶等。问曰:何故以此为段名耶?答曰:经中佛说,如轮轴和合故名为车,诸阴和合故名为人。又如佛语诸比丘,诸法无常苦空无我,从众缘生无决定性,但有名字,但有忆念,但有用故,因此五阴生种种名,谓众生人无等。此经中遮实有法,故言但有名。又
小说推荐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哲学辞典
- 作者[法]伏尔泰译者:王燕生译者前言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在近代法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异常深远,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法国大思想家,有些史学家甚至说若没有伏尔泰便哲学、散文各个方面都有杰作,而宣传启蒙思想的活动则是他战斗的一生中最突
- 最新章:第155章
- 自然哲学
- 作者[德]莫里茨·石里克【由文】原编者序 自从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莫里茨·石里克被一个疯子杀害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不仅在奥地利,而且在全世界的哲学史上,石里克已留下了他个人的痕迹 石里克给他的朋友们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其原因何在?他的目标不是在于要发展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教导一
- 最新章:第20章
- 艺术哲学
- 作者[法]丹纳,傅雷 译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一章 艺术品的本质一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第一步毫不困难。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这一点很简单。人人知
- 最新章:第81章
- 老张的哲学
- 作者:老舍第一老张的哲学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他的宗教是三种:回,耶,佛;职业是三种:兵,学,商。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话,山东话。他的…三种;他的…三种;甚至于洗澡平生也只有三次。洗澡固然是件小事,可是为了解老张的行为与思想,倒有说明的必要。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两次业经执行,其余一次至今还没有
- 最新章:第33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法哲学原理
- 作者[德]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译者:范扬、张企泰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贺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他总共讲授了《自然法与国家学或
- 最新章:第86章
- 哲学的改造
- 作者[美]杜威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的改造〔美〕杜 威 著许崇清译 2目 次第一章 哲学的在变化中的概念…1…第二章 哲学改造中的几个历史因素…1…6第三章 哲学改造中的科学因素…3…1第四章 关于经验和理性的已变的概念…4…5第五章 理想与现实的已变的意义…6…2第六章 论理改造的意义…8…
- 最新章:第28章
- 足球的哲学
- 足球的哲学[作者名 冬天的文字[类别 天下足球[最后更新时间 2013-11-28 11:08:34.0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晚访客[本章字数:2066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5 22:58:24.0 胡涛兴奋的庆祝着,他向我跑来,一把将我抱起,剩下的队员却无动于衷,这个时候,许家国居然冲进了
- 最新章:第1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