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
853印度哲学
了……〕2,1。 由于正确的认识需要一外部的源泉,由于发生了创造和毁灭,还由于除这(神)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可依靠,因此,只有一种选择。
4,5。
正确的知识是精确地理解(或把握)
,正确地进行认识是占有正确的知识;根据乔答摩学派(即正理派的观点)
,权威性与缺乏正确性的认识无关。
〔“正确的知识”是与对象一致的概念。而且,这并非与神的知识不一致,尽管神的知识不是被造的(而是常住的)。
“正确地进行认识”
……意味着通过密切地接触与正确的知识相关联……,而这可以由神来建立……神是一种权威,因为他永远“与缺乏正确性的认识无关。”……〕5,1。 根据结果、结合、支撑等,根据传统技艺、权威性、圣典、圣典的句子,并(根据)特别的数,一个永恒全知的存在(者)应被确立。
〔地等必定具有一个制作者,因为它们与罐一样具有“结果”的特性。所谓有制作者之物意味着这个物体是由某种具有制作意愿的力量产生的……。
“结合”是一种行动,因此,产生两个极微结合的行动,促成三合体。在创造之初,(这结合)必定伴随着有理智的存在(者)的意志……。
“支撑”者(意为:)世界依于某一存在(者)
,这一存在(者)具有阻止世界衰落的意志,世界具有一种被支撑的特性,就如同一个枝条在空中被鸟支撑住一样。所谓“等”包括毁灭(之意)
,世界可被一个具有意志的存在(者)所毁灭……。根据“传统技艺”
(意为:)……现在流行的传统技艺,如造布等的技
…… 366
印度哲学953
艺最初必定是由一个独立的存在(者)创造的……。根据“权威性”
(意为:)
吠陀产生的知识是由存在于它的因中之功德产生的……根据“圣典”
,即(根据)吠陀……,吠陀必定有一创造者,因为它具有“句子”的特性,(它就)如同《摩诃婆罗多》一样。或换言之,吠陀的句子有一创造者……根据“特别的数”
(意为:)二合体的量(尺寸)是由数产生的,因为它是一个获得的(而非永恒的)
量……一个极微的量,不产生(可感的)量,因为它是永恒的量,或者,因为它是极微的量。
因此,在创造之初,极微中必定是存在二性的数,它是二合体的量之因,但这个数在那时不能由我们这样的人的识别感觉所产生。因此,我们只能设想,这种识别的功能那时存在于神中……〕5,4。 如果这(极微)独立地行动,它就不再是无理性的物质了。如果没有因,就没有果。特殊的果有特殊的因。
〔不可能存在无因的果……无理智的事物只有在被有理智的存在(者)推动时才能创造果……〕
…… 367
063印度哲学
十 弥曼差派
本节选译了阇弥尼(Jaimini)的《弥曼差经》(Mīmāmsā-sūtra)及枯马立拉(Kumārila)的《颂释补》(Slokavartika)。《弥曼差经》节译自M。
L。桑德尔(Sandal)的《阇弥尼的弥曼差经》(Mimāmsā
Sūtra
of
Jaimini,德里,1980年)一书中所载梵本。译文中方括号内部分为夏伯拉(Sabara)的部分注释(节译自S。
拉达克里希南和C。
A。
摩尔编《印度哲学史料集》一书中的英译节本)。
《颂释补》亦节译自S。
拉达克里希南和C。
A。
摩尔上引书中的英译节本。
(一)弥曼差经
2。法是由(吠陀)教令所表明之物。
4。
当人的感官接触那(对象)时,认识产生,这就是现量。(现量)不是(认识法的)方式(或手段)。因为(它仅)取存在(之物)。
〔……法是某种将要到来的东西,而且当要认识它时,它还未存在……因此,现量不能是(认识)法的方式(或手段)。
〕5。
然而,声(言语)与其意义的联系是常住的。
(圣)教则是认识那(法)的(手段)。而且,对于不可感的事物,(它是)无误的。这(圣教)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方式(量)
,因为根据跋达罗衍那,(它)不依赖于(其它物)。
…… 368
印度哲学163
〔“常住”即指永恒。这(声)是被比喻为“根源”的存在(实在)。
(此处要)表明的是:声与其意义的关系是不可分的。这(圣教)成为对以火祭等(祭祀)行为表现出来的法的认识手段。那(法)不为现量等认识手段所认识……
“义准量”
存在于对某种未见事物的假设与推定中,它的基础是:所感或所听到的事实如无那种假设与推定就将成为不可能。例如,发现活着的德瓦达塔不在室内,而他不在室内(这一事实)导致一种假设与推定,即他在室外的某处。
“无体量”代表(各)量(中)
“非存在”(这种认识方式)。对于与感官不接触的事物,这(无体量)产生“它不存在”的认识……〕6。某些(反对者认为:声是)被造物,(是非常住的。)
因为(当)见到(人发声的努力时,才觉察到声)在那里(产生)。
7。
(反对者认为:声是非常住的。)因为(它)不(能)
持久(地为人们所感到)。
8。
(反对者认为:声是非常住的。)因为“造”一词(与声有关联地使用)。
9。
(反对者认为:声是非常住的。)因为生物(即人)在不同(地点可)同时(听见声)。
〔(对反对者的观点的解释:)……如果声仅是一,并且是常住的,(在不同地点听到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除非有某种特殊的东西,否则常住之物不能有复数。
〕10。(反对者认为:声是非常住的。)因为(存在着声的)原初(形式)和变化。
…… 369
263印度哲学
〔(对反对者观点的解释:)……任何易于变化之物必定是非常住的。
〕1。
(反对者认为:)此外,(声可)增多。因为(有)许多这(声)的发出者。
〔(对反对者观点的解释:)如果声仅是显现出来的,(而不是被造的)
,那么,无论它是被许多人发出,还是被较少的人发出,所听到的声将总是相同的。
据此,我们得出结论:每一发声者造出一定部分的声。
〕12。
(对《经》1,1,6中提及的反对者观点的反驳:)然而,见到(人发声的努力才觉察到声在)那里(产生)同样(可表明相反的观点亦成立)。
〔……声是显现出来的,(而不是由)人(发声)的努力(造出来的)。这就是说,如果声在发出前不显现,它将由于(发声的)
努力而变得显现。
因此可以看到:(在人作发声)
努力之后(才可)觉察到声(产生)这一事实同样适合于两种(对立的)观点。
〕13。
(对《经》1,1,7中提及的反对者观点的反驳:声是)常住的,后来感受不到是因为(听者的感官)未达到(存在之)物。
14。
(对《经》1,1,8中提及的反对者观点的反驳:声是常住的,“造”一词是指对声)使用(即发音)后,(人能听见)。
〔……如果声常住不容置疑,(“造”)这种表达的含义就是“造成对声的使用”……〕15。
(对《经》1,1,9中提及的反对者观点的反驳:)同
…… 370
印度哲学363
时(能在不同地点听到声的情形)与太阳(似乎有不同地点的情形)一样。
〔看看太阳,……它仅有一个,看起来却似乎占有多处地方。
〕16。
(对《经》1,1,10中提及的反对者观点的反驳:存在的是)不同的字母,而不是变化。
17。
(对《经》1,1,11中提及的
小说推荐
-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
-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范扬、张企泰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德〕黑格尔著范 扬 张企泰译 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贺 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
- 最新章:第101章
- 哲学辞典
- 作者[法]伏尔泰译者:王燕生译者前言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在近代法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异常深远,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法国大思想家,有些史学家甚至说若没有伏尔泰便哲学、散文各个方面都有杰作,而宣传启蒙思想的活动则是他战斗的一生中最突
- 最新章:第155章
- 自然哲学
- 作者[德]莫里茨·石里克【由文】原编者序 自从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莫里茨·石里克被一个疯子杀害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不仅在奥地利,而且在全世界的哲学史上,石里克已留下了他个人的痕迹 石里克给他的朋友们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其原因何在?他的目标不是在于要发展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教导一
- 最新章:第20章
- 艺术哲学
- 作者[法]丹纳,傅雷 译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一章 艺术品的本质一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第一步毫不困难。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这一点很简单。人人知
- 最新章:第81章
- 老张的哲学
- 作者:老舍第一老张的哲学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他的宗教是三种:回,耶,佛;职业是三种:兵,学,商。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话,山东话。他的…三种;他的…三种;甚至于洗澡平生也只有三次。洗澡固然是件小事,可是为了解老张的行为与思想,倒有说明的必要。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两次业经执行,其余一次至今还没有
- 最新章:第33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法哲学原理
- 作者[德]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译者:范扬、张企泰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贺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他总共讲授了《自然法与国家学或
- 最新章:第86章
- 哲学的改造
- 作者[美]杜威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的改造〔美〕杜 威 著许崇清译 2目 次第一章 哲学的在变化中的概念…1…第二章 哲学改造中的几个历史因素…1…6第三章 哲学改造中的科学因素…3…1第四章 关于经验和理性的已变的概念…4…5第五章 理想与现实的已变的意义…6…2第六章 论理改造的意义…8…
- 最新章:第28章
- 足球的哲学
- 足球的哲学[作者名 冬天的文字[类别 天下足球[最后更新时间 2013-11-28 11:08:34.0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晚访客[本章字数:2066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5 22:58:24.0 胡涛兴奋的庆祝着,他向我跑来,一把将我抱起,剩下的队员却无动于衷,这个时候,许家国居然冲进了
- 最新章:第1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