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解说】俗话说:野百合也有春天。俗话还说:美国也有乞丐。所以,话不要绝对。爱和恨本是人性的原始,跟仁没关系。
13。16(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或:不会被人所憎恶)。”
【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也就不会做坏事。
在这里,孔子继续强调仁的绝对重要性。如果怎样,就怎样,这样的句子,孔子从前是很少说的。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人,有的话,就是上帝。世上也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有的话,就是宇宙的运行。所以,当一个概念被绝对化之后,这个概念及被虚化了。
当孔子将“仁”的高度提升到“绝对”级别的时候,“仁”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就已经无法实现了。
【现实解说】不知仁为何物,如何苟志于仁?我看,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在些。
13。17(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知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知者喜欢活动,仁者喜欢沉静。知者快乐,仁者长寿。”
【解析】四川地名有乐山,有仁寿,想来都是出于这里了。
为什么知者乐水呢?因为水是流动的,可以看到变化,利于观察;为什么仁者乐山?因为山是静止的,可以抑制人的欲望,利于思考。为什么知者乐?因为知者常有新想法;为什么仁者寿,因为与世无争。
孔子在把“仁”精神化之后,需要给出定义给出描绘了。所以,开始总结仁者的特征了,顺便把知者也带上。幻化到人间,就是孔子带着子贡。基本上,孔子就是按照自己和子贡的性格特点来定义仁和知的。
在这里,仁者的最大特点是沉静、爱山,孔子就是这样的。仁者的好处是什么呢?长寿。基本上,孔子说这话的时候过了七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孔子差不多是当地长寿冠军了。
【现实解说】从运动和锻炼身体的角度来说,登山和游泳是一样的。但是住在山里和住在水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了。最好的房子当然是背山面水,所谓“半山别墅”,快乐且长寿。
13。18(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者没有忧虑,知者没有困惑,勇者没有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解析】仁智勇是孔子常说的三件事,也是他认为的君子必备的三个条件。孔子说自己都不具备,有一定谦虚成分,但是也很真诚,因为他也有忧虑、也有迷惑、也有恐惧。子贡的话虽然有一定拍马屁的成分,但是也很真诚,他确实对老师非常敬佩。
为什么仁者不忧?因为无欲无求了,忧愁什么;为什么知者不惑,因为利害关系看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为什么勇者不惧?因为相信自己的力量。
这是孔子继续在为“仁”作定义,仁者的好处除了长寿之外,还没有忧愁。
没有忧虑的人是没有的,除非是傻瓜。忧虑少的人是有的,我们称之为“乐观”或者“看得开”,把它归于性格的范畴。实际上,知者没有困惑,既然没有困惑,自然也就没有忧虑;勇者无惧,认为自己什么都能搞定什么都能克服,自然也就不用忧虑。
【现实解说】这个时代,不是忧虑的时代,是焦虑的时代。生下来就面临幼儿园的竞争,之后是小学初中高中,然后面临考大学的竞争;大学毕业,面临就业的竞争;就业了,面临买房成亲的压力;成亲了,面临生孩子以及孩子户口的压力;生了孩子,面临孩子上学的压力;孩子长大了,面临父母年老多病的压力;退休了,面临自己年老多病的压力。死了,还面临火葬场乱收费和墓地涨价的压力。这么大的压力,这么惨酷的竞争,而且贯穿一生,能不焦虑吗?就算是仁者来,也会焦虑的。这也就难怪,这个年代没什么仁者了。
现在有一种病叫做焦虑症,进一步发展就是精神病。
13。19(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仁者没有忧虑,知者没有困惑,勇者没有畏惧。”
【解析】孔子总是对弟子们说:言多必失。同样的话,不要再说第二遍。遗憾的是,孔子自己没有做到,这样的话又说了一次。更加遗憾的是,果然出事了。
仔细分析一下,发现孔子的这段话是不正确的,并且是自相矛盾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论语》中就能找到驳斥这段话的根据来。
孔子说了:“我非生而知之。”后来韩愈在《师说》就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者不惑,只能说对他已经了解的知识不惑,对于他所不了解的知识,怎么能不惑呢?
孔子又说了:“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不是忧吗?后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还就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仁者怎么能无忧呢?仁者无忧,是对自己无忧,对父母、对朋友、对家庭、对国家,怎么能无忧呢?
勇者不惧。什么是勇者?子路是勇者吗?不是,用孔子的话说,子路只是“好勇者”,卖弄勇敢的人。孔子怎样定义勇者呢?孔子说了:“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才是勇者。所以,怎么能说勇者不惧呢?
孔老师,言多必失啊。
【现实解说】每个人都有忧有惧有困惑,但是要懂得破解,不要在忧惧和困惑中停留太长时间。
13。20(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流传后世),有言论流传下来的人不一定有德。仁者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
【解析】这一段解说,还是李零先生的最好。
鲁国的叔孙豹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一次,叔孙豹出访晋国,晋国上卿(相当于宰相)士匄迎接,问叔孙豹:“古人有句话叫做‘死而不朽’,什么意思?”士匄没等叔孙豹回答,自己就说了:“我们家,在虞以前就是陶唐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周朝是唐、杜两氏,现在晋国最强大,我们又在晋国是士氏,我们这个家族是不是不朽?”
叔孙豹说:“以我听说的,好像不是你说的这些。你这叫世禄,世代做官而已,而不是不朽。鲁国从前有个大夫叫做臧文仲,他死之后,他的话还能世代流传,这才是不朽。我听说啊,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其次是留下言论。能做到这些,历经多长时间都不会被废弃,这才是不朽。至于您刚才说的,也就是保留了祖上的姓氏,守住了宗庙,使祖先能够得到祭祀,这样的家族,每个国家都有。并不是官越大,钱越多,就能不朽。”《左传》原文是这样的: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里,“有德者必有言”完整地说应该是“有德者必有立言”。不朽分三等:立德立功立言,第一等的立德同时拥有第三等的立言,所以,上古的圣人都有言论流传下来,这就是“有德者必有言”。而某些统治者强迫老百姓背诵自己的言论,想要不朽,这就是“有言者不必有德”。
同样的逻辑,孔子常说仁知勇,也分成了三等,于是第一等的仁者拥有第三等的勇也就顺理成章了。既然仁已经成为了精神,对仁的追求就成为了一种理想。仁者就是有理想的人,有理想的人通常是无畏无惧的。所以,“仁者必有勇”是正确的。
说来说去,孔子还是在给仁下定义,描述仁的特征,把仁赋予更多的内涵。
【现实解说】仁者有勇,但是不一定有知,如果这样,仁者就很容易有勇无谋了。所以,有勇无谋的除了可能是傻瓜之外,还有可能是仁者。
13。21(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解析】上帝说:要有人。于是便有了人。孔子说:我要仁,于是仁就来了。心中有仁,就是仁;心中有爱,就是爱;心中有佛
小说推荐
- 论语
- 《论语》作者:孔丘学而第一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 最新章:第8章
- 论语力
- 揭秘伟大文化的震撼力:论语力 作者:孔健 于丹目录《论语力“出笼”花絮 序一为日文版《论语力》出版所作的序言 序二中国出现“于丹现象”的背景 第一章:于丹:在成长中的感悟 于丹《论语》扶桑行 于丹来了 初开眼界 精彩绝伦的授课 秋田的魅力逍遥游 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个行程 于丹日本讲座 喜剧演员的抑郁
- 最新章:第26章
- 人皮论语
- 人皮论语(实体书精校)作者:冶文彪西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墙壁中发掘出一批古简,其中有一部孤本古文《论语,无比珍贵,世称《孔壁论语。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虽然适逢武帝独尊儒术,儒家经籍也大多残缺不全《孔壁论语》却深藏不见,从此失传…侠盗硃安世接了一桩生意,送一个小童去长安,交给御史大夫兒宽。
- 最新章:第90章
- 论语集注
- 《论语集注》作者:朱熹论语序说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职,见周礼牛人,读为樴,义
- 最新章:第34章
- 论语别裁
- ,论语别裁目录{小{说{网}前言上论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 下论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乡党第十附录孔学新语自序。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
- 最新章:第182章
- 论语译注
-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家 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
- 最新章:第50章
- 外星人论语
- 作者:傅东雄前言前言我很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做出那样的决
- 最新章:第287章
- 于丹论语心得
-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总共包括《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独家讲稿连载《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序言《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
- 最新章:第21章
- 读论语心得全集
- 读论语心得全集作者:广宇【完结】第1节:论语心得(1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 孔子就是一
- 最新章: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