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第21章


在许多家庭里,父家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良好的方法,以至于和孩子站到了对立的层面之上,使得他们无法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干脆放弃不管。
更有甚者,当我们家庭的物质条件逐渐优厚时,许多家长开始不务正业,沉迷于赌博、酗酒,由此造成了恶劣的家庭环境,而一部分家长素质偏低,就更使得他们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
以上的种种现象,看似是不同的原因造成的,然而,假如我们透过这些现象,就会发现它们的共同成因都在于——家长淡漠的家庭观念。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现状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即将开始新一轮的探寻,一睹由于家长家庭观念淡漠所带来的方面效应。
3.课业的困窘
家庭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条通往知识,获取智慧的通途,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手段的应用,都不应该脱离这一目标而存在。
——蒙台梭利
当我们的家长放弃掉对孩子的教育之责,企图依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时,对孩子造成的第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导致了孩子在学业上出现困难。
我们知道,学习可以让孩子的知识和经验大幅度增加;更可以让孩子的才能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使其在精神文明上得到高度的升华。
当孩子步入了中学生活之后,学习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当下中国的学校教学中,在课堂之上,老师们按照课本内容的编排,来制定一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课堂讲授、师生交往、课后练习等方式,把新知识、新思想循序渐进地传授给我们的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孩子们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思想行的困惑向老师倾诉,并求得老师的帮助。可以说,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专有床所,构筑了一个知识的殿堂。
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能够掩饰问题的存在,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智力因素上的差别、判断力、理解力、观察力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许多孩子并不能在学校的学习中将知识彻底吸收。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都知道,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孩子总是附和于其他的同学,仿佛隐身在班集体中间一样,尽管他们会常常与其他孩子一起高喊:“听懂了!明白了”,实际的情况却是,这些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还存在着疑惑难解的问题,只是因为怕同学瞧不起,怕老师的批评,从而不敢主动地暴露出自己的疑惑。
当这种情况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课堂教学中时,无疑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师生之间有问有答,异口同声,然而这种整齐划一的景象背后,却是毫无意义的空洞形式。
基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的家长主动站出来,承担孩子课后教学、以及与老师沟通的责任。
毫无疑问的是,相较于课堂,家庭的环境更亲切也更温馨,孩子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家长,可以将许多不敢问、不想问的疑惑向家长抛出,由家长来做好课后辅导的工作、或者由家长代为像老师沟通。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主动地对孩子的课业状况积极询问,建立一个良好的双向沟通平台。
对于孩子而言,其成长过程是每天都在持续的,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生理、行为上,更表现在他们的思想上,而这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新变化,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学校表现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如果家长想要对孩子的新情况做每时每刻的了解,那么就必须要经常与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
然而,当我们的家长无视于这样的现实,或不愿意承担责任、或无意识于此的时候,无疑意味着我们的孩子,从此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堆积下来,于是,阻碍学习进步的祸根,就此被埋藏下来,那些堆积下来的疑点,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时长日久,必定会让孩子的知识网络出现许多无法弥补的漏洞。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当家长出于个人淡漠的家庭观念,不愿意对孩子投入过多精力的时候,更会令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久而久之,家长漠不关心的态度,势必会引起孩子对学习的轻慢,其对学习态度的负面影响,对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损害,都是难于估量的。
由此,我们便找到了家长家庭观念淡漠对家庭教育的第一条损害,然而,这种后果还远不止于此,有关这一点的危害,我们将会在下一节中继续探寻。
4.品德缺陷的养成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
当家长将教育孩子的希望,过度地投放于学校方面的时候,无疑意味着对孩子的放任自流。
所谓的放任自流,指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其成长不加关心,对其行为不负责任,任由其自然发展。
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就如同小树,树大自然直,这是自然规律。于是,按照这样的观念,当孩子步入较大的年龄段后,许多家长便对孩子的教育降低了重视,希望依靠学校的力量,来完成对孩子的继续教育。
然而,举凡具有这种观念的家长,无不忘记了一点——想要让小树长得符合标准,最终成材,就必须每时每刻地对其进行规范,做好修枝整干的工作,才能保证最终的成功。
同样的,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我们的家长都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地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指导、消除各种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
然而,当家长过分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不教、不加约束、不给予正面引导的时候,无疑意味着令孩子自生自灭,其后果往往是极其严重的。
这一后果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的孩子极有可能在品德的发展上,出现难以弥补的缺陷。
毫无疑问的是,尽管当孩子步入中学阶段之后,其性格已经初步定型,然而和成年人相比,由于孩子们的阅历不深,对行为的判别能力比较差,又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正因为如此,当家长对孩子过于放任、放弃掉自己教育子女的权力和责任时,无疑意味着任由孩子为所欲为,而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方式便很容易让各种坏习气趁机而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父母有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义务,当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以及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时候,无疑意味着一种另类的袒护行为。
当孩子长时间接受不良习气的诱导和影响时,这些缺乏足够辨别能力的哈子,便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带来的不仅是个人前途的毁灭,更会为家庭增添灾难,为社会增添不安定的因素。
5.价值观念的扭曲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这种目的绝非是金钱,而是一个人每天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已经看到,当家长的家庭观念过于淡薄,主动地放弃掉教育孩子的权力和责任时,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相当大的害处,然而,在上两节中我们指出的现象,并不能涵盖问题的全部。
在许多家庭中,当孩子步入中学阶段之后,出于学习的需要,孩子往往会离开家庭,到学校的环境中统一住宿,这时,如果家长就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将职责推给学校的时候,所带来的后果便远不止前面提到的两条。
在孩子的寄宿生活中,由于生活上趋向于独立,这就使得我们的家长们必须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经济来源,特别是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离开家庭,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出于疼爱的心理,家长往往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程度的愧疚感。
于是,为了弥补这种愧疚感,许多家长便会选择物质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孩子手里掌握的零花钱数量增加,特别是在许多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家庭,这样的现象就更为普遍。
对于这样的情形,原本无可厚非;诚然,对于长期不能回家,无法享受到家庭及时关爱的孩子来说,在金钱方面的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孩子在物质上的空白,让我们的孩子可以拥有更宽松的环境,以便能够安心于学业。
然而,当我们的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时,这一切就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让孩子在经济上拥有较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