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第40章


4.前期的家庭性教育
性教育首先就是社会人格的文化教育。
——马卡连柯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孩子这样的问题:
“我从哪里来?”
“男孩子和女孩子有什么区别?”
“爸爸为什么会长胡子……”
事实上,当我们的孩子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家庭的性教育,已经落后于孩子的成长,也意味着我们的家长,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足够的准备。
那么,对于人生中第一个性教育的关键期,对于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我们的家长究竟应当如何对其进行这一领域的启蒙教育呢?
在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其在生活上完全不能实现独立,因此他们也有着更多与家长“一对一”的接触机会,因此,我们的家长也最容易遇到这一阶段孩子所提出的性问题。
其实,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而言,处于其好奇的天性,使得他们对生活中所遭遇的许多事物,都会不加分别地提出一个“为什么”。
就这一点而言,孩子们在性知识方面所提出的问题,其本质与“太阳为什么会在早上升起”,“树叶为什么会在秋天落下”一样,并不存在特别的意识,在他们的心灵中,任何问题的提出,都只是其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我过程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的家长遭遇到关于性的“为什么”时,最不应当采取的态度就是刻意地回避,或是表现出扭扭捏捏的尴尬神情,这会使得孩子产生许多的疑问与好奇,使他们越来越有兴趣在这个问题上多加探索。
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其还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因此,假如家长要主动地对其进行性教育,想要让他们对教育内容完全理解,势必存在着极大的难度。就另一层面而言,这一阶段孩子的提问,很大程度上在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非是主动意识的探索。
基于这两点的存在,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而言,我们的家长并不需要主动对其进行性教育,只需要顺势回答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懂得,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爱情的产物,同样是家庭的一份子。
然而,对于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而言,我们的教育还远未结束,关于这个问题的探寻,我们将会在下一节中继续进行。
5.后期的家庭性教育
只有在儿童已经养成对人们私生活应有的态度,只有在儿童对若干事物已经习惯于保持处女般的缄默,也就是说,只有在儿童年龄日渐长大的时候,才可以和他们谈性生活。
——佚名
当孩子步入了小学之后,就意味着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家庭性教育,也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与手段。
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与异性的交往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与此同时,随着前期家庭性教育的实施,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类似“我从哪里来”,“男孩女孩为什么不一样”等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解答。
就令一方面而言,由于中国独特的应试教育制度的存在,使得繁重的课业任务,占据了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从而分散了这一阶段孩子的大部分精力,而这就使得相对于其他阶段而言,这一年龄段孩子对于性的困惑较少,更多地专注于学习的任务中。
然而,这种外部因素上的变化,却并不意味着家长的压力因此有所减轻,事实上,当我们的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之后,家庭性教育的第二个关键期就会到来,正因为如此,家长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提前做好准备心理上的措施,以更主动、更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新一轮家庭性教育任务的到来。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其给家庭性教育带来的压力无疑是沉重的。
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我国青少年的性发育比十几年前大为提前,从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孩子甚至在10到11岁的时候,就已经有发育情况出现了。
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会因为发育对自己和异性的身体产生较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会关注自己的容貌、衣着、发型,也会关注品牌,有些早熟的孩子会直接关注异性的眼光,渴望着与异性进行直接的交流,甚至于渴望着发生身体上的接触。
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由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大层面上的日趋丰富,现代社会中开放的性文化,通过影视作品、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渠道,对孩子们的性冲动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外部环境上对性渴求起到了强化作用。
在传统社会中,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婚姻生活也随之开始,当青少年在这一方面出现冲动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婚姻生活得到满足。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产的复杂化,高技术化、使得我们的孩子不得不延长受教育的年限,人要恋爱、结婚所需要的社会条件、心理条件要比过去来的更高,而实现这些条件所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正是基于这样的变化,才使得我们的家长在进行这一阶段的性教育时,务必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来为孩子排除困扰、解决生理、心理层面上出现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如果父母能够及时给予正面的引导,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性冲动是基于身体性成熟后的表现,然而,性冲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享受性生活,因为这个问题要涉及抚养下一代、家庭责任等许多问题。
进一步来讲,家长要让孩子们知道,在这个年龄段,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习和健康的成长。要让他们知道这方面的底线究竟在哪里,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既可以通过自然交流来完成教育工作,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一个社会事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了解孩子的想法。唯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千万不要采取批评的态度,而是要以巧妙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哪些是正确,哪些是错误的,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这个危险的时期,假如能够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与启发,那么我们的孩子在和异性的交往过程中,便可以更好地把握住分寸,减少那些让自己后悔、烦恼的事情发生的几率,从而保证孩子们更平稳地向人生中的下一个阶段过渡。
本章后记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性教育堪称是一个千古谜题,一个令无数家长、老师陷入尴尬境地的谜案。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郑重提出,应当在男孩子首次遗精之前,在女孩子来初潮之前,将性的知识教给他们。然而,就这这样一个科学的建议。却在半个世纪过去之后,仍然未在中国成为现实。
诚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我们可以静待家长观念的变迁,然而孩子的成长却是无法等待的。
孩子的成长的加快,外界不良刺激的增多,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已经使得我们民族的性教育,已经到了一个极其紧迫的关头。
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尽管在性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但随着文明进程的推进,这股春风已经吹拂到了校园之中,与此同时,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之下,社会环境也开始逐渐重视这一问题。然而,对于性教育这样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来说,势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家庭的职责也同样不可轻视。
性教育如此,我们曾经探寻过的任何问题也是如此,家庭之于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配合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更大地发挥其优势,让我们的教育呈现出三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态势。
·附录 家长应该知道的7种教育方法
在一总名为《罗拉快跑》的法国电影中,女主人公罗拉接到男友的一个电话,要她在20分钟内筹到一大笔钱,并且给他送过去。否则,男友就会送命。罗拉来不及思考,摔下电话就往男友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想该怎么办。
罗拉该怎么办?电影分别演示了三种假设。在每种假设里,罗拉都弄到了钱,但是因为方法不同,故事的结果大不相同:两种假设里罗拉或者其男友死去,还有一种是皆大欢喜。
罗拉在奔跑中经常撞到一些人。但是每次假设中,因为罗拉在时间和动作上的细微差别,那些人被撞到的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或者被撞到的时间不同,或者在有的假设里没有被撞到。
有趣的是,那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这细微的差别,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