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也从自然中采取这个法则(规定)
,把它应用在对神灵的崇拜中,“在对神灵的呼唤中;所以我们才相信,当我们在祷告中三呼神灵时,——神圣的三次——便把神灵完全感动了。
“我们称二为‘双’而不为‘全’;说到三我们才说全。三所规定是全体”
(成全πα)。这才是全体性。三分的东西,是G圆满地划分的东西,在一里面只是有一些“(抽象的同一)
,“在二中只是有另一个”
(只是对立)
,“但是三是全体。”换句话说,三元是圆满的;是持续的,自身同一的;可分为不相等的,其中包含有对立;并且有对立的统一,有这个区别的总体;一般的数都是如此,不过在三元中,这些特性是现实的。三是深刻的形式。
现在可以了解,为什么基督教徒曾经在这个三元中寻找而且找到了他们的三位一体。人们很肤浅地有时极不满意三位一体,好像三位一体超越了理性,是一个秘密似的,而有时又把它看得太高,像古人所做的那样,有时又看得太不值
①“论天体”
,第一卷,第一章。
…… 276
27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一文,——由于某种理由总不愿使它接近理性。如果三位一体是有某种意义的,那末我们就必须了解它。如果二千年来基督教徒所认为最神圣的观念是空洞无意义的,如果这观念是太神圣了,以致不能把它拉下〔到理性范围〕①,——或者它早已经完全被抛弃了,因而要在其中寻找一个意义是违背好的生活方式的,那么,事情是很糟糕的。
我们所能讲的,也只是这个三元的概念,而不是关于圣父圣子等观念;——这种自然的关系,我们是并不涉及的。
这种三元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得非常确定;凡是圆满的,或具有实在性的,都是在三元中:开始,中间和终了。
开始是单纯者;中间是它的变易(二元、对立)
;统一(精神)
是终了:终了是从开始的对方回到统一。每一事物都是:(一)有,单纯者;(二)殊异性,杂多性;(三)二者的统一,在它的对方中的统一。如果我们从它拿掉这个统一,我们便毁灭了它,把它弄成一个思想物,一个抽象的东西。
(丁)
随着三而来的是四。
因此四在毕泰戈拉派的学说中是有很高的位分的,因为它是三,然而是更加发展的方式下的三。认为四具有这种完满性,一般说来,是很浅薄的;它在这里令人想到四种元素,化学原素,四个方位(自然中存在着四,四弥漫一切)
;四就是在现在〔的自然哲学中〕②也是同样被重视的。四之为数,乃是二的完成,乃是回到自身的统一,乃是二、对立的产物。二或对立自乘起来,回到自身
①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二二二页增补。——译者②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就二二三页增补。——译者
…… 277
乙、毕泰戈拉与毕泰戈拉派372
同一性就是四。二只消进展到使自身得到规定,使自己与自己相等(即自乘)
,把自己放到统一中,就是四,四就是二的平方。至于四对三的关系,——是四包含在三中,三是(一)统一,(二)统一的对方,和(三)这两者的统一。殊异者,否定者,点,界限只算是一的环节;而它的实在性则是二,规定了的差异便是二,一个重复。第三者是单元与两个相异者的统一;如果我们数一数这个,那就已经是四了,因此四随着三。
四是更确定地被了解为四元(。。Tetraktys)
,活跃的、活动的四(由′ρα和γω二字合成)
;以后在晚期毕泰戈拉派D H D的学说中四成为最著名的数。
恩培多克勒原来是毕泰戈拉派,他的一首诗的残篇中说明了这个四元被看得多么高:①
……“如果你这样做了,便会引你走上神圣德行的道路;他②把四元给予了我们的精神:我们凭着他起誓,四元本身中有永恒自然的泉源和根蒂。”
(戊)毕泰戈拉派由此便进到十,进到四的另一形式。正如四是三的完满形式一样,这个四元更是完满的,发展的,——四元的一切环节都被认作实在的区别,每一个环节被认作一个完整的数(以前每一个环节都只是一个)——十。
①“格言诗人集”
,第一卷,毕泰戈拉派金言,编者格兰道夫:残篇一,第四十五——四十八行;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
,第四卷,第二节,及法布里丘对这书的注。
②按指毕泰戈拉。
…… 278
47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乃是实在的四。
“四元叫做完满的数,由于其中包含着最初的四个数;1+2+3+4=10。”这些范畴是从实在性中取得的,但是实在性在这里却只是数的外在的、表面的实在性,并不是概念。在四中只有四个单元;不把四当作四个一,〔而当作四个完整的数〕①,乃是一个伟大的思想。
“因为十之为数又是最完满的数。”
四元是就其为理念而言,并不是就其为数而言。
“当我们进到了十的时候,我们便又把它看成单元,并且重新开始。
四元,据说本身之中是具有永恒自然的根源与根蒂的,因为它是宇宙、精神界与物体界的道(Logos)。“
②一个较晚的哲学家普罗克洛在一首毕泰戈拉赞诗里面说:“神圣的数前进着”
,“直到从单元的不可亵渎的神圣性中进到神圣的四,它产生了万物之母,它怀抱了一切,乃是一切的永恒界限,它并不转动,并不疲倦;人们称它为神圣的十。”
③
他们关于数的进一步进展的讨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其余的数中所找到的东西,是更不确定的,而且在这些数中是没有概念的。在数中,一直到五,还能是一种思想,但是从六起,就纯然是任意的规定了。
①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二二五页增补。——译者②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
,第四卷,第三节;第七卷,第九十四——九十五节。
③法布里丘注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
,第四卷,第三节。
…… 279
乙、毕泰戈拉与毕泰戈拉派572
〔二 数之应用于宇宙〕①
然而这个单纯的理念及其中的单纯实在性是需要进一步加以发展的,这样才能达到更加结合、更加发展的实在性。
毕泰戈拉派在这种情形之下,是怎样从抽象的逻辑范畴过渡到表明数的具体应用的形式的呢?具体对象的规定,通过毕泰。。。。
戈拉派所作成的数,对于空间性的事物和音乐性的事物还有更密切的联系;但是对于自然界和精神界的具体对象,数却成了一种纯粹形式的空洞的东西。
(甲)关于毕泰戈拉派如何“从数中建立宇宙机体”
,塞克斯都②给我们举了一个空间关系方面的例子,当然在这里。。
必须与这些理想的原则相合。因为抽象的空间范畴是容易得到的;数事实上就是完满的空间范畴。如果我们在空间方面从点、从对于虚空的第一个否定开始:那么“点就与一相应;点是一个不可分的东西,是线的原则,正如一是数的原则一样。由于点就是单元,所以线就表示二元;因为二者均藉过渡而得到理解,——线是两点之间的纯粹关系,是没有宽度的。面是由三元而来的。而立体图形、体则属于四元,其中包含了三度空间。另一些人说,体由一个点(就是说,(261)它的本质是一个点)而成立;”因为点动成线,而线动则成面,面动则成体。
这些人不同于前面那些人的地方是:前面那些人以为首先从单元和不确定的二元中产生数,然后从
①译者增补。
②“反数学家”
,第十卷,第二七七——二八三节。
…… 280
67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数中产生点、线、面和体。而这一些人则从一个点建立其余的一切。“一种人认为区别是固定的对立,固定的形式,是二元;另一种人则把形式当作活动看。
“因此有形事物是在数的指导之下形成的,而确定的形
小说推荐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陈寅恪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陈寅恪魏晋南北朗史讲演录绳楠整理二合肥:黄山书社本稿是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我在北京(当时名北平时,所作的笔记。整理时,参考了五十年代高教部代印的、陈老师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述两晋南北朝史时
- 最新章:第57章
- 西方哲学史
- 作者[英]罗素译者:何兆武、李约瑟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著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 卷〔英〕罗素 著何兆武 李约瑟 译商 务 印 书 馆196年。北京 2BertrandRuselAHISTORYOFWESTERNPHILOS
- 最新章:第238章
- 历史哲学黑格尔
- 《历史哲学》第一部分 导读 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进展(1《历史哲学》导读黑格尔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的最后一个主要代表。作为德国古典唯心论哲学的集大成者和完成者,黑格尔在批判地继承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哲学基础上,构建了近代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个体系由逻辑学、
- 最新章:第17章
- 哲学史-philosophy of history(英文版)
- ━书香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不夜火)为你整理制作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门第╯Philosophy of Historyby HegelTable of Contents
- 最新章:philosophy of history(英文版)-第36章
- 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
- 土默热红学,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红学的全新的《红楼梦》研究学术体系,它从人物生活原犁、故事发生地、情节历史依据等角度对《红楼梦》的创作时空和历史背景提出了全新的观点:红楼梦的作者是洪舁而非曹雪芹,大观园的原型是在杭州的西溪,大荒山原是指京东的盘山,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原型是杭州“蕉园吟社”的“五子和“七
- 最新章:-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第122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