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第64章


的矛盾(真正的辩证法)。
如果我们试预先反省一下纯粹思想形成的过程应该是什么样子,则我们就会得到:(一)纯思(纯有、太一、作为μ〔本体〕)直接地建立其自身在它的固定的单纯G B F C G B G性和自身同一性里,而把其他一切当作空无;(二)那最初怯弱的思想,——当它后来变为坚强时,承认他物的存在并向它接近,——表明它那时还同样在他物的单纯性里理解他物,而即在这物的自身指出它的空无性;(二)它建立他物在他物的一般的规定之复多性里。这样我们就看到爱利亚派在历史里的形成了。爱利亚学派的这些命题对于哲学现在还有兴趣,是在哲学里面必须出现的必然的环节。
…… 299
一 塞 诺 芬 尼592
塞诺芬尼、巴门尼德、麦里棱和芝诺算是属于爱利亚学。。。。。。。。。。。。。
派。塞诺芬尼可看作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巴门尼德被称为他的学生,而麦里棱,特别是芝诺,又被称为巴门尼德的学生。
事实上他们一起被认作爱利亚学派。后来爱利亚学派失掉其名称,叫做智者派,而讲学的地点也转移到希腊本土。塞诺芬尼所开始的思想,巴门尼德和麦里棱曾予以进一步发展,同样这两人的学说芝诺又加以完成。亚里士多德①曾这样地述说前三人的特点:“巴门尼德似乎是把太一了解为概念,麦里棱把太一了解为物质;因此前者便说太一是有限的,后者则说太一是无限的。但塞诺芬尼在它们之中首先说出太一的命题(因为巴门尼德被称为他的学生)
,但没有明白的陈述“
,关于太一也没有进一步的规定,“并且没有讨论到这些规定;而只是凝视着整个天空,”——(像我们说的,漫无目的地望着)——“说,神是太一。塞诺芬尼和麦里棱一般地似较为粗朴;巴门尼德较有深入的见解。”
——并且他达到了较明确的概念。关于塞诺芬尼和麦里棱我们可以说的比较少;特别是关于后者我们只有一些片断和从别人那里得来的材料,尚在模糊不明的情况,对于他的概念我们有很少的知识。一般讲来哲学的语言和概念还很贫乏,在芝诺那里哲学才达到它自身的一个较纯粹的表现。
①“形而上学”
,第一卷,第五章。
…… 300
69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一 塞诺芬尼
他生活①。。于什么时代是相当确定的,而这也就足够了,至于他生于哪年死于哪年是不确定的,那是无关重要的。他大概是阿那克西曼德和毕泰戈拉的同时代的人。关于他较详的命运只有这点是熟知的,即他从他出生的城市小亚细亚的科罗封(Kolophon)
;逃避到大希腊(但不知道是什么原故)
,主要的居住在西西里的仓克勒(现在的墨西拿)和加丹纳(现在还叫此名)。
至于说他曾经在爱利亚居住过,我在古代人的著作里找不到任何材料,虽说所有近代的哲学历史家都彼此那样抄袭着。譬如邓尼曼②说的在第六十一届奥林比亚赛会(纪元前五三六)
时代曾由科罗封转到爱利亚。
但第欧根尼。
拉尔修只引证说,他最盛的时期约在第六十届奥林比亚赛会时,并且曾作了二千句诗讲爱利亚的殖民地的开拓(历史)
;由此人们就自然推想到,他也曾到过爱利亚。
斯特拉波(StraEbo)
③只是对于巴门尼德和芝诺才明白地这样说,而他把这两人叫做毕泰戈拉派的人。因此爱利亚学派之得名④最初是从这两人而来。塞诺芬尼活了差不多一百岁,他还经历过美迪战争(第七十二、七十三届奥林比亚赛会,纪元前四九○年马拉松战役)。他曾是很贫穷的,没有资力埋葬他的小孩,只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九卷,第十八——二十节。
②第一册,第一五一、四一四页。
③第六卷,开首。
④西塞罗:“学园问题”
,第四卷,第四十二节。
…… 301
一 塞 诺 芬 尼792
得亲手去加以埋葬。据一些人说,他没有老师,另一些人说他的老师是阿尔克劳,这就曾与年代不合。
他写了一本书论自然(πρισω)
,这是那时哲学的C F C一般的题材和书名;关于论自然的一些个别的诗句保存下来了给我们,这些诗名还没有表示出论证的形式。波恩大学的布兰狄斯教授(Brandis)
①曾经把他这些诗句和巴门尼德及麦里棱的残篇搜集在一起。
古代的哲学家们一般用诗句来写书;用散文则要晚得多了。
辛普里丘所说的关于赛诺芬尼的话,都是从德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
那里引证来的。
由于塞诺芬尼的诗的语言之笨拙与含混,西塞罗②称之为 minus
boni
versus(不很好的诗)。
就他的哲学而论,则塞诺芬尼首先规定绝对本质为太一:。。
“一切是一”。他又称这一为神:“而神深植于一切事物内,并且它是”超感官的,“不变的”
③……“无起始、无中间、无终结”
,是不动的④。
在塞诺芬尼的一些诗句里,有这样的话:“一个神在神灵和人们中是最伟大者,它与有死者既不在形体上相同,也不在精神上相同;”
⑤又:“它看见一切、它思维一
①“爱利亚派注释”
,第一部分。
(一八一三年阿尔顿版)
②“学园问题”
,第四卷,二十三节。
③塞克斯都。恩披里可:“皮罗学说概略”
,第一卷,第三十三章,第二二五节。
④辛普里丘注西里士多德:“物理学”
,第五——六页;普餐泰克:“诸哲学家”
,第二卷,第四章。
⑤亚历山大里亚的克雷门:“基本问题”
,第五卷,第十四章:第七一四页、坡特本。
…… 302
892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切、它听闻一切;“——对这些话,第欧根尼。拉尔修还加上一句说:”一切是思维和理性。“
①我们曾看见,在自然哲学里运动被表象为客观的运动,为发生和消灭。毕泰戈拉同样很少反思到这些概念,但也惯于把概念的本质、数、当作流动的来使用。
但现在由于变化在它的最高抽象里被认作虚无,所以这种客观的运动被转变成为一种主观的运动,走到意识这方面来了,而本质则成为不变者了。
这样一来,塞诺芬尼便否认了生灭、变化、运动等观念的真理性;这些规定只属于感性的表象。他的原则是:只有“一”
,只有“有”。
“一”在这里是纯粹思想的直接产物;在它的直接性里就是“有”。
“有”这个范畴对于我们是熟悉的,平常的:“有”是文法里面的一个助动词;但当我知道了“有”和“一”
,则我们便把它放在别的范畴旁边,作为一个特殊的范畴。反之,在这里它却包含有这样的意思:即一切别的东西都没有实在性,完全没有存在,只是幻象。在这里我们必须忘记我们的表象;我们知道,上帝是精神。但希腊人只有感觉世界在他们前面,只有这些在想像中的神灵;所以他们在感觉世界内没有较高的东西在他们前面,他们孤立地站立着。由于他们在那里面找不到满足,他们便把感觉世界的一切抛弃开,而认之为不真的,因而达到了纯粹的思想。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思想在爱利亚学派里才这样真正地第一次达到了本身的自由。
①塞克斯都。恩坡里可:“反数学家”
,第九卷,第一四四节;“第欧根尼。
拉尔修“
,第九卷,第十九节。
…… 303
一 塞 诺 芬 尼992
一如这种纯粹思想是最初的,而它也是理智最后所回复到的,——如在最近的时代,把上帝只认作最高本质,认作抽象的同一所证明的那样。关于上帝,如果我们说这最高的本质是在我们之外,在我们之上,除了说它存在外,我们对它一点也不能认识,那末它就是没有规定的东西。如果我们知道了规定,则这就是一种认识;但这样一来我们必须使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