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是“改造了的反大陆漂移说者”(见威尔逊1966,3-9,谈及了他的转变过程)。
后来,他不仅提出了一些支持大陆漂移说的重要的地质学证据,而且还成为地球科学革
命的主要先驱之一。1963年,国际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第13次会议在美国伯克利
举行。在会后出版的关于“上地幔计划”的文集中,威尔逊发表文章勇敢地宣布:“地
球科学中已经在孕育一场伟大的科学革命”(塔克奇1970,244)。他说,地球科学目前
的情境正同“哥白尼和伽利略的观念被接受前天文学的情境;分子和原子概念引入以前
化学的情境;进化论建立之前生物学的情境;量子力学诞生前物理学的情境”一样。
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关于大陆漂移说。古磁学和地磁学的论文集。1968
年4月,美国哲学学会年会文集便是其中之一,其标题为《重游冈瓦纳大陆:大陆漂移说
的新证据》。该文集收录了这样一篇文章:《静止还是运动的地球:当前的科学革命》。
文章作者威尔逊(1968,309;317)宣称:“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这场伟大的科学革命
应当称作魏格纳革命”,以纪念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地球科学家们一般都赞同
威尔逊的意见,认为确实存在一场科学革命,作为首先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关键人物魏格
纳理应获得这一殊荣。可是,历史上以个人名义命名革命的荣誉曾经赋予给哥白尼、伽
利略、牛顿、拉瓦锡、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但至今仍未赋予魏格纳。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许多文献的作者把魏格纳开创的科学革命比作哥白尼革
命。二者有一点是极为相似的:地球科学中最后的革命与魏格纳最初的假说已相去甚远,
而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最终建立起的体系中,与哥白尼的理论一样大相径庭。正如天
文学革命直到哥白尼的著作1543年发表半个多世纪后才最终到来一样,地球科学革命也
是在魏格纳最初的论文与著作发表50年后才得以发生。最终发生的所谓哥白尼革命,实
际上是牛顿革命,这场革命主要基于伽利略、开普勒的成就,而作为这场革命基础的
“哥白尼体系”最终成为了开普勒体系。与此相似的是,本世纪60年代发生的地球科学
革命并没有体现魏格纳的理论,而只是体现了其学说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即在地球的全
部演化史中,大陆并非一直固定在现在其所处的位置上,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它们曾
聚集在地球的两极。魏格纳的主要贡献是首次提出了大陆运动的思想,它在地球科学革
命中的地位正如哥白尼的主要贡献——指出可以按照地球运动而非静止的观念构造一个
新的宇宙体系——在天文学革命中的地位一样。
地球科学从固定观到运动观,特别是向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飞跃,根据第3章
提出的四项主要的检验标准,无疑是一场革命。首先,传统地质学观念发生的这种变化
在当时就被许多观察家包括这一领域的实际工作者看作是一场革命。我认为,这是发生
科学革命的主要标志。其次,考察1912年以前和1970年以后的地球科学的内容表明,量
的变化也足以构成一场科学革命。第三,严肃的科学史家们也断言;地质学思维方式的
变革足以引发一场科学革命。很明显,这有点主观臆断的意味,但它确证了参与这场革
命的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结论。我们已经看到,在成功的地球科学革命发生以前
很久(即理论科学革命阶段以前),很多地质学家甚至那些魏格纳学说的反对者们都意
识到了大陆漂移说的革命性,并且完全懂得如果接受了这种观点,对全部的传统地质学
理论来说将意味着什么。第四,当今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他们的学科已经发生了一场
革命。
但是,这场革命的程度如何?它能称得上是一场堪与达尔文革命、量子力学革命和
相对论革命或是牛顿革命相比的重要的科学革命吗?或者是规格稍逊一筹的,与化学革
命类似的革命吗?我们已经看到,乔治·G.辛普森把它称为“一场重要的亚革命(Sub
…revolution)”。D.P.麦肯奇(1977,120…121)在一篇文章《论板块构造说与地质
学理稻‘进化”的关系》的中,把“板块构造说对地球科学的冲击”与“DNA结构的发现
对生物学的冲击”作了对比。他的结论是:“板块构造说与导致分子生物学创立的那些
发现相比,是一场不太具备根本性质的革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新思想…已
经被地质科学所同化并迅速地加以发展。”但对任何局外人来说,如果了解到我们关于
地球演化史观念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必然会感到观念的飞跃是如此巨大,简直就是一场
伟大的革命。只是由于完全缺少意识形态成份,这场革命才显得不那么壮观。
第三十章 结论:作为科学革命特征的改宗现象
革命的许多方面,诸如创造过程,科学家个人在革命性的科学观念的形成和传播过
程中的作用,科学革命家的个性以及科学通讯技术和方法的变化对科学革命的影响,都
没有在本书中加以研究。我只是谈到了科学革命与社会、政治、制度或是经济根源之间
相互作用的程度和层次的许多方面。此外,我仅仅用例证指出了科学革命和社会政治革
命之间的可能联系和继承关系。
但在科学革命中,有一个一再出现于原始的和第二手文献中的经验现象,我乐于在
此进行一番讨论,这一现象就是改宗。人们常常引用普朗克的话(194,33…34)来表明
改宗之难:“新的科学真理不是由于说服它的反对派,使他们接受而获得胜利,而是由
于这些反对派最终死去,而熟悉它的新一代人成长起来使科学真理获得胜利。”半个世
纪前,哈佛大学的教授约瑟夫·洛维林表达过类似的观念。他对他的学生们说:光有两
种理论,波动说和微粒说。据说他当时声称:今天每一个人都相信波动说,原因是所有
相信微粒说的人全都死了。不过,正如我们所知,这类表述中肯定会有一个真理的标准
问题,新的科学观念确实赢得了后人,但也说服了某些反对派,本书的许多例证表明了
这一点。普朗克就亲眼目睹了他的基本观念被他的科学同事们接受、修改和运用的过程。
科学革命的这一特征——赢得科学工作者——非常具有普遍性,因此我把它的烈度作为
从理论革命到科学革命转化的标志。
这种信念上的巨变很可能是破坏性的。全新观念的接受几乎总要引起对基本问题—
—时间和空间、同时性、物种的稳定性、原子的不可分性、微粒和波动的不相容性、因
果性、可预见性进行重新思考。此外,新观念总是以完全不同的思想抛弃过去已被广泛
接受的信仰。这就难怪科学家要采用“已经看到了光明”或“改变信念”这一类词句,
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经验与古典的宗教体验相比较。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库恩使用了两个词组来揭示这一现象:不可逆
的“格式塔转变”和“改宗经验”。他明确讨论了从忠诚一个范式转变为忠诚另一个范
式,这是一个类似于转变宗教信仰的行为。虽然这不是他写作大纲中的主要内容,但这
一点仍以显著的地位出现,尽管库恩没有举出例证。人们只要读过这部关于科学革命的
名著,就不能不对无处不在的关于转变的词语留下深刻印象。有时,科学家运用转变一
词不过是出于形象或文字上的考虑,例如,1796年约瑟夫·普里斯特利(1796;1929,
1920)描述了“爱丁堡的布莱克博士以及我知道的所有苏格兰人是如何声称转向了”新
的拉瓦锡化学体系的。两个世纪后,物理学家A.佩斯(1982,150)则用同样的词汇描
述新物理学。从前一章我们看到,威尔逊的情况也是如此,他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创立者
之一,也是大陆漂移理论早期的传播者。
大约一百年前,赫胥黎曾写道:“皈依科学信仰的后果之一就是承认因果律在任何
时候和任何情况下的普遍和绝对的有效性”。这一论点是赫肯黎在回答那种对达尔文
“企图恢复古老的异教女神——偶然性”的责备时提出来的。在赫胥黎看来,贬低达尔
文的人认为达尔文“设想变异是‘偶然性’造成的,最适合者经受住了生存斗争的‘偶
然
小说推荐
- 科学革命的结构
- 作者: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译者:李宝恒、纪树立序下文是第一次发表我差不多十五年以来的构思。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就要完成学位论文的理论物理学研究生。我有幸参加了一门为非自然科学家讲述物理科学的实验大学课程,这才第一次使我对科学史有所了解。完全出乎我意外的是,这种对过时的科学理论和
- 最新章:第40章
- 学习的革命
- 《学习的革命》作者:佚名第一章 未 来塑造未来世界的15种主要趋势一场革命正在改变着你的生活和你的世界。你是生活在新时代的第一代人,这个时代在一个差不多一切都会发生的纪元里提供了对未来无限的选择。除非我们能够知道变化的范围,看到它们的潜力,并抓住机遇,我们每一个人才能作出选择,并在一生中继续不断地作
- 最新章:第58章
- 中国的新革命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欧阳袖】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 作者:凌志军 第一部分 第1节:前言(1 001前言《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在大多数情形下都是撩人的 它在2007年1月22日的一期上,用了一幅血红色的图片来展示中国:一个巨
- 最新章:第52章
-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作者:李耀宇,李东平 这是一个自幼参加中国革命的普通士兵对其人生经历的私人记录。书中虽然没有透露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内幕、描写革命过程的奇峰险壑和波澜壮阔,但作为许多历史细节唯一健在的见证人,他忠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稚拙平实的一面,革命领袖们即使在战争年代也从不缺
- 最新章:第41章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作者:王永炎、鲁兆麟【完结】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院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内科著作。上海中医学院主编。原
- 最新章:第144章
- 不科学世界里科学抓鬼
- 文案: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和 已经码字放心入坑,12点更新。最少日六。放心入坑。周翠花,生在红旗下,科学主义贯彻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的难料。孟婆汤喝的掺水的了,直接让她有了上辈子的记忆。重生在了以传播迷信为谋生手段的周家。她怎么会屈服了!作为四有新青年,但是现实的情况不断的推动着周翠花往前走。
- 最新章:第113章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作者:刘以林、于笑然系统与系统工程 丁渭造宫与系统工程 在我国古代的北宋(公元 960~1127 年)年间,有一天皇帝居住的皇城(今河南开封)因不慎失火,酿成一场大灾,熊熊大火使鳞次栉比、覆压数里的皇宫,在一夜之间变成断壁残垣。为了修复烧毁的宫殿,皇帝诏令大臣丁渭组织民工限期完工。当时,既无汽车、吊
- 最新章:第1333章
- 革命的年代
- ,革命的年代序言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详细叙述,而是企图做出解释并达到法国人所谓的高度通俗化(haute vulgarisation。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受过教育、有一定学识的公民是本书的理想读者,他们不仅对于过去的一切充满好奇,而且希望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面貌,而它又将走向
- 最新章:第88章
- 以革命的名义
- ╮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以革命的名义》作者:管杀不管填文案 一部波澜壮阔的法国革命历史巨篇 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主导法国革命的传奇《以~革~命的名义》将把你带回到那个激情澎湃,刀光血影的18世纪欧洲风云 革命是什么 革命是毁灭,她镇压一切反抗革命的敌
- 最新章:第5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