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第77章


亚伯拉罕·扬桑斯,龙蒲兹,约登斯,以及站在第一列的卢本斯。肉体终究摆脱了一切社会生活的约束,发育从来不曾受到阻挠;不是全部裸露就是略加掩蔽,即使穿衣也是奇装艳服,对于四肢不是妨碍而是一种装饰。我们从未风过这样放纵的姿势,火暴的举动,强壮宽厚的肌肉。在卢本斯笔下,殉道者是雄赳赳的巨人和勇猛的角斗家。圣女的胸部象田野女神,腰身象酒神的女祭司。健康与快乐的热流在营养过度的身上奔腾,象泛滥的树液一般倾泻出来,成为鲜艳的皮色,放肆的举止,放浪形骸的快乐,狂热的兴致;在血管中象潮水般流动的鲜血,把生气激发得如此旺盛如此活跃,相形之下,一切别的人体都黯然失色,好象受着拘束。这是一个理想世界,我们看了会受到鼓动,超临在现实世界之上。——但那个理想世界并非最高的世界。其中还是肉欲占着优势,人还只顾到满足肚子,满足感官的庸俗生活。贪心使眼中火气十足;厚嘴唇上挂着肉感的笑意,肥胖的身体只望色欲方面发展,不配作各种英武的活动,只能有动物般的冲动和馋痨的满足;过分充血与过分疲软的肉,漫无限制的长成不规则的形状;体格雄伟,但装配的手法很粗糙。他眼界不广,心情暴烈,有时玩世不恭,含讥带讽;他缺少高级的精神生活,谈不上庄严高雅。这里的赫刺克勒斯不是英雄而是打手。他们长着牛一样的肌肉,精神也和牛差不多了。卢本斯所设想的人有如一头精壮的野兽,本能使他只会吃得肥头胖耳或者在战斗中怒号。
我们所寻求的最高的典型,是一种既有完美的肉体,又有高尚的精神的人。为此我们得离开法兰德斯,到美的国土中去。——我们到意大利的水乡威尼斯去漫游,就能看到在绘画上近于完美的典型。虽是大块文章的肉,却限制在一个更有节度的形式之内;尽管是尽情流露的欢乐,但属于更细气的一种;酣畅与坦率的肉欲同时也是精炼的,不是赤裸裸的;相貌威武,精神活动只限于现世;可是额角很聪明,神色庄严,带着深思熟虑的表情,气质高雅,胸襟宽广。——然后我们到佛罗伦萨去欣赏培养雷奥那多和训练拉斐尔的学派,它经过琪倍尔蒂,陶那丹罗,安特莱·但尔·沙多,弗拉·巴多洛美奥,米开朗琪罗等等之手,发见了近代艺术最完美的典型。例如巴多洛美奥的《圣·文桑》,安特莱·但尔·沙多的《圣母》,拉斐尔的《雅典学派》,米开朗琪罗的梅提契坟墓和西克施庭的天顶画:那些作品上的肉体才是我们应当有的肉体;和这个种族相比,其余的种族不是软弱,便是萎靡,或者粗俗,或者发展不平衡。他们的人物非但康强壮健,经得起人生的打击;非但社会的成规和周围的冲突无法束缚他们,玷污他们;非但结构的节奏和姿态的自由表现出一切行为与动作的能力;而且他们的头,脸,整个形体,不是表达意志的坚强卓越,象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便是表达心灵的柔和与永恒的和平,象拉斐尔的作品;或者表达智慧的超越与精微玄妙,象雷奥那多的作品。可是无论在哪一个画家笔下,细腻的表情并不和裸露的肉体或完美的四肢对立,思想与器官也不占据太重要的地位而妨碍各种力量的高度协作,使人脱离理想的天地。他们的人物尽可以发怒,斗争,象米开朗琪罗的英雄;尽可以幻想,微笑,象芬奇的妇女,尽可以悠闲自在,心满意足的活着,象拉斐尔的圣母;重要的决非他们一时的行动,而是他们整个的结构。头只是一个部分而已;胸部,手臂,接榫,比例,整个形体都在说话,都使我们看到一个与我们种族不同的人;我们之于他们,好比猴子或巴波斯人之于我们。我们说不出他们在历史上究竟属于哪一个阶段;直要追溯到遥远而渺茫的传说,才能找到他们的天地。只有远古的诗歌或神明的家谱,才配作他们的乡土。面对着拉斐尔的《女先知》和《三大德行》,米开朗琪罗的亚当与夏娃,我们不禁想到原始时代的英勇的或恬静的人物,想到那些处女,大地与江河的女儿,睁大着眼睛第一次看到蔚蓝的天色,也想到裸体的战士下山来征服狮子。——见到这样的场面,我们以为人类的事业已经登峰造极了。然而佛罗伦萨不过是第二个美的乡土;雅典是第一个。从古代残迹中留下来的几个雕像,《弥罗岛上的维纳斯》,巴德农神庙上的石像,罗多维齐别墅中的于农的头,给你们看到一个更高级更纯粹的种族。比较之下,你们会觉得拉斐尔人物的柔和往往近于甜俗,体格有时显得笨重;米开朗琪罗的人物的隆起的肌肉和剑拔弩张的力量,把内心的悲剧表现太明显。肉眼所能见到的真正的神明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在一种更纯净的空气之中诞生的。一种更天然更朴素的文化,一个更平衡更细腻的种族,一种与人性更合适的宗教,一种更恰当的体育锻炼,曾经建立一个更高雅的典型,在清明恬静中更豪迈更庄严,动作更单纯更洒脱,各方面的完美显得更自然。这个典型曾经被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作为模范,所以我们在意大利欣赏的艺术,只是爱奥尼阿的月桂移植到另一个地方所长的芽,但长得不及原来的那么高那么挺拔。

以上说的是双重的尺度;事物的特征和艺术品的价值都根据这个双重尺度分成等级。特征越重要越有益,占的地位就越高,而表现这特征的艺术品地位也越高。——所谓重要与有益原是一个特性的两面,这个特性就是”力”;考察它对别的东西的关系是一面,考察它对本身的关系是另外一面。那个特性的重要程度取决于它所能抵抗的别的力量的大小。有害或是有益,看那特性是削弱自己还是帮助自己生长而定。这两个观点是考察万物的两个最高的观点;因为一个观点着眼于万物的本质,另一个观点着眼于万物的方向。以本质而论,万物无非是一堆粗糙的力,大小不等,永远在发生冲突,但总量和全部的作用始终不变。以方向而论,万物是一组形体,其中蕴蓄的力不断更新,甚至能不断生长。有时,特征是一种原始的机械的力,这种力便是事物的本质;有时,特征是一种后起的,能扩大的力,这种力就表明世界的动向。这样,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以万物为对象的艺术,不论表现的是万物的内在要素的一个深刻的部分,还是万物的发展的一个高级的阶段,都是高级的艺术。
第四章 效果集中的程度

特征本身已经考察过了,现在要考察特征移植到艺术品中以后的情形。特征不但需要具备最大的价值,还得在艺术品中尽可能的支配一切。唯有这样,特征才能完全放出光彩,轮廓完全凸出;也唯有这样,特征在艺术品中才比在实物中更显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作品的各个部分通力合作,表现特征。不能有一个原素不起作用,也不能用错力量,使一个原素转移人的注意力到旁的方面去。换句话说,一幅画,一个雕像,一首诗,一所建筑物,一曲交响乐,其中所有的效果都应当集中。集中的程度决定作品的地位;所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在以上两个尺度之外还有第三个尺度。

先以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为例,尤其是文学。我们首先要辨别构成一个剧本,一篇史诗,一部小说的各种原素,表现活动的心灵的作品的原素。——第一是心灵,就是说具有显著的性格的人物;而性格之中又有好几个部分。一个儿童象荷马说的“从女人的两膝之间下地”的时候,就具备某一种和某一程度的才能与本能,至少是有了萌芽。他象父亲,象母亲,象上代的家属,总的说来是象他的种族;不但如此,从血统中遗传下来的特性在他身上有特殊的分量和比例,使他不同于同国的人,也不同于他的父母。这个天生的精神本质同身体的气质相连,两者合成一个最初的背景;教育,榜样,学习,童年与少年时代的一切事故一切行动,不是与这个背景对抗,便是加以补充。倘若这许多不同的力量不是互相抵消,而是结合,集中,结果就在人身上印着深刻的痕迹,成为一些凸出的或强烈的性格。——在现实世界中往往缺少这一步集中的工作,在大艺术家的作品中却永远不会缺少;因为他们描写的性格虽则组成的原素与真实的性格相同,但比真实的性格更有力量。他们很早而且很细到的培养他们的人物;等到那个人物在我们面前出现,我们只觉得他非如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