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传》第5章


当时形势:明朝先后失陷沈阳、辽东首府辽阳、辽西军政中心广宁,关外危机更加严重;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后金由辽东山区进入辽河平原。
大事件:后金军进攻广宁。
主要人物:明辽东经略熊廷弼、辽东巡抚王化贞;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
结局:明军兵败,弃守广宁。
影响:明军广宁兵败,京师震动,对关外形势普遍持悲观论调,辽东经略王在晋甚至认为已经无局可守。
袁崇焕:
主要事迹:任福建邵武知县、赴京述职、单骑出关巡察辽东形势、任职辽东。
主要活动区域:福建邵武、北京、辽东。
遗迹、文物:聚奎塔。投笔从戎袁崇焕本是南国的一介书生。在明朝社稷危难之时,愤然立志,投笔从戎,走上边疆,捍卫坚城,救民水火,报效朝廷。
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没有立即被朝廷分派做官。
原邵武县衙旧址,现在除一棵樟树外,已是楼房林立。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37岁的袁崇焕,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市),位于福建西北部,武夷山南麓,濒临闽江支流富屯溪,为“八闽屏障”。他走马上任,《三管英灵集》中载述他的《至闽谒大府》诗云:
侵晨持手版,逐队入军门。
衙鼓三声急,官仪一面尊。
人情今未熟,政事昔曾论。
私谒吾何敢,归来夜未昏。
这是说他是平生第一次做官,规规矩矩,敬敬慎慎。
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袁崇焕在邵武县令任上,虽然为官时间很短,却居官清廉,尽心为民。《三管英灵集》中载述他的《初至邵武》诗云:
为政原非易,亲民慎厥初。
山川今若此,风俗更何如。
讼少容调鹤,身闲即读书。
催科与抚字,二者我安居。
袁崇焕在邵武知县任上,做了五件重要事情:
今邵武和平镇街巷第一,救民水火。袁崇焕体察小民疾苦,救民水火之急。乾隆《邵武府志》记载:袁崇焕“素(qiáo)捷有力,尝出救火,著靴上墙屋,如履平地”。这说明身为县令的袁崇焕,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殊化,视同布衣,救火为民。在皇朝时代,作为一县的父母官,能亲自上房,为百姓救火,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平反冤狱。在袁崇焕接任知县之前,前任知县留下积案、冤案。袁崇焕到任之后,有冤屈县民,到县衙申诉。袁崇焕接到诉状后,微服私访,仔细查证,秉公办事,折狱公断,平反错案,为民伸冤。为此,乾隆《邵武府志》记载袁崇焕为民伸冤平反:
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第一部分邵武清官(2)
第三,关心辽事。袁崇焕中进士那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四路大军两双败北;任邵武县令那年,明军丢掉辽东重镇沈阳和辽东首府辽阳。其时,明廷朝野震惊,京师九门昼闭。明朝辽军的败报,不断传到福建邵武。这就使得忠于社稷、胸怀大志、满腔热血、图复失地的袁崇焕,公务之暇;了解边事,偃文习武,志图报国。袁崇焕虽身在“八闽”,却心系辽东。他为人机敏,胆壮,肝肠热,喜交友,善骑艺,好谈兵。夏允彝《幸存录》记载:袁崇焕“为闽中县令;分校闱中,日呼一老兵习辽事者,与之谈兵,绝不阅卷”。袁崇焕了解辽东边事,为后来的军旅生涯,做了初步的准备。
第四,聚会奎英。袁崇焕企盼做一番大事业,就要联络、组织志同道合者,为共同理想而奋斗。他在走上仕途的第一站——任邵武知县,便为尔后要迈越的征途铺垫基石。袁崇焕在邵武招纳的军人如罗立,后在固守宁远之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聚奎塔近景(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天命汗努尔哈赤率军首攻宁远城,袁崇焕命家人罗立等向城北后金军大营,燃放西洋大炮,一炮发中,“歼虏数百”。这个勇士炮手罗立,就是袁崇焕从闽北邵武招募的,彼此结为心腹,辗转跟到宁远,参与宁远之战,获得极大战功。
第五,题辞高塔。袁崇焕在邵武为民救火、平反冤狱、关心辽事、聚会奎英的文物标志,是他题写塔名的聚奎塔。在邵武县西南42公里处的和平里(今邵武市和平镇),西南15公里处有座天符山,聚奎塔就建在天符山上,为六角五层高塔,建于天启元年即天命六年(1621年)。塔为砖木石混合结构,底层塔门镶嵌黑砚石门额,上面书写“聚奎塔”三个大字。其上款题为“天启元年秋月吉旦”;下款题为“赐进士第知邵武县事袁崇焕立”。塔额中题“聚奎塔”三个字,阴文,颜体,行楷,舒朗,苍劲,刚挺,圆浑,流畅(见影印拓片)。这方题刻,字迹清晰,完好无损,是至今袁崇焕留下惟一可信的极为珍贵的墨迹与文物。
袁崇焕题写“聚奎塔”塔额(拓片)
福建邵武的聚奎塔,对于了解袁崇焕的功业与思想,非常之重要,故多着笔墨,不厌其烦,加以介绍。笔者值参加“武夷山专家休假团”在武夷山市休假之机,于1996年7月5日,专程到邵武市和平镇察看聚奎塔。蒙邵武市博物馆副馆长傅唤民先生陪同考察。1999年3月31日,值赴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学返程之机,又专程到和平镇考察聚奎塔。时和平镇地区连续阴天或下雨一个月,是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蒙镇党委宣传委员曾献伟先生、镇党委办公室黄承坤主任、镇文化站廖孝德站长和镇干部陈国明先生陪同,再次考察了聚奎塔。此外,笔者得到张俭东(铁文)先生赠送“聚奎塔”塔额文字拓片。谨此致谢。
聚奎塔位于今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天符山上。塔为六角形,高五层,系砖、木、石混合结构。全塔分为塔座、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
塔座:石砌,三层,高为85厘米,平面呈六角形,每边长380厘米,其上层每边长为445厘米,下层每边长为425厘米。
塔身:面北,塔体以砖筑为主,共五层,每层有券门,其朝向各异。门中有砖雕佛像,雕像细腻、凝重,其上部雕像较为完好。每座券门或券窗上面,有一组(三块)镂空花纹砖雕。每层塔檐,分作六层,自下而上,第一层为方砖,第二层为立砖,第三层又为方砖,第四层为尖砖,第五层为圆木椽,第六层为石板,构成斗栱状。塔身外部每层均辟有券门,券门横额第一层北向,上部有黑砚石塔额一方,长106厘米,宽46厘米,额镌阴文“聚奎塔”三个行楷大字,并有上、下题款。第二层券窗额题“昼锦锁钥”,第三层券窗额题“二涧玄朝”,第四层券窗额题“雄峙中区”,第五层券窗额题“层峦耸翠”。塔身底边每边长380厘米,佛龛高151厘米、宽67厘米、距底座高143厘米。塔高逐层递减,第一层高450厘米,第二层高420厘米,第三层高400厘米,第四层高370厘米,第五层高350厘米。总计塔高为2125米。塔内中空。塔内沿壁嵌砌石蹬旋梯,第一层15级,其余每层14级,可攀达顶层。楼板及桁(hénɡ)条,均为木质,塔券窗高229厘米。内壁亦每层辟有朝向各异的窗龛。窗龛横额均系四个砖雕大字:第一层为“一柱擎天”,第二层为“慈悲普度”,第三层为“三元昭应”,第四层为“文昌拱照”,第五层为“玉铉上映”。塔的内边,依层递收。其内边长第一层为185厘米,第二层为176厘米,第三层为172厘米,第四层为170厘米,第五层为165厘米。该层内壁镶嵌四块碑石,其中长方、横方各二。塔内每层有佛龛,内龛高150厘米,宽100厘米,各供石雕佛像三尊,历经漫毁,残多整少。其第四层佛像保存完好,左尊座狮,右尊座象,中尊座莲花,雕工细腻,造型拙朴。
第一部分邵武清官(3)
塔刹:原塔刹已毁,其高度无据可查。新修塔刹,呈宝珠状,高约50厘米。
“聚奎塔”三个字是否为袁崇焕所题书?邵武市所立《聚奎塔修缮记》撰者认为,“塔名系民族英雄袁崇焕于天启初任邵武知县时书题”。《邵武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聚奎塔》撰者也认为,“天启元年知县袁崇焕题塔名”。我认为,聚奎塔塔额上的塔名——“聚奎塔”三个字,是邵武县知县袁崇焕题书的。根据是:第一,袁崇焕时任邵武县令,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第二,袁崇焕支持修建聚奎塔,自愿应请题写塔名;第三,塔额系袁崇焕所立,有下款题记为证;第四,邵武是闽北文化繁盛之区,曾出名臣李纲、文学家严羽,宋代就出251名进士,袁崇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