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传》第6章


系进士出身,题书塔名为士望所归;第五,袁崇焕以知县的身份、进士的名望,理应由其题书塔名;第六,袁崇焕为当建于明代通往聚奎塔的古桥地父母官,如由官位、声望出其右者题书塔名,定会在塔额下款志记;第七,袁崇焕以“聚奎”名塔,同其聚会奎英、报效社稷的志趣相符;第八,袁崇焕为人谦恭,如果是由他人题书的塔名而不落款题记,似有掠美之嫌。据上八点,整合分析,我认为:福建邵武“聚奎塔”之塔名,是由时任邵武知县的袁崇焕所题书。
聚奎塔有重要价值。
一是历史价值。袁崇焕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惊天地、泣鬼神的伟烈英杰,由于死得惨烈,加上专制淫威,至今没有见到一件关于他的确无争议的书法真迹。中国有造假文物的传统,连儒家经典古文尚书都敢伪造,遑论其他!但是,聚奎塔耸立于闽北偏乡僻壤,在1990年修缮前,塔额字迹已漫漶不清,近世以来无人知其由袁崇焕题书塔名。在这次修缮时,邵武文物专家傅唤民先生等见由袁崇焕题书塔名,著文介绍,并在塔南的《聚奎塔修缮记》碑及文物保护碑上做了文字说明。这是20世纪关于袁崇焕文物最重要的发现,对于研究袁督师的性格、思想、功业、书法及与之相关的历史问题,有着广泛的意义。
二是思想价值。“聚奎塔”的“聚”字,许慎《说文》:“聚,会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聚奎塔”的“奎”字,指的是奎宿。奎宿为天庭二十八宿之一,其一说主文运,故学人拜天之楼为奎星楼(又作魁星楼);其另一说主库兵,《后汉书·苏竟传》载“奎为毒螫(shì),主库兵”,李贤注曰:“奎主武库之兵也。”袁崇焕以“聚奎”二字名塔,其涵义可诠释为会聚天下之文武英才。此塔没有以“报国”、“报恩”为名,而以“聚奎”为名,这充分说明袁崇焕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这是他关怀民瘼、救民水火,进而投笔从戎、图复辽疆的思想底蕴。
三是文物价值。明代的塔,现存不少。北方的塔,砖石结构为多;南方的塔,木结构的不少。但像聚奎塔那样砖、木、石相混合结构的塔,并不多见。聚奎塔以其砖、木、石相混合的结构,为明塔的研究多提供了一个范型。
四是艺术价值。塔中的题字,尤以“聚奎塔”三字为佳,是一份明代书法艺术珍品。塔中券门、券窗之砖雕,简洁疏朗,技艺纯熟;龛内的佛像,造型典雅,质朴慈祥;龛顶花卉,雕朴无华,图案清晰——是明代闽北民间工艺的精品,也是明代南方民间工艺的佳作。
综上,袁崇焕与聚奎塔之历史关系的重新展现,既充实了袁崇焕研究的新资料,又丰富了明清之际历史研究的新内容。
邵武知县袁崇焕任职不久,就到北京朝觐。他利用在京的时机,察视边塞,了解形势,为弃文从武,在进行准备。
第二部分察视边防(1)
袁崇焕遵照朝廷的规定,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千里迢迢,到达北京。这次到《辽东志·全辽总图》
京,是来朝觐,主要是接受朝廷的政绩考核。他在北京的日子,无心升官发财,只念社稷安危。他在北京的居所里,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要到塞外,了解边情。
辽东形势,更加严重。天启元年即天命六年(1621年),天命汗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进入明朝辽河流域的核心地带,将兵锋指向明朝辽东重镇沈阳和明朝辽东首府辽阳。
沈阳是明朝在辽东的重镇。三月初十日,努尔哈赤亲率诸贝勒大臣,统领八旗大军,将板木、云梯、楯牌、战车,顺浑河而下,水陆并进,向沈阳进发。明军闻警,举燧传报。沈阳守将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得警报后,连夜率领一万兵丁守城。沈阳城坚濠深,外围木栅,埋伏火炮,布置严密。十二日,八旗军兵临沈阳城下。明朝武举出身的总兵尤世功,带家丁冲出,杀死四人,略获小胜。努尔哈赤命令用战车冲锋,马步继之,将沈阳城围困。十三日清晨,努尔哈赤再派骑兵挑战。明朝行伍出身的总兵官贺世贤勇而无谋,日日饮酒,贪功冒险,出城迎战。据《明熹宗实录》记载:“世贤故嗜酒,次日取酒引满,率家丁千余出城击奴,曰:‘尽敌而反’!”努尔哈赤以羸卒诈败,引诱明军。贺世贤乘锐轻进,离城野战。后金军精骑四合,世贤且战且却,从东门退到西门,身中数十矢,坠马而死。总兵尤世功出西门营救,士卒哄散,马仆身死。八旗兵乘机蜂拥过濠,急攻东门。此时,城中溃乱,暗藏奸细,从中内应,八旗军进占沈阳城。明沈阳城兵民被杀死者,有记载说7万人。努尔哈赤攻陷沈阳后第五天(十八日),乘势长驱,集中兵力,一鼓作气,进攻辽阳。
《满洲实录·太祖克沈阳图》
辽阳是明朝辽东首府、辽东经略驻地,是东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辽阳为繁华之区,尝有“辽阳春似洛阳春,紫陌飞花不见尘”之誉。辽阳城高池深,四隅角楼,防卫森严。明辽东经略袁应泰得到沈阳失陷败报后,急檄撤回各路兵马,集中守卫辽阳。十九日,后金军包围辽阳。经略袁应泰督五总兵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朱万良,率军出城五里处结阵,与后金军对垒。后金军火器齐放,拥众冲杀;明军营乱,开始溃散。后金军乘胜追击60里,至鞍山胜利返回。同时,辽阳西关出援的明军,也被后金军击败。是夜,明兵在城外扎营,经略袁应泰宿在营中。努尔哈赤也在包围辽阳的八旗军中过夜。二十日,八旗军两面攻城:右翼四旗兵攻打东门,左翼四旗兵攻打小西门。明军发火箭抗击,后金兵稍受挫。努尔哈赤命右翼分兵堵塞城东入水口,左翼分兵挖开小西门闸口以泄濠水。后金兵呼喊而进,明骑兵先动摇。后金兵发动强攻,明军步兵受挫败退。明总兵梁仲善、朱万良战死,步骑兵大溃,望城而奔,被杀及溺死者甚众。袁应泰退入城内,与巡按御史张铨分陴固守。左翼军派骑向努尔哈赤驰报:小西门桥能夺下来!努尔哈赤命令道:“你们试夺桥入!”莽古尔泰贝勒、阿敏贝勒遂率兵冒炮火夺桥。扬古利奋勇陷阵,夺桥渡河,近城强攻。城上万矢下射,后金兵奋死前进。傍晚,左翼军竖云梯,列楯车,登城而上,同城垛守军展开肉搏战。明军提灯夜战,直至天亮。明监司高出,道员牛维曜、胡嘉栋及督饷郎中傅国等乘乱缒城而逃,人心涣散。二十一日,努尔哈赤督率左右翼军发起总攻。袁应泰列楯大战,奋死抵御。傍晚,小西门火药起火,守城军士溃乱。城外后金军夺门,城内谍工巨族内应。后金军入城,城里民家多开门张灯,妇女也盛饰迎门。袁应泰见城陷,佩剑印,自缢死。其仆唐世明,伏尸大哭,纵火焚楼亦死。辽东巡按御史张铨被俘,李永芳劝降,不服;努尔哈赤诱以高爵,也不从,被缢死。努尔哈赤攻占辽阳,下令汉民剃发,以示归顺。他利用已降顺的通判黄衣,剃去头发,披红蟒衣,骑着骡子,沿街游说,但受到拒绝降金汉人的唾弃。
《满洲实录·太祖克辽阳图》
辽阳既下,辽河以东的三河、东胜、长静、长宁、长定、长安、长胜、长勇、长营、静远、上榆林、十方寺、丁字泊、宋家泊、曾迟、镇西、殷家庄、平定、定远、庆云、古城、永宁、镇夷、清阳、镇北、威远、静安、孤山、洒马吉、云爱阳、新安、新奠、宽奠、大奠、永奠、长奠、镇江、汤站、凤凰、镇东、镇夷、甜水站、草河、威宁营、奉集、穆家、武靖营、平虏、虎皮、蒲河、懿路、汎河、中固、鞍山、海州、东昌、耀州、盖州、熊岳、五十寨、复州、永宁监、栾古、石河、金州、盐场、望海埚、红嘴、归服、黄骨岛、岫岩、青台峪等大小70余城官民,都剃发投降。
后金军连下沈阳、辽阳后,将都城由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老城村)迁到辽阳。努尔哈赤迁都辽阳,表明后金由辽东山区,进入辽河平原。接着,后金在辽阳兴建新城,就是东京城。
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统领军队,进攻明朝在辽河以西的重镇——广宁(今辽宁省北宁市)。按明朝的制度,辽阳是辽东的首府,也是辽东总兵的驻地。辽东巡抚则驻广宁。所以,广宁是当时辽西的军事与行政中心。明军失陷沈阳、辽阳后,便加强对广宁的防守。
第二部分察视边防(2)
熊廷弼像
原明朝辽东经略袁应泰,失守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