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6》-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6-第6章


城县北)。曹操收降了刘琮的军队八万多人,队伍壮大到20多万,他率 
领兵马沿江东下,直逼夏口。诸葛亮见到形势危险就对刘备说:“形势 
已经很危急,让我去孙权那里求救吧!”刘备派诸葛亮跟着鲁肃去柴桑 
(今江西省九江市)会见孙权。 
到了柴桑见到孙权,诸葛亮觉得孙权对抗击曹操还有些犹豫不决, 
他对孙权说:“曹操占领荆州,威震四海,现又顺江而下,直逼江东。 
孙将军要想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即跟他断决关系;如果没有这份胆量, 
何不按兵束甲,趁早投降,向曹操称臣呢?”孙权一听这话,便反问说: 
“刘豫州(刘备当过豫州刺吏,古人不称名而称官衔表示尊敬)为什么 
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马上回答说:“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读 
书人都仰慕他,就像江河归大海一样,眼前遇到一点困难,岂能屈居人 
下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激动不已,猛地站起来说:“我怎么 
能让江东大地和10万人马受人家的控制呢?我孙权主意已定。可是,刘 
豫州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抗得了曹操呢?”诸葛亮接着说:“刘豫 
州尚有精兵二万人马。虽然曹操人马不少,但是经过长途跋涉,早已人 
困马乏。再加上曹军多半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又不惯于打水 
仗。如此说来,只要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并肩作战,一定能够将曹操打 
败。”孙权觉得诸葛亮的分析很有道理,更坚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就 
在这个时候,曹操写信威胁孙权,说他的80万大军正欲计伐江东,誓与 
孙权一见高低。孙权见状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开会商讨抗击曹操的方法。 
会上,孙权拿出曹操的信给大家看,许多人大惊失色。长史张昭说: 
“我们可以凭借着抗拒曹操的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了荆州,收了刘 
表的水军和几千条战舰,沿江水陆俱下。如今他已经占有长江北岸的险 
要地方,我们又有什么办法抗击他呢?照我看,我们不如与他讲和,表 
示欢迎好了!”孙权听到这类投降的言论,心里很不高兴,站起来走出 
… Page 14…
了会场。鲁肃赶紧跟在后面也来到了屋檐下,他对孙权说:“您可千万 
不能听张昭的那些泄气话。我看您还是应该把周瑜召回来。请他一起来 
决定大计。”孙权采纳了鲁肃的意见,宣布暂时休会,待周瑜回来再行 
商议。 
此时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接到孙权召见他的消息后,立即动 
身回到柴桑。听了文臣武将的意见后,周瑜对孙权说:“如今将军割据 
江东,地域宽广,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应当横行天下,怎能向曹操称 
臣呢?”然后周瑜又分析说:“其实曹军最多不过20万人马,现在正值 
地冻天寒之时,他们的军马缺少草料。北方士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 
必然生病。这些都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依我看这正是我们打败曹操的最 
好时机。请将军派给我几万精兵,开赴夏口,击败曹操。孙权听了周瑜 
的话,精神大振,拔出佩刀,一刀就砍下案桌的一角,对在场的人说道: 
“谁要是再说投降曹操,就像这张桌子一样。”接着他任命周瑜为大都 
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命他们带三万兵马与刘备的水军 
协同作战。孙刘联军进驻长江南岸的赤壁,与曹操的军队隔江对峙,一 
场大战即将来临。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士兵水土不服,接二连三地得起病来,多数 
士兵不习惯水上的风浪颠簸,很多人晕船,恶心呕吐,失去了战斗能力。 
看到此种情景曹操很是着急。这时有人出了个主意,用铁链把战船连在 
一起,铺上木板,造成“连环船”,就会四平八稳。曹操听后,急忙命 
令工匠连夜赶造。连环船造成了,人在船上走,就像走在陆地上一样, 
感觉稳当多了。 
统率孙刘联军的周瑜,得到曹操使用连环船的消息,就与大家商量 
对策。部将黄盖说:“连环船倒是四平八稳了,但是它有弱点,最怕火 
攻。”周瑜说:“对!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是很危险的事。这 
需要有人去诈降,接近他们,相机放火才能成功。”黄盖接着说:“就 
让我去吧!就是粉身碎骨,我也要设法火烧曹营。” 
几天后,曹操收到黄盖想要投降的密信,这一下,曹操认为自己处 
于绝对优势,同时心想孙权的处境已十分困难,江东覆亡的命运已是迟 
早之事,孙氏政权内部的分化是极有可能的。经过分析他对黄盖的诈降 
信以为真,随即约定了黄盖来投降的日期和暗号。 
约定的日子到了。天就要黑的时候,有士兵前来报告:“有十条插 
着青龙的小船向北岸驶来。”曹操高兴地说:“这是黄盖前来投降。黄 
盖一来,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他哪里知道,黄盖的船上装满干草,里 
面浸上油液,外面用布幕裹好,每艘大船的后面拴上机动灵活,便于攻 
战的小艇——走舸。大船在前,小艇在后,向北岸急驶而去。快到曹军 
水寨时,黄盖命士兵举火,并齐声高喊:“黄盖来投降了!”曹军以为 
黄盖真的来投降了,纷纷走出船舱探望,没有任何防备。很快,黄盖的 
船只靠近了水寨。起初曹操也很得意,后来看快船急速开来,觉得事情 
不妙,但已经太晚了。黄盖命令十艘大船的士兵同时发火,冲向曹军水 
寨,然后跳上小艇退走。这时正刮着猛烈的东南风,火借风势,风助火 
威,顷刻之间,曹军战船燃烧起来。曹操下令解开铁索。无奈火势太猛, 
水寨很快淹没在熊熊的大火之中。接着,烈火又烧到岸上曹军营寨,曹 
营大乱,孙刘联军乘机发动猛攻。曹军大败。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 
… Page 15…
追击,曹操带领残兵败将,由陆路狼狈逃走,最后回到许昌,从此再也 
没有力量向南进军了。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曹军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是我国战争 
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个著名战例。 
后来,曹操在北方建立魏国,孙权在江东建立吴国,刘备则在四川 
建立蜀国,三分了天下。三国各自图强,发展经济,开发边疆,与少数 
民族的关系大大加强,为中国的历史谱写了绚丽的篇章。 
… Page 16…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同住一个地球,同享一片蓝天的地球上的人类,从很早的时候起, 
就对异域的文明充满了憧憬和向往。高山拦不住,戈壁困不死,顽强不 
屈的探险家们跋山涉水,冒着流沙、风暴、冰雪袭击的危险,终于开拓 
出一条横贯东西,连结欧亚大陆的商业大道。因为这条商道以贩运丝绸 
享有盛誉,19世纪的欧洲学者称之为“丝绸之路”。 
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却隔不断世界上最大的欧、亚两洲大陆人民的 
交往,即使是在交通极不便利的古代,也是如此。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欧、亚广大草原地带就有了联系。公元 
前4世纪,马其顿亚历山大东侵,于锡尔河上游筑亚历山大里亚·厄什 
哈特城(今列宁纳巴德),深入到邻近中国的地区。中国与西方欧洲各 
国的贸易联系虽早就存在,但史书中有记载的大规模交往却始于西汉汉 
武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时期的西域,有狭义、广义两种涵义。狭义上是指玉门关与阳 
关以西,葱岭以东,包括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新疆的广大地区。 
广义上的西域除上述地区外还包括葱岭以西中亚和西亚、南亚及东欧、 
北非的一些地区。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即位后,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一方面采取 
利于发展生产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从而国力大增。汉武帝于是决定解决 
长期以来困扰汉室的心腹之患——匈奴人的骚扰,同时开辟与西方交往 
的通道。 
匈奴人对汉的侵扰由来已久。这些生活于大漠南北的匈奴奴隶主贵 
族,经常侵扰汉边郡地区,掠夺奴隶和物质财富,是中原汉族的一个严 
重威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