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0》-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0-第16章


糊口。1634年,宋应星出任本省袁州府分宜县教谕。县学中教谕掌教诲所属 
生员,是教育系统中的县级官员。 
分宜县的教谕 (县学的校长)。虽说官职不大,却是个研究学问的好职 
位。县学按规定只有20名学生,即使再加上增广生员,充其量也不过三四十 
人。三个老师,工作不算累,宋应星,在授课之后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他勤 
奋地写作钻研学习,在任职四年期间,撰写并刊行了现存传世的五部著作。 
1638年,52岁的宋应星升任福建汀州府七品推官。以后辞官居家时,曾帮助 
兵备道陈起龙,镇压过当地李肃十领导的农民起义。1643年,他升迁毫州(今 
安徽阜阳地区)五品知州,这是他一生担任的最高官职。第二年,清兵入主 
中原,宋应星辞官回到老家,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拒绝出任清朝的官职。 
其卒年约在康熙初年,享年80岁左右。 
宋应星一生写了不少著作,有《卮(zhi)言十种》、《画音归正》、《杂 
色文》、 《原耗》和《天工开物》等多部,其中前四部已失传。近年来又发 
现了四篇佚著的明刻本,即 《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 
宋应星关心时政,《野议》是议论明朝治政的得失,提倡政治改革的文 
章; 《思怜诗》是作者愤世忧民的内心激情的表露,有几篇诗还批判了“宿 
命论”; 《论气》和《谈天》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反映了他的唯物 
主义哲学思想。如他提出“盈天地皆气也”。由气构成的自然界处于永恒的 
运动变化过程之中,并由此阐明了关于物质不灭的思想。 
在宋应星的传世著作中, 《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 
四种,由于近人蔡敬襄的收藏,才得以流传。这四种著作1975年由上海人民 
出版社出版,但到今天还没有什么证据说明它在历史上有过什么影响。 
在宋应星全部作品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要算 《天工开物》。《天 
工开物》一书写作于分宜县学教谕任上,在崇祯十年(1637年)刊行。这是 
一部内容广泛和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为十八 
卷,每卷一目,即“乃粒第一”,写粮食作物和一部分植物油原料的生产; 
“乃服第二”,写衣服原料的生产;“彰施第三”,写染料制造;“粹精第 
四”,写粮食原料加工;“作咸第五”,写食盐的生产”;“甘嗜第六””, 
写糖的制造;“陶埏第七”,写砖、瓦、陶器的制造;“冶铸第八”,写金 
属器物的铸造;“舟车第九”,写各种车辆、船只的类型、结构及功用;“锤 
锻第十”,写金属器物的锻造;“燔石第十一”,写炼炭、石灰及各种矿石 
的烧炼;“膏液第十二”,写油类的榨取方法;“杀青第十三”,写造纸; 
“五金第十四”,写各种金属的冶炼;“佳兵第十五”,写兵器、火药的制 
造及使用;“丹青第十六”,写颜料的制造;“曲蘖第十七”,写酵母剂的 
制造;“珠玉第十八”,写珠宝玉料的开采。全书附有123幅插图,绘制精 
良,和文字说明互为表里,相互补充。 
从以上目录可以看出,《天工开物》所涉及的内容是很广的,衣食住行, 
凡和人类生活有关的,几乎都包括在内。书中对所列各项都作了详细的记载, 
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又反映了当 
… Page 37…
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是一部内容全面,资料充实,体制宏大,图文并茂 
的科学巨著。宋应星认为自然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条件,聪明的人类能够开发自然,创造物质财富,因此把书名定为《天工开 
物》。在安排章节顺序时,他本着重视农业的思想,先叙农业,其次是服饰 
日用,把珠玉列于卷末。这是他重视农业生产,关心百姓日用,反对奢侈浪 
费的进步思想的表现。 
《天工开物》在国际上影响很大,日本学者薮内清教授誉之为“中国技 
术的百科全书”,在宋应星前后的文艺复兴时代,西方还没有一部同样类型 
的书能在规模与水平上,同《天工开物》相匹敌。 
《天工开物》这一书名,是宋应星对全书内容进行的哲学概括,体现了 
他的自然观与技术观。“天工开物”是宋应星创造的新词汇,是他借用典故 
而合成的。“天工”是指自然的造化、自然的创造;“开物”是指顺应“天 
工”制造出有实用价值的器物中有着人的技术与技巧。在宋应星看来,人们 
要创造物质财富,既得依靠自然力,还得依靠人的技巧去开发利用,两者缺 
一不可。综合起来,“天工开物”的涵义是:自然界形成万物,人靠自身技 
巧对自然界进行开发利用。宋应星生活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晚明,把优良 
的哲学传统与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天工开物”说,确实是一 
大创造。 
“天工开物”作为全书的指导原则,使他的观察对象不是像徐霞客那样 
基本上是大自然,而是偏重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物。宋应星进行的是科学技 
术考察,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单纯地对自然界进行的科学观察。 
《天工开物》,充满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而集中到一点,这就是一 
切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原则。通过他自己的亲自试验,介绍了蓖麻子、樟树子、 
莱服子、芸苔子、■子、桐子仁、冬青子、黄豆、菘菜子、棉花子、苋菜、 
亚麻与大麻仁等油料作物每石榨油时的出油率。对传说中的狼粪烟白天黑, 
晚上红而且能迎风直上的传闻,他以为必须亲眼见到才能相信。他指责那些 
只知博取功名而不重视试验的空谈者,说他们只知读书,求取功名,不知道 
事物的真实发展情况,是一群无用的书呆子。宋应星的“试验”已与近代的 
科学实验有相同处。实验是用技术手段作中介,通过对自然进程、现象、材 
料的人工改变或控制,保证客观对象以典型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实验的结 
果可以按人们需要而加以重复,而单纯对自然界的观察则不能。近代科学与 
古代科学在方法上的主要区别即在于此。近代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在西方产 
生的。但在明清之际,一些学者已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从各个侧面接近了近代科学的殿堂,闪耀着近代科学精神与方法的一线曙 
光。宋应星是明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启蒙思潮的先驱者和代表人物。 
当然一个人不能亲自试验所有的工艺流程,因而宋应星又强调见闻。年 
轻时他五次进京赶考都没中的经历固然是痛苦的,但五次长途跋涉,也并非 
一无所获,沿途使他有机会在田间、作坊从劳动群众那里调查到不少农业和 
手工业生产技术知识,为后来写作 《天工开物》等书作好了准备。有些生产 
技术过程如炼锌、造竹纸等许多生产技术环节,前人的著录中都没有提到, 
如不到现场采访,是肯定写不成的。以炼锌来说,锌在有色金属冶炼中是比 
较困难的,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成铅锌合金并提炼出金属锌的国家。我国 
在宋元时已能炼出较纯的锌,明清以后还向外出口。但由于受科学技术为雕 
虫小技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宋应星以前尚无详细的记载。他不仅最早、最 
… Page 38…
详细地记载了锌的提炼技术,而且提供了一幅最早提炼金属锌的生产过程 
图。 
当然这个记载不尽完美,还遗漏了还原剂碳,但在基本原理和设备上, 
已和现代炼锌法相似。欧洲人关于炼纯锌的文字记载,要比《天工开物》晚 
得多。 
作为一个目光敏锐而又观察细致的科学家,宋应星特别注重数量关系以 
及量变而引起的质变。在 《膏液》卷中,宋应星列举各种原料每石的出油率 
加以比较,可见他有着明确的定量观念。在讲到船的制造时,他以为风帆的 
尺寸要跟船身的宽度相当,大了有危险,小了力不足;船舵要跟船底取平, 
长一寸或短一寸,都会造成行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