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城内,命令申叔离开了谷地,楚成王认为晋文公19年来倍尝艰难险阻,
现在已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能小视。应该知难而退,但楚统帅子玉坚持
要战,楚王很生气,但又没有阻止他,只给了他很少的兵力。
子玉提出只要让曹卫复国,楚就释宋之围,先轸认为,如果答应了这个
条件,就会“楚一言而定三国”,楚就会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所以,他就建
议先暗中答应让曹、卫复国。这样,曹、卫就和楚绝了交,同时又拘了前来
晋军中谈判的楚人宛春。子玉中计,追击晋军,晋文公依前诺,退避三舍于
城濮。这样,楚孤军深入,晋军士气激励,晋赢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同时齐、
秦也派兵相助。
这年4月,双方在城濮决战。战争一开始,晋胥臣在战马上蒙了虎皮,
向楚军中陈、蔡部队冲杀过去,陈、蔡两国战斗力很弱,马上就败亡了。这
样,胥臣率领的下军首先取得了对楚右师的胜利。狐毛让前军中两队士兵假
装败退,栾枝让士兵在车后拖上树枝扬起尘土,诱使楚军追击,楚军果然中
计,追击晋军。先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将子
西的左军,楚左军遂被击败。只有子玉停止了追击,所以,他统领的中军没
有被击溃。
城濮之战,晋军大获全胜。晋军在楚营中大吃三天,方才班师回去。
子玉既败,被逼自杀,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说:“再也没有人
能够伤害我了。”楚王逼杀子玉,显然是走错了一步棋。
晋文公在践土修了王宫。这时,郑也来和晋结盟。晋文公又不失时机地
向周王献上战利品,周王本来对晋文公就很感激,于是策命晋文公为诸侯之
长。践土之盟标志着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正式确立。
晋文公、晋襄公时期,晋国霸业不衰,势力是很强大的,楚一直不敢与
晋争锋。晋襄公死后,大权旁落晋大臣赵盾之手。赵盾为了树立自己的势力,
在贵族中展开了兼并斗争,晋国对外就放松了它的争霸活动,这对于楚的崛
起是十分有利的。
楚庄王即位时很年幼,大夫子燮和子仪趁令伊子孔和太师潘崇征伐舒人
之机,乘机作乱,派人去刺杀子孔,也未成功。公子燮想把庄王劫持到高密
去,经过庐时,公子燮被一大夫设计杀死,这样一场内乱方定。
这时,楚又发生天灾,楚附近的庸人、百濮等蛮人趁机作乱,都被庄王
平息。
… Page 6…
庄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又注意发展
生产,这样,楚国力日盛。
公元前608年,庄王带兵攻陈、宋两国,赵盾领兵相救并伐郑。楚将苏
贾率军救郑,晋、楚战于北林,晋军败,晋大夫解扬也被楚活捉。第二年春,
楚伐宋,双方在大棘相战,车夫羊勘因为华元分羊肉时没分到他,就把战车
驾到楚军中,华元被活捉,宋军大败。
公元前606年,庄王起兵伐陆浑之戎,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庄王
询问周鼎之轻重,有吞周之意。王孙满回答道:“周朝德义虽然衰退了,但
王命还没有完,鼎的轻重还不能问。”楚国这时还不能灭周,庄王就班师回
去了。
公元前605年,令尹斗越椒趁庄王外出征战,杀死司马苏贾,屯兵于丞
野,阻止庄王回国,双方在皋交战,斗越椒被庄王所杀。
公元前601年,庄王灭了舒国和蓼国,并与吴、越结盟,巩固了东方的
安全。然后楚庄王发兵伐陈、郑。围困郑都三个月,郑才与楚结盟。
在楚围郑时,晋发大军前来救郑,不过郑这时已经投降了,元帅苟林父
就想回去,但晋将先过索独自率所部通过河去,苟林父只好率晋军渡河。
本来楚庄三只想饮马黄河就回去,听到晋军来救郑,就准备往后退。此
时,伍参建议道:“晋内部不谐,苟林父没有威望,晋军必败。”孙叔敖反
对同楚交战,但楚王听从了伍参的意见,进军到管地。
晋军过河后,郑人皇戍到晋军中游说,说楚军已疲,并表示郑可以助晋,
这时晋将领未能对是否同楚作战达成统一意见。
庄王这时派人到晋军来谈判议和,晋军答应并订下了结盟的日期。先过
索不愿和谈,派赵括对楚使人说:“刚才我君说错了话,我君命令我们,不
讲和,与你们作战。”
楚军再次来谈和并约定和议日期,晋将魏奇和赵旃想做高官不成,就想
让晋军失败,力请去挑战,遭到拒绝之后又要求去议和,苟林父答应了,他
们到了楚营要求开战,晋军中只有士会和郤克的军队作了应变措施,赵旃被
打败逃了回来,庄王亲自追击。苟林父担心赵旃和魏奇挑战会受到损失,就
带领部分兵车去接应,楚将潘觉看到晋军车尘,派人报告楚大营,“晋军来
了。”楚军担心庄王有失,孙叔敖下令全军进攻,于是两军相遇,苟林父出
于意外不知所措,下达了撤退命令:“先渡过河的有赏。”晋军为了渡河,
乱成一团,自相残杀。
士会的晋军因有准备未受损失,赵贺齐的军队准备了渡河船只,受的损
失也不大。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邲之战,出于晋军诸将各自为政,不服调度,晋军
必为楚所败而狼狈逃回。公元前594年,楚又围宋达9个月之久,宋向晋求
援,晋不敢出兵。这时,宋、郑都不得不臣服于楚,楚庄王成为中原的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是春秋时期霸业十分强盛的霸主。此外,还有
一些建立霸业的君主。春秋初期,郑庄公东征西讨,堪称“小霸”,是争霸
的先声。宋襄公和秦穆公也有建立霸业的事迹。不过宋襄公的霸业昙花一现。
而秦穆公由于强大的晋国横亘在秦国东方,他只能向西开拓。此外,在东南
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曾建立过霸业,先是吴王夫差战败越王勾践,北
上中原,夺得霸主位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可吞吴,也登
上了霸主宝座。
… Page 7…
春秋时期,大国互相攻伐,争夺霸权,以期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小国不堪忍受,只好向晋楚双方纳贡,承认它们为共同的霸主。先有华元倡
导,后有向戌弭兵议,但这对于大国的约束并不大,不过春秋后期,晋、楚
力量均衡,争伐的确比以前减少了。
春秋时期,各国相互攻伐,加速了华夏族和其它各族的融合。同时,国
家数量也逐渐减少。到战国时期,只剩下7个主要国家了。
… Page 8…
道家学说的形成
与其他宗教不同,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与文化,又反过来对中国社会与文化产生了
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鲁迅先生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曾说
过这样一段话:“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多种
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许多外国学者也说:欲了解中国,需先了解道教。这
话我们今天听来,似乎觉得有些玄乎,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道教确
实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及艺术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道教是什么?其答案众说纷纭。这是由于道教自身内容的庞杂造成的。
不过,考察其宗教内涵,可以看出,道教是以我国古代社会的鬼神崇拜为基
础,以神仙信仰为核心诱使人们用方术修行以追求长生不死、成仙享乐和用
祭祀醮仪以祈福免灾为主体内容和特征,文饰道家、阴阳五行家及儒家谶纬
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成分为神学理论,带有泛神论及多神论性质的宗教。
道教形成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史学界及道教界较为有影响的观点认
为,道教形成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以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创
立为标志,距今85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道教的创建与佛
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等不同,这些宗教一般都有明确的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