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者。而留在剑桥大学的诗人们大多数性情内向,文学成就不大,如托马斯·格雷、豪斯曼这些罕见的学院逃亡者,最后还有福斯特,他说剑桥大学“不是作家想待的地方”,但他没有听从自己的警告。
这座学院城市最早的文学朝圣者是文学家们,他们来得比旅游者还早。坦尼森学生时代参观了让他回忆起拜伦、华兹华斯和其他伟大前辈的地方,而华兹华斯则在他的自传体诗《序曲》里忏悔,谈他如何在基督学院的弥尔顿的教室里和一位同学狂饮,“为了回忆”,直到前所未有地酩酊大醉,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酗酒。在同一部《序曲》里,这位年轻的浪漫派作家也描写了他前往特兰平顿的郊游,杰弗里·乔叟的一则《坎特伯雷故事集》就发生在那里。
乔叟笔下的地方长官讲道,在剑桥南面的这座村庄里,“粗鲁的辛姆金”在剑河边有一座磨坊。辛姆金偷窃成性,爱慕虚荣,他想骗两位聪明的法学系大学生艾伦和约翰,结果反被对方骗了。他们从学院里来,“从剑桥大学的神学院”出来,到他这里磨谷子。最后磨坊主成了“被骗的骗子”,而两位大学生同他的妻子、女儿感受到了“他们一生的快乐”。《善良女子的故事》对应下流磨坊主的牛津故事,乔叟以此也让剑桥大学生们在世界文学里首次令人信服地亮了相。
如今,只有专家才阅读1545年问世的罗杰·阿沙姆的《箭术》,这是两名剑桥大学生讨论射箭艺术的对话。而作者的名字(ascham)却成了弓箭存放橱的代名词。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沙姆,伊丽莎白一世的私人教师和拉丁语秘书,是在圣约翰学院学习的,和托马斯·怀亚特在同一所学院。作为佩特拉克作品的译者,怀亚特将十四行诗引入了英国;作为安妮·博林的情人,怀亚特为亨利八世从事外交,冒的险比他之后的所有佩特拉克爱好者都多。在《仙后》第四卷里,埃德蒙·斯宾塞称呼他的母校是“我的母亲,剑桥大学”。这是一部描写仙后格洛丽亚娜及其理想王国的长篇叙事诗,伊丽莎白女王兴奋地宣称书中的仙后就是她自己,并许给斯宾塞一笔终生津贴。这对于一名靠领取彭布罗克学堂助学金为生的穷困诗人来说,完全是一场神奇的成功故事。
这一切多多少少都属于文学史了。至今还有人在阅读和表演克利斯托弗·马洛的作品,他的生命结束得和他的舞台英雄一样血淋淋的—1593年5月30日,他被一把匕首刺中了眼睛。那年他才29岁,是莎士比亚最大的竞争者。马洛曾在基督圣体学院学习神学,是激进的怀疑论者,一位挣脱了文艺复兴所有标准的文学奇才。早在剑桥大学时他就创作了他的首部剧本—悲剧《恶作剧》,并动笔创作《铁木耳大帝》,这部超人的剧本,无韵诗里充满了雄辩的人物、教育才华、激情和怪异,是他在伦敦舞台上的首场胜利。作为诗人和间谍,马洛过着一种快节奏、多变的生活,受到观众的奉承,并得到枢密院的提携,其作品在剑桥一直上演至今。谁想看最好的大学生戏剧,应该去艺术剧场看马洛俱乐部的作品。鲁珀特·布鲁克1907年导演了首场演出,演出作品为马洛的《浮士德》。
17世纪的诗歌离我们多远?如果想想罗伯特·赫里克就很近,他在《在朱丽叶的衣服上》里仅用六行诗就表现出了抒情诗的全部魅力。“我的朱丽叶走路,宛如身着绸缎/那时,(我想)她的衣服/流动得多么美妙/然后,我闭上眼睛,看到/可爱的颤动打开每一条道路/噢,那闪烁令我心醉神迷!”赫里克是德文郡的乡村牧师,养有一头猪,他将猪训练得能从啤酒罐里喝酒,他描写乡村及其姑娘的歌曲很受教区的喜爱。他也是一位快乐的牧师和挽歌诗人,过着一种敬畏上帝的生活。“愉快地生活,信赖上帝的诗句”,正如他在一首诗里所写的。罗伯特·赫里克属于17世纪那群令人惊叹的英国抒情诗人,他们来自剑桥,以约翰·弥尔顿为代表,但其他人也值得认识认识。比如说乔治·赫伯特:三一学院的院士,公共演说家,詹姆士一世称他为“大学之瑰宝”,议院议员,但他未能在伦敦发迹,仅做了个乡村牧师,很早就去世了。他惟一的诗集《寺庙》身后才得以于1633年出版,这是内战和复辟年代清教徒虔敬运动的一本圣书。乔治·赫伯特的很多宗教赞美诗今天还在传唱。它们能够出版,要感谢尼古拉斯·费拉尔,他是乔治·赫伯特在剑桥大学读书时的朋友。
弗拉尔当时也远离成功,在伯爵领地西北部一个偏僻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宗教飞地,取名小吉丁公社。这个(如今又复苏了的)普通教徒组织将手工艺和默祷、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祈祷结合在一起,提倡一种特别英国化的精神,它植根于实践和现实,寻找神秘体验。艾略特1936年从剑桥前去参观了这个最不可思议的圣地,小吉丁公社,他将他的《四重奏》的最后一部献给了它。当艾略特1926年应邀在三一学院的课堂上做关于“玄学诗歌”的报告并宣扬它的睿智复杂的形象化语言是精神和感官经历的合成时,那是从现代精神回返到17世纪。通过这些演讲,艾略特为重新认识理查德·克拉肖和安德鲁·马弗尔这些不太知名的剑桥大学玄学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我头一回读到的理查德·克拉肖的诗句是刻在剑桥大学的小圣玛丽教堂的玻璃门上的,不光书法优美,而且比任何其他选集都更感人。在清教徒们1644年将身为彼得豪斯学院院士的他赶走之前,克拉肖在他的学院旁边的这所教堂里担任圣公会牧师。保王分子克拉肖逃到欧洲大陆,皈依了天主教,1649年他在洛莱托去世,享年不到40岁。他的主要作品叫做《通向寺庙的台阶》,这是一部宗教抒情诗,充满反对改革的比喻和西班牙神秘主义的特征,激情洋溢、辞藻华丽—在加尔文教的清教徒们看来他真是个怪物。
站在新教对立面的是克拉肖的剑桥同学安德鲁·马弗尔。马弗尔是克伦威尔的宣传家,枢密院的拉丁语秘书,直到1678年去世他都担任着故乡赫尔市的议员。马弗尔是三一学院毕业生,约翰·奥布里说拉丁语诗歌里没人比得上他,马弗尔生前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共和分子和讽刺作家,作为抒情诗人却几乎默默无名。现代派最近才开始欣赏起他的嘲讽、晦涩的诗句,以及矫揉造作的高雅幽默。他如此勾引他矜持的情人:“坟墓寂静神秘/没有人躺在你身边。”马弗尔爱好奇特、性情荒诞。在他笔下,道貌岸然的灵魂、怀疑和希望、时代的冲突都戴上了语言游戏的面具。那个时代的强音是马弗尔的朋友和支持者约翰·弥尔顿。
对于今天的读者,这部作品的信仰品位和教育品位宛如一座屹立的高山,因而攀爬是值得的。只是别一下子就读这史诗般的长诗《失落的天堂》!理解弥尔顿早期的诗歌和十四行诗是最私人化的事情,但不一定是最容易的事情。他诗中充满丰富的拉丁文句法,大量的《圣经》故事、神话和文学比喻,这都是他在剑桥大学训练了7年的结果,当7年结束时,也就是在1632年,创作出了颂歌《伊尔·彭塞罗沙》:这位默念者站在学院“勤学者的回廊”里,在“一束朦胧的宗教灯光中”,被礼拜堂唱诗班和近乎幻想的希望包围着。虽然这所大学令他大失所望(“这些学习既不启迪又不指导也不促进任何普通人的善良”),但它是他一生的转折点。现在他要成为诗人,不再做教会人员。弥尔顿以其高亢的诗句、洪亮的管风琴声成了清教徒的传声筒,成了道德和诗歌的权威。当一位学友在一次沉船事故中淹死后,他于1637年写了《李齐达斯》这首诗,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自己身为诗人的命运,这是最优美的英语挽歌之一。
只要有诗人和宫廷,就有宫廷诗人。总共21位桂冠诗人中来自牛桥的就有12位—7位来自牛津大学,5位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造就出的桂冠诗人更多,剑桥大学培养出的抒情诗人更好。国王于1668年正式授予桂冠诗人头衔的第一位英国人是剑桥大学的约翰·德莱顿。他创作出了非常成功的剧本、讽刺作品、教育诗、文学评论和翻译作品。德莱顿是克伦威尔的追随者,后来成为保王分子,转而皈依天主教,而且他还更喜欢牛津大学,总之一句话,你不必喜欢他。我更喜欢和德莱顿同时代的塞缪尔·佩皮斯?
小说推荐
- 2036-剑桥--历史和文化
- 身在一个牛津之外的学府之地,看起来实在有些奇怪—马修·阿诺德,1853年在所有的欧洲城市中,比尔·盖茨偏偏选中了剑桥作为微软公司在美国境外开设的第一家分公司的所在地。1997年5月,当我读到新闻《科技淘金热推动剑桥)时,我正坐在剑河边的花园屋酒店里。在科沼泽,牛群在垂柳下吃草。邻桌的商人惊诧道“剑桥
- 最新章:剑桥--历史和文化-第41章
- 牛津--历史和文化
- 天啊,那帮该死的英国人。腰缠万贯,牛气冲天,就因为是牛津出身呗!你知道吗,德达鲁斯,你才真正有牛津派头呢—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1922年早在我第一次去牛津之前,我就品尝过这种特别的、又苦又甜的橙子果酱的味道了。从1874年起,弗兰克·库珀的牛津果酱就从它的产地畅销到了大英帝国的每张早餐桌上。还
- 最新章:-历史和文化-第24章
- 2037-牛津--历史和文化
- 天啊,那帮该死的英国人。腰缠万贯,牛气冲天,就因为是牛津出身呗!你知道吗,德达鲁斯,你才真正有牛津派头呢—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1922年早在我第一次去牛津之前,我就品尝过这种特别的、又苦又甜的橙子果酱的味道了。从1874年起,弗兰克·库珀的牛津果酱就从它的产地畅销到了大英帝国的每张早餐桌上。还
- 最新章:牛津--历史和文化-第24章
-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者:费正清【完结】译者的话《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多种历史丛书中的一种,各卷由研究中国相应历史时期的专家学者编辑,卷内各章由各课题的专家撰写,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国史研究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剑桥中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
- 最新章:第175章
- 5702-文学史纲通俗和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概括
- 目录第一部分古代史部分第一章书籍的制作:印刷机纸张羊皮纸纸莎草纸-石刻和砖刻-木浆纸第二章文学的起源:书面文学源于口头文学-诗歌和散文-罗塞塔石碑字母符号第三章神秘的东方文学:中国-日本—印度—阿拉伯-波斯第四章犹太文学:圣经-犹太法典第五章希腊的历史及其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波利比
- 最新章:文学史纲通俗和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概括-第35章
- 剑桥中国史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剑桥中国史作者:费正清等杨品泉 等译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21ISBN9787500409076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史家名著图书 历史 中国史 中国通史编辑推荐《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
- 剑桥版倚天屠龙史
- 作者:Dr.Jean-Pierre Sean译者:新垣平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in Yuan Dynasty剑桥版倚天屠龙史By Dr.Jean-Pierre Sean译者:新垣平目
- 最新章:第35章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第六卷序《剑桥中国史》第六卷译名的翻译说明于下:中文译名依然采用威妥玛-翟理斯拼写法(Wade-Gilis sys-tem,在现有拼写法中,这是英语写作中最常使用的翻译中文文献译名的拼法。有一些例外情况,将在下面加以说明。日文译名依然采用赫伯恩拼写法(Hepburn system。蒙古文译名采用田清
- 最新章:第19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