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舞蹈》第32章


凯瑞读阿芒的信,有时候会被他信中的一句话或一个名词而思索半天。有时候也会被一个地名,联想到另一个地名。比如这会儿,她就从阿尔卑斯山想到了阿尔泰山。大二那年,凯瑞、阿芒还有李薇与孙舟,他们四个人一起去过阿尔泰山。阿尔泰山与任何山都不一样,它是从北亚大草原到中亚大草原中间慢慢隆起来的。牧草从四面八方来到阿尔泰,牧草捧着各色各样的花来到阿尔泰。草原的花就自然地排列组合成向高处蔓延的美丽图案,图案中伸展出的灰黄色岩石,就像与天空连在一起。凯瑞想阿尔卑斯山,肯定没有阿尔泰山漂亮。
早在元朝,成吉思汗曾说过:“不许上山,朕的眼睛在这座山上。”由此,阿尔泰山的眼睛也就是成吉思汗的眼睛。成吉思汗与阿尔泰山连在一起,阿尔泰山便有了深邃的历史感。这是阿尔卑斯山无法与阿尔泰山媲美的地方。
在众多帝王中,凯瑞比较喜欢成吉思汗。这一点她与阿芒达成共识。这些天他们在书信往来中,一大半是在谈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那一年亲自率领大军,穿过辽阔的亚细亚大地远征欧洲。他是个征战谋略的行家,有所贪图又有远见卓识。为了进攻欧洲,他深思熟虑,事无巨细地都预计到了。通过忠实可靠的暗探和越境者、商人和香客、云游的###托苯僧、能干的维吾尔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打探到了大部队运动所必须了解的一切,以及所有最合适的道路和渡口。凡是他的大军所经之地居民的风土习俗、宗教信仰、职业营生他都了然于胸。他反复思考着在征途上,将会遇到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他觉得最重要的是,达到绝对服从的铁的纪律。于是在他殚精竭虑思考自己战略的时候,他沉思着是否降一道诏令——禁止在军中生育子女。
流动哲学书1(22)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他猛勇剽悍早就磨练成铁石心肠。父亲也该苏被敌人毒死,部落里的人也背叛孤儿寡母。他一次次从险境中逃脱,变得凶狠起来。在与邻近部族争战中,历尽磨难的他,爱妻孛儿帖又被蔑里乞人掳去,逼为外室。然而他取得政权后,就着手无情地消弭部族间的内乱。为了军事胜利,他终于决定严禁大车队的随军妇女生育子女。这一决定,是他出征前一年半在阿尔泰下达的诏令。当时他说:“当我们征服西方诸国,勒住战马,迈下马镫之时,愿我们大车队的妇女们想生多少就生多少。可在此之前,朕的耳朵不该听到有关孩子在军中降生的消息……”因此,当有人冒犯时,他就在萨罗泽基草原施行了一次极刑,将一名青年刺绣女工处以绞刑。
##流动哲学书15
在凯瑞即将赴巴黎前,母亲研制了一种艾滋病新药。母亲说这药效果不错,你拿一些去送给你的患艾滋病的朋友庞德吧!母亲记得庞德,一个她从未谋面过的艾滋病患者。这让凯瑞十分惊讶。说实在,凯瑞几乎已经把庞德忘记了。凯瑞脸红红的面对母亲递给她的艾滋病新药,想起当初去P城看庞德的情景。“庞德。我叫庞德。一个流浪汉,一个住在监狱中写诗的人。”还有“庞德非常爱你,你记住,你要永远记住这一点。”庞德在凯瑞面前,最喜欢说这两句话。这两句富有诗意和爱的话,也是凯瑞非常喜欢的。
凯瑞后来没有再去P城看庞德,完全是因为害怕传染上艾滋病的心理障碍没有彻底消除。许多日子后的今天,她对自己逃避一个艾滋病患者的临终关怀,而感到愧疚。那愧疚让她不安。她终于又登上了去P城的列车。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那个庞德住的小屋已被夷为平地,庞德也在一个月前与世长辞了。
凯瑞手里握着母亲研制的艾滋病新药,站在一片瓦砾的废墟上,眼泪汩汩地流下来。她的耳畔回荡着庞德醉人的声音:“庞德非常爱你,你记住,你要永远记住这一点。”
“我记住了,我一定永远记住这一点。”凯瑞心里默默地呼应着他。她的视线不断地在废墟上搜寻。作为朋友,凯瑞很想为逝去的他做些什么?
“笔记本?”在废墟的瓦砾中,一本灰色封面的笔记本静静地躺着。那是庞德的笔记本。凯瑞忽然眼睛一亮,几乎双手颤抖地捧起它。它的扉页上是,美国诗人庞德的那首著名的《这是一小时》的诗歌。接下去,便是庞德每天一篇的日记。日记内容除了日常生活和思想,还有一个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的病理与心理的承受能力与感受。
凯瑞就坐在小屋拆掉的废墟上,阅读庞德的日记。傍晚的风伴着炊烟飘来时,路灯刷地一下全亮了。她借着路灯的光亮,看到那一段文字:“我是在一家私人诊所注射时感染上艾滋病的,并非吸毒和性乱。可我的父母一直认为我染上艾滋病肯定与性乱有关,因为我曾经嫖过一次娼被捉拿,让他们脸上无光。其实那一次嫖娼,也是一时昏头被人怂恿而去。可如今,我再怎么解释我的父母也不肯相信我。我很悲哀,连最亲的亲人也不相信我,谁还相信我?”
看完这段文字,凯瑞的心里很沉重。她想艾滋病正在我们中间悄悄蔓延,而我们对染上艾滋病的患者,能有多少关怀呢?那些无辜的感染者,等待他们的难道同样是失去亲情、友情和人间的温暖吗?
天越来越黑了,凯瑞饥肠漉漉地手中攥着庞德的遗物——笔记本,离开了小屋废墟。在沿着城南蜿蜒的小河时,凯瑞忽然想把庞德的笔记本,首先拿给他的父母看。然后交到某个艾滋病研究中心去。她想除了这些,她还能为一个已死去的艾滋病患者做些什么呢?她的思绪纷乱着。不过,她想她会在庞德这里得到经验和启发,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艾滋病患者。她这么一想,心里便舒畅起来。当河畔的微风拂来时,她仿佛听见有人喊:“凯瑞、凯瑞……”她知道那是庞德的声音。“庞德,一个流浪汉,一个住在监狱中写诗的人。”
凯瑞从P城回来,失眠了。整整几个晚上,她都整夜未眠。忧郁像潮汐般涌来。她眼圈发黑,面色苍白,街上喧闹的声音,不时从窗外飘进来。这条街虽然没有了从前的繁花似锦,但它毕竟是老街。老街上居住着的人,大部分都互相熟悉。凯瑞知道这条街的大部分人。他们终日熙熙攘攘、蝇营苟苟。他们有许多烦恼,譬如生计问题、孩子上学就业问题,等等等等,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凯瑞楼下的产科医生家,媳妇与婆婆,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吵架。凯瑞有时候,能听到叮当作响的杯盘砸地声。产科医生为此相当烦恼。他只能不理睬她们,管自己到天井里赏鸟。他有几只画眉鸟,啼声清脆嘹亮,鸟笼也十分精致。
老街人大多有养鸟的习惯。也喜欢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他们说人的一生就如同鸟的一生,在鸟巢里飞进飞出。飞不动的时候,就差不多快上西天了。在凯瑞的邻居中,只有牙科医生是被迫上西天的。
牙科医生被养子杀害的那一天,是个淅淅沥沥的雨天。雨水本来是护送亡灵最美妙的音乐。然而对于牙科医生,却是如泣如诉的冤魂未散。凯瑞想起来了,当初牙科医生的养子黄小凡,为了掩盖杀死养父的事实,在墙门口搭起一个灵堂。他让很多亲戚邻居,都来参加这个死亡宴席。还找了他自己的那些狐朋狗友。没有人对牙科医生的突然死亡提出质疑,也没有人注意黄小凡和他养母的复杂表情。
流动哲学书1(23)
凯瑞那天,正在家里接待一个来自法国的女诗人卡特琳娜。这个金发女诗人手头攥着阿芒的信。阿芒在信中说,她是法国著名的女诗人,曾经与杜拉斯是邻居。
法国女诗人穿过灵堂,来到凯瑞的家。她不知道灵堂是个什么?这会儿,她们关于诗歌问题的热烈探讨,不时地被窗外的喧闹和爆竹声打断。法国女诗人具有一定的涵养,她的忍耐力完全可与中国女性媲美。然而,她毕竟生活在另一种文明世界里。她对这热闹得近乎吵闹的场面大为不解。于是凯瑞不得不告诉她,这是祭奠一位刚去世的老人。中国民间风俗中,人去世后活着的亲人和朋友们,常以喝酒来祭奠死去的亡灵。
法国女诗人听完凯瑞的叙述,在一阵惊讶之余,表现出十分好奇的举动。她从窗口探出头去,楼下小孩冲她喊:“Hello、Hello。”她十分高兴,转过头问凯瑞:“能不能下去看看?”
“可以。”凯瑞说。
凯瑞与法国女诗人走到楼下时,几个小孩拥了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