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他这样做并没有取得多大的好作用,因为朱子学太深入人心了,人们反感他这种断章取义,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术,离开了势,其效能便相当有限。 自然也有相当的初学者发现了两个朱子,而且有庸俗的进化论为背景,老的比少的可靠、临终遗言胜过先前任何话语、后出转精之类。最关键的是,这个“朱子晚年定论”告诉世人:在日用中做功夫胜过任何注经解经;一旦诚意、心回到腔子里便一了百了。那些后生小子无须多大的聪明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连老朱都悔读书著书,恨目盲之来迟,我辈何必再蹈舛错!
趋易避难乃自然人性,更何况理学之变化气质、集义为善之类的要求都是非自然主义的,而王阳明把善说成是人的自然本质,只要有个向善的态度、去掉来自经验界的外加的东西,就可以实现人性的复归,明心见性就是至善了。外在的事事物物、知识道理是永无止境的,而且只能把心拉到无底洞中。象佛教界的阿难“多闻不悟”反而有损道行。还是回到只做诚意的功夫的这条道儿上来简易直接又自然得道!青年人又天然的自以为是,王阳明的事功又正好证明了他的学说是相当有用的。既有用又合道义的学说不是天下最好的学说么?不再划分两个世界,让人从此岸「事实世界」努力到彼岸「价值世界」,而是一脚踏在价值世界上、只要能“明明德”就自然无施不可了--要讲学就讲学,要打仗就打仗。后生小子怎么能不趋之若骛呢。
3.教典问世
与此大好形势相配合,这年八月,他的学生薛侃在赣州刊行了老师的语录--《传习录》。这个《传习录》只是今天的《传习录》上,包括徐爱记录的一卷及序二篇、和薛侃与陆澄记录的一卷。而《传习录》中,是嘉靖初南大吉刊行的阳明论学的书信。《传习录》下,则是阳明死后,钱德洪等纂集许多学生保留的记录而成,未经阳明过目,更谈不上什么审定,所以显得有些乱。
薛侃所刻的这个《传习录》的主题若要一口说尽,就是“《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个格物致知。……诚意之极便是至善。”它针对的是朱子“新本”《大学》先去穷格事物之理,莽莽荡荡,无着落处,还要添加个“敬”字才能牵扯到身心上来。这是新本先格物后诚意的大弱点。而圣人的古本原定的次序就是诚意在格物前,不须添一敬字,以诚意为起点,就返本复原了。
这倒真不是什么文字游戏,而是一个基本立场问题,也是一个体系的逻辑原点的设定问题。何者为先,关系到全部努力的方向和结局。格物为先,就会追逐外物,步入支离之境,生有涯而知无涯,心劳力拙,越努力离大道越远,因为起脚就走上了旁窦邪路。--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个科学永远解决不了道德问题的命题。而王阳明的以诚意为起点,则一上道就在道德轨道上,每活一天都是在为自己的“心”升入至善之境而做工夫,这自然简易明白了。而且是在诚意的率领下去格物致知,并不反对一般的格物,只是给格物一个明确的为善去恶的方向。而所谓的诚意也就是为善去恶。
这叫做“德有本而学有要”。不得其本不得其要,高者虚无、卑者支离,而本要都在求的其心。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阳明的这些思想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他此前的诸如此类的倾向的一个强有力的总结。
早在英宗正统年间,理学家薛 、吴与弼等就开始反对“述朱”式的思想控制,强调从“整理心下”入手,重振儒学躬行实践的传统。至成化、弘治年间,为“救治”士林及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胡居仁提出“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的“心与理一”的学说,目的在于“正人心”,反对朱子的“即物穷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心理不相离,心存则理自在,心放则理亦失。”「《明史》卷二八二」陈献章主张轻书重思,“学贵自得”,以为靠书本找心是永远也找不到的。只有找到了我心之后,再博之以典籍,那时则典籍之言,我之言也。否则典籍自典籍,我自我。这是王阳明、湛若水的先声。而当时“天下言学,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明史》卷二八二」
阳明推倒了朱子的“知先行后”论,强调“格心”而非“格物”的的道德修养工夫,与朱子说的经学教育是“做人”的准备不同,王主张教育的目的不在学习之后,而在学习过程之中,目的和过程均在“知行合一”中有机完成。德行和知识是内在统一的。不诚无物,诚则能成己成物。
这些在今天看来一点也不石破天惊的说法,在当时却连徐爱也都吓了一跳的,更别说别人了。它的震动性与挑战性也正在这里。古代没有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只有师徒授受这个渠道最有力。书籍的流通有地域性的限制。
《传习录》的刊刻流通,以及阳明完成的事功,都为阳明学做了“广告”,一时形成四方学者云集的局面。这些远来求道者,一开始住宿于“射圃”--教练射箭的体育场,很快就容纳不下了,又赶紧修缮老濂溪书院,让莘莘学子“安居乐业”。阳明也暂时无战事,得以专心与同学讲论“明明德”的工夫,指导他们以诚意、自信我心为本要的修养方法,把为善去恶的思想改造变成日常的自然行为--这也就自然而然的把道德修养准宗教化了,不需要什么外在的仪式,只要诚心诚意。
这不就是马丁.路德的工作吗?
人们已经给阳明戴了许多顶帽子,老式的唯心主义之类就不用说了,尔后什么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知觉主义等等,都各成景观,未为不美。固然“说似一物即不中”,别人的帽子定义不了心学这片神奇的土地。它极形而上又极实用,既神秘又实际,能内向之极又外化之极,真诚至极又机变至极,高度恪守道德又相当心智自由,只有用现象学的眼光来描述它才庶几乎少耗损些语义。因为只有现象学能将一切有意义的陈述毫无保留的译成关于感觉的陈述。而离开感觉的表达无法再现心学的魅力。
若急着找顶帽子,自然是后起的更有辨别力的“标签”才有形容作用,那不妨说,阳明学酷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法相当流行的生命哲学。但阳明既不太像柏格森,也不太像狄尔泰,倒很像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ken 旧译倭铿',他认为,人是自然与精神的会合点,人的义务和特权便是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地追求精神生活,克服其非精神的本质。精神生活是内在的,它不是植根于外部世界,而是植根于人的心灵;但它又是独立的,它超越主观的个体,可以接触到宇宙的广袤和真理。人应该以行动追求绝对的真、善、美,追求自由自主的人格;只有当人格发展时,才能达到独立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决不会是最终的成就,因为它始终是个随历史而发展的过程。历史的发展就是精神生活的具体化,是它由分散孤立到内在统一的发展史。精神生活的本质就是超越自身,超出自然与理智的对立,达到二者的统一,达到与大全的一致。精神生活是最真实的实在。它既是主体自我的生活,又是客体宇宙的生活。精神生活乃是真理本身,它在个体身上展现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层次便是不同的境界。人应该以自己的全部机能,不仅以理智,更需要以意志和直觉的努力,能动地追求更高的精神水平。如此才能拥有生活的真正意义与价值「《生活的意义与价值》1997年1月上海译文出版社;万以序」。
用这段话做《传习录》的提要,是再恰切不过了。
4.良知破大贼
用王琼卖聪明的话说,派阳明去福建勘定兵乱是虚,单为那点事没有必要劳动阳明这样的大才,让他等到宁王朱宸濠造反时一举拿下才是调他出城的原因,他若也在城中,事必被宁王软禁起来,若不从宁王,就得被他加害。更有甚者,说当初派他来南赣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除宁王。这都显得兵部尚书更棋高一着。自然也是后来这么说。
还有人说,阳明故意居江西上流,为防宁王造反而以讨山贼为名请得提督军务的专权。而王琼理解他的心意,便为他争取到了。这也是后人“往好里说”的习惯。其实,他当初请提督军务时费了老劲,而且南赣巡抚是素有“四省三司,听其节制,”可以便宜行事的特权的,如弘治七年出任此职的何乔新。
阳明的确感到宁王有异,也
小说推荐
- 列王大陆之苏阳传
- 《列王大陆之苏阳传》小墨年糕 著第一章 什么动静
- 魔法玄幻
- 最新章:第495章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中国众多历史名人的共同偶像:明朝一哥王阳明 作者:吕峥1 明朝出了个王阳明(1)人世的哲理长久地隐藏在玄冥之中,宇宙不知疲倦地演绎着爆炸、膨胀的轮回,直到上天也厌倦了这周而复始的一幕,打了个哈欠,眨了眨眼睛说“让王阳明去吧”于是,一道天光划亮了沉寂幽远的万古长夜,坠入神州大地上一处叫余姚的县城。几十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43章
- 神奇圣人王阳明
- 作者:雾满拦江序:步入智慧的殿堂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不是太给力,被近邻日本打得有点儿惨。单以国土面积、物产储备以及人力资源而论,中国都没理由挨打。但历史摆在这里,中国不仅挨了打,而且还被打得惨不忍睹。甲午海战的惨败,马关条约的耻辱,八年抗战的艰辛,南京大屠杀的残酷,至今仍是我们民族的伤痛。庞大的中国,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81章
- 知行合一王阳明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4年7月ISBN:9787550230002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道破天机!习近平主席九次强调知行合一,仅2014
- 历史军事
- 最新章:第89章
-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
-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目录daueengiaouoang卷一 知行录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 知行录之二 传习录中知行录之三 传习录下 知行录之四 公移一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 知行录之六 公移三知行录之七 三征公移逸稿 知行录之八 征藩公移卷二 静心录静心录之一 文录一 静心录之二 文录二静心录之三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67章
- 王阳明全集之三(悟真录)
- ,悟真录之一 文录四-1,小,说,网 序记说别三子序丁卯自程、朱诸大儒没而师友之道遂亡《六经》分裂于训诂,支离无蔓于辞章业举之习,圣学几于息矣。有志之士思起而兴之,然卒徘徊咨嗟,逡巡而不振;因弛然自废者,亦志之弗立,弗讲于师友之道也。夫一人为之,二人从而翼之,已而翼之者益众焉,虽有难为之事,其弗成者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80章
- 王阳明全集之二(静心录)
- ,静心录之一 文录一-1书一始正德己巳至庚辰与辰中诸生己巳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得诸友,何幸何幸!方以为喜,又遽尔别去,极怏怏也。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67章
- 王阳明全集之四(顺生录)
- ,顺生录之一 别录一-1 陈言边务疏弘治十二年,时进士。迩者窃见皇上以彗星之变,警戒修省,又以虏寇猖獗,命将出师,宵旰忧勤,不遑宁处。此诚圣主遇灾能警,临事而惧之盛心也。当兹多故,主忧臣辱,孰敢爱其死!况有一二之见而忍不以上闻耶?臣愚以为今之大患,在于为大臣者外托慎重老成之名,而内为固禄希宠之计;为
- 文学名著
- 最新章:第80章
- 大明英烈传
- 作者:独孤红第 一 章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春正月。满洲努尔哈赤称帝,贝勒大臣等共上尊号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定国号曰“满洲”建元天命。四十六年,夏四月,满洲主将兵侵边,临行,以七大恨誓师,略曰:明边吏轻用尼堪外兰之谋,无故启,害我祖父,恨一也!明不守盟约,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明边民每岁逾境行
- 武侠修真
- 最新章:第1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