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昏君自救记》第100章


子,该如何?
好在皇帝是个有担当的,并没有要拿臣子顶罪之意,开坛祭天、祈福,又下了罪己诏,总算是稳定住了朝野。
自己背了这么大一黑锅,杨广心情要是能好的起来才见鬼呢,所以皇帝陛下责令朝臣们尽快地将家里的欠银归还。
哪里有皇帝找臣子还钱的?真是有失国君风范,杨广才不去理会这些屁话呢,让儿子们分头去找勋贵朝臣们要钱。
这也算是大考题目了,就看你们的表现了!
皇帝的表情意味深长,众皇子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定要交出完美答卷。
杨广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除了四皇子并不爱结交权贵之外,剩下的几位,谁不去拉拢这些人啊?
现在该怎么办?冷静下来的皇子们听了谋士的分析之后,这才发现了皇父的阴险之处,他们还在迟疑摇摆之中,四皇子已经得了保龄侯府的还银,拉到户部去了。
我擦,要是都跟老四(四哥)似的,这日子还有法过吗?
有眼力价儿的是史鼐兄弟俩一下子得了皇帝和四王爷的欢心,闺女得了个县主的封号。
这就是所谓的打一棒子,给个甜枣了吧!
皇帝手段真是炉火纯青啊,小部分的老狐狸赞叹道。
本以为已经昏聩的皇帝竟然这般英明神武,真是让人不想活了。
嘉奖了四皇子一番之后,剩下的皇子们也坐不住了,立即地开始让亲近的勋贵们开始还钱了,虽然不至于全额还上,可是好歹地你也要表示一下吧。
国库渐渐地丰盈起来,皇帝一点没留地就都拨给了西北,山东河南一带,打仗赈灾之事,一点都不能耽误啊。
前脚进来,后脚儿就出去了,一点儿也没滞留,国库继续空虚,户部尚书直想骂娘,自家风水不对吗?
为何自己要一直当个穷的叮当响的户部尚书?
不过这些怨言也只能走走心,不能走嘴失言,继续苦巴巴地熬吧。
话说自己能做到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上,不就是因为自己清廉么,他就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事儿办了,国库继续没银子,皇帝的气儿也发泄的差不多了。
四皇子从一众皇子中表现出众,赢得了皇帝的青眼。日日地跟在皇帝身边,让很多人都恨的牙痒痒!
不过四皇子此人无欲则刚的模样糊弄过了大部分人,所以只能干瞪眼,龇牙咧嘴一番。
可惜,偷鸡不成蚀把米,嘲讽模式开启,口遁技能点满的四爷说的几位兄弟恨不得直接暴起杀了他。
一旁看戏的忠顺笑的肚子疼,然后颠儿颠儿地跑来大明宫,和皇父学了一下刚才的情形。
“长舌男!”
直接被杨广三字秒杀!
幸灾乐祸的忠顺王捂着胸口倒了下去,卒。
“行了,别演了,要装死滚回你府上去,别脏了朕的地儿,还要劳烦宫人洒扫呢!”
爱演的忠顺这下子是真的伤心了,
“父皇,您伤了儿臣的心,儿臣好痛!”
捂脸遁走,实在是受不了皇父一副“你是白痴”的表情。
忠顺走了之后,杨广就往他府上赏了盒子菜下去,也算是表达了关爱之情,小儿子才是贴心小棉袄啊。
等这一番事了之后,再次回到了后宫的杨广发现,皇后身边的贴心小棉袄已然换人了,林氏果然是能玲珑剔透的,和皇后处的跟亲人差不多了。
继后只有四皇子这么一个儿子,可从来不知道有个闺女这般地贴心,爱的不要不要的,替她调理身体,教导为人处世,一起读书写诗,赏花制胭脂,日子简直不要太舒心了。
自从母亲去世,来到贾府之后,黛玉这几年就没过过这么舒心的日子,皇后娘娘太过慈爱,直接融化了黛玉的惶恐之心。
玲珑心的黛玉待人以诚,能赢得皇后的欢心,自然不在话下,让杨广感慨不已,这贾府的风水到底怎么了?
闺女们一个比一个能干,真是可惜了。
皇帝的赞叹让黛玉脸红的同时心中也是自傲不已,她列侯世家的闺女,如何能堕了父祖的名头?
感慨之后,皇帝也不管林氏在宫中的生活了,因为林如海今天已经到了通州码头,傍晚时分就能入宫觐见了。
人家当爹的来了,闺女有人管了,他还操个什么心啊?(说的你好像真的操心了一样)
林如海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地觐见了皇帝,贾府出事时他在路上,等得知消息再打发人进京,已经尘埃落定了。
自家闺女的消息一点儿也没有,他简直要担心死了,现在在皇帝身边看到了闺女,父女俩同时红了眼眶。
杨广让人家父女俩发泄了一下情绪之后,这才清咳一声,打断了两人两眼泪汪汪的局面。
“老臣失仪了!”
“父女之情,人之天伦,不碍的!你女儿很好,皇后很喜欢她,往后让她勤入宫,多来陪陪皇后。”
“臣遵旨。”
父女俩谢恩之后,黛玉就跟着父亲离宫了,在宫里内敛有礼的黛玉在父亲面前就是个小丫头片子,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林如海倒也不觉得腻烦,专心地听着,时不时还捧场问上一两句,做足了听故事之人的派头,让黛玉越发地说的尽兴了。
到家之后,父女俩这才分开,晚膳时分,林如海已然将贾府之事全盘了解了。
感叹了几声之后,假模假样地派了人去找找贾府中人,不过林府下人才入京,不大顶用也是有的,找不到贾氏中人,倒也可以理解。
这一番戏码之后,林如海是真的将贾府众人给丢到了脑后,闺女在贾府过的什么日子,他不去打击报复已经够意思了。
将林如海上交的账册翻了一遍之后,杨广觉得自己有必要带着甄贵妃南下江南一趟了。
当然了,三皇子,五皇子同行,至于四皇子,留在京中监国吧。
皇帝要南巡,而且还带着甄贵妃母子三人,只让人感叹艳羡。
至于皇后和四皇子,一点儿动作都没有,娘娘甚至还派了人将黛玉给接进宫,然后带着黛玉每天赏花作画,日子不要太自在,皇帝不在,真是太好了。
杨广可不知道皇后的心思,不过他之前已经给皇后打过招呼了,嗯,皇后自然也是信陛下的。
离开京城之后,在大运河上行进,杨广的心情很好,自己当年开凿的运河,到现在还能用,莫名其妙地骄嬴荡在胸中。
甄贵妃和两位皇子常伴左右,好一番皇家天伦之象,爱派马屁的朝臣们诗词不要钱似的直接往皇帝身上砸。
贵妃和两位皇子当然也高兴,这江南,尤其是维扬地区,可是甄家的大本营,皇帝的保母嬷嬷还活着,自然是要亲自去探望一番的。
这老太太对皇帝算是有教养之恩的,所以杨广打算确定了老太太的态度之后,再决定自己的行事。
江南地区,一派富贵繁荣之态,让徜徉其中的杨广也有些醉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不过是假象罢了,有阳光就有黑暗,而且这璀璨之下,黑暗更甚!
杨广对于甄家老太太倒也算是真心实意,亲自上门去探望了老太太一通,老人家并不糊涂,尽管不赞同儿孙的作为,可也忍不住地为他们担忧,话里话外地意思,杨广听的明白。
唉,可惜了!
老太太身体还算康健,杨广和她用膳之后,又赏了如意,又赏了布料,赏了宫里的吃食之后,他这才回了行宫。
人人都觉得甄家只怕是要大兴了,唯独甄家老太太,将孙子宝玉给叫了来,和贾府一样,甄家宝玉也是甄家的希望,希望他能振兴家族。
老太太泪眼婆娑的模样地叮嘱了甄宝玉许多莫名其妙之事,然后半夜时分,发现老太太没了。
杨广听到消息时,他正在用膳,手里的调羹直接地掉在了地上,老太太真是足够狠,莫名其妙地让他想起了当年在宫中护着自己长大的那个保母了。
有了丧期,甄氏一族从全面从朝堂上撤退,上折子丁忧,杨广只想叹气。
当然了,甄老太太的遗令才是让杨广决定放甄氏一族一马的主要缘故。
老太太杀伐决断,献上了甄氏一族八成的家产,数千万的钱财,甄氏一族全面撤退朝堂,安心地做个富家翁,然后将全部的宝都压在了孙子宝玉的身上。
这种赌性,便是男子,也不一定会有,让人敬佩赞叹。
甄氏一族全面撤退,甄贵妃和两位皇子傻眼了,没了娘家支持,没了江南这个大钱袋子,他们凭什么和老四争?
料理了甄家老太太的后事之后,杨广才返回京城,不过路上,甄贵妃伤心过度,没了,留下了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